摘要: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重,各類疾病的發生率不斷提高,其中因為肝炎而導致肝硬化的老年患者數量也在不斷增多,逐漸成為了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臨床中需要不斷的強化并針對性提升老年人肝硬化的影像學研究并掌握早期預測與診斷方式,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與治療方案,從而針對性提升老年人的肝硬化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多層螺旋CT技術屬于近些年快速發展的影像學技術,其能夠實現對多臟器疾病的有效診斷與鑒別,其中也包含肝硬化。對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老年人肝硬化的診斷水平,本文簡要分析老年人肝硬化的CT診斷研究進展,希望能夠為相關臨床研究與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老年患者;肝硬化;CT診斷;研究進展
0.引言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環境等多方面的不斷改變,肝硬化的發生率不斷提高,再加上老年群體的年齡較高,機體功能減退以及免疫力較弱,老年群體屬于肝硬化的重要人群,同時也是臨床中診治難度相對較高的群體。想要保障老年肝硬化患者的疾病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就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診斷技術實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多層螺旋CT在各種影像學技術中的應用優勢在于掃描速度快、掃描準確直接,能夠實現大范圍的容積掃描,時間分辨率以及空間分辨率相對較高,對于老年患者的肝硬化診斷有較高的臨床優勢。對此,老年人肝硬化的CT診斷研究進展具備顯著實踐性價值。
1.CT診斷技術的特點及優勢
CT是以X線束環繞人體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通過該層面的X線部分吸收,X線強度衰減,穿透人體后未被吸收的X線被探測器接收轉變為可見光,由光電轉換器變為電信號,再經A/D轉換器轉為數字輸入計算機進行圖像重建成CT圖像。
CT檢查技術在臨床中最為明顯的應用價值在于實質密度變化,有著較為普遍的應用價值,同時對于顱內腫瘤、感染性疾病、外傷性血腫、腦損傷、腦血管疾病以及椎管內腫瘤等多種病癥均能夠達到有效的診斷效果,診斷較為可靠。螺旋CT掃描可以實現相對精細以及清晰的血管重建圖像,同時可以實現三維實時性的顯示,可以有效替代傳統血管造影檢查技術。CT檢查技術隨著高分辨率技術的不斷改進與發展,臨床應用優勢越發明顯和突出,其中基于增強掃描為主的檢查技術方式能夠實現對肝臟組織、周邊結構、炎癥反應等多種表現的判斷,對于多種疾病均能夠準確的診斷,其可以為臨床疾病治療提供可靠支持。目前來看,CT診斷技術的特征主要在于:①無創性檢查,方便迅速,易為患者接受;②高密度分辨力,能測出各種組織的CT值;③圖象清晰,解剖關系明確;④能提供無組織重疊的橫斷面圖象,并可進行冠狀和矢狀面圖象重建;⑤增強掃描,提高病變發現率,能做定性診斷。整體來看,CT檢查技術能夠應用于臨床中多種疾病的診斷與鑒別,其中也包含肝硬化。
2.肝硬化CT診斷研究新進展
2.1肝硬化CT特征
肝硬化與肝癌的疾病發生率有密切的關聯性,有研究認為,肝硬化如果發生再生結節惡變,屬于肝癌長期演變過程的重要發展環節,換而言之隨著肝硬化病情的持續發展會對患者的生命形成嚴重威脅。隨著肝硬化的持續發展還會惡變為肝癌,對于肝硬化患者而言,準確的診斷肝硬化并選擇有效的治療方式以及制定個性化治療計劃屬于降低肝癌發生率的發展關鍵[8]。對于肝臟疾病的不同類型與發展階段其CT特征并不相同,準確掌握不同疾病的CT特征對于提高肝硬化準確率、陰性預測值的關鍵,其主要涉及到三種類型:1、病毒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硬化對于這一種類型的患者而言,早期可能會發生肝腫大的表現,其主要原因與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免疫異常有關,病毒性肝炎發生后會導致尾葉體積明顯的增大。2、寄生蟲性肝硬化。這一種肝硬化疾病表現在采取CT檢查時可以發現肝左葉、尾狀葉明顯增大的表現,此時右葉還會發生萎縮的表現,同時肝裂會有明顯增寬;3、肝癌和多發性轉移癌。臨床中對于這一種癥狀的患者在檢查時普遍存在肝部結節狀、團塊狀表現,應用增強掃描可以發現患者肝中不同葉的不同部位病灶存在強化特征的表現。
目前來看,肝硬化的CT特征主要在于:1、肝臟大小和形態通常有縮小,有時縮小十分顯著。肝葉縮小成或不成比例,以后一種形式多見。肝炎后肝硬化常常是右葉萎縮,尾葉代償性增大。左葉保持正?;蚩s小或增大,增大常局限于外側段。肝裂增寬和肝門區擴大。嚴重者肝葉似乎彼此分隔,膽囊位置因此而改變,常移向外側。肝臟結節增生顯著的,見肝臟表面高低不平,外緣呈分葉狀或扇貝形;2、肝臟密度密度高低不均,在脂肪肝基礎上演變而形成的肝硬化,或肝硬化伴顯著的脂肪浸潤時,可見局灶性低密度區。大結節型肝硬化(壞死后性)病例整個肝臟呈密度高低相間的結節狀改變;3、繼發性改變?脾腫大、腹水、門脈高壓,其CT表現為門脈主干擴張,側枝血管建立、擴張和扭曲,常位于脾門附近、食管下端和胃的賁門區域。平掃圖上表現為團狀、結節狀軟組織影。增強掃描濃密顯影。
2.2CT平掃、增強與灌注成像
從肝纖維化的發展而衍生成為肝硬化,其屬于動態化的形態學變化表現,在采用CT平掃或增強掃描時,可以實現對患者實際病情的實時檢測,同時還能夠將肝硬化期間的肝邊界形態、肝裂發生的異常表現清晰展現出來,同時還能夠將門靜脈高壓征象有效展現出來,基于征象的不同可以實現對不同疾病發展表現的評價,從而做出準確的診斷。與此同時,CT檢查技術具備較強的空間分辨率,能夠非常清晰的展現肝硬化的形態以及輪廓變化情況,其中涉及到肝臟大小、外觀變化以及肝臟不同葉中比例失調、肝裂增寬、膽囊窩擴大等多種疾病表現。CT增強掃描能夠實現對肝臟密度變化和血管情況的有效評價,最為突出的優勢在于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繼發性的病變,其涉及到脾大、腹水。同時對于患者的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變化以及側支循環的形成具備一定的評價優勢,其能夠作為臨床診斷與制定治療方式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但是如果患者存在早期肝硬化,形態學的變化并不是非常突出,CT平掃與增強掃描診斷的特異性相對比較低,所以對于部分征象的分析還需要基于醫師的主觀經驗進行評價判斷。假設只是單純應用常規CT檢查,只能夠在肝臟大體形態方面的改變去判斷,此時無法實現對肝硬化的衡量分期。
伴隨著CT檢查技術的持續性發展,CT灌注成像技術已經成為了目前我國影像學檢查的重要技術,特別是在肝硬化方面的研究比較深入和全面。應用CT灌注成像技術還能夠將肝臟灌注指標準確體現出來,同時對于肝硬化患者的治療和預后指導具備明顯的推動作用。這一項技術的應用還能夠將患者的組織器官微循環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準確展現出來,基于灌注成像特征分析方式能夠實現對病理狀態的有效判斷,同時檢查成本并不是非常高,射線劑量也比較低。掃描期間患者需要以仰臥位從頭到腳的進行全肝平掃,需要注重患者在掃描之前需要做好正確的呼吸,同時配合醫師進行操作。假設患者的年齡較大且無法做好有效屏氣,此時便需要采用腹帶,此時便需要預防患者在掃描與收集數據時存在呼吸過深的狀況,對于圖像質量也會形成影響。有研究者認為,肝硬化的嚴重程度和門靜脈灌注量與肝總灌注量的負相關關系,同時與肝動脈灌注指標和肝動脈灌注量指標有正相關關系,此時對于疾病的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都比較高,其主要表現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在于乙肝肝硬化,在乙型肝炎發展為肝硬化之前會經歷肝纖維化,此時有研究認為,假設患者的肝動脈灌注量下降后增加,此時門靜脈灌注量與總肝灌注參數會隨之下降,肝動脈的灌注指數會顯著提升,此時便可以發現門靜脈灌注量與CT灌注成像有密切關聯,患者的肝纖維化嚴重程度持續提升的同時門靜脈灌注量會隨之下降。另一方面在于門脈高壓,其屬于常見的肝硬化并發癥,患者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屬于引發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有研究認為,對于患者提供CT掃描時,可以實現對患者的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以及門脈高壓等并發癥可以準確展現出來。特別是在腹水與消化道出血方面均能夠達到有效診斷效果,可以在門靜脈灌注量下降的同時總肝灌注參數會隨之下降,對于出現并發癥的肝動脈灌注指數會隨之提升。早期的肝硬化會選擇在內科提供保守治療,例如退黃、降酶,治療效果需要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評價。假設肝硬化門脈高壓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應當采用手術治療,假設手術與切除需要讓患者CT灌注成像作為依據從而提供指導作用。這一種CT灌注成像技術的優勢在于無創基礎上將肝纖維化與肝硬化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形成準確的評價。
2.3能譜CT檢查技術
臨床中多層螺旋CT廣泛應用在肝臟疾病的影像學檢查中,其具備掃描速度快、無創傷以及造影劑用量少等優勢,在整個肝臟掃描期間,可以借助一次屏氣便可以完成檢查。能譜CT和傳統CT成像技術相比,能譜CT輻射劑量更低,能夠實現自由呼吸,檢查期間可以減少劑量并保障掃描質量。CT掃描期間最為常用的基物質有水-碘、鈣-碘,強化掃描判斷組織強化程度可以采用水-碘基物質圖。寶石能譜CT后處理獲取的碘基圖主要是以碘、水為基礎物質而獲得的差異性碘濃度空間擴散圖,其能夠有效降低容積效應和后臺CT值的影響,其重點在于展現含碘組織,對于碘劑的捕捉具備敏銳程度,其能夠定量分析病變內的碘含量,可以準確展現肝內碘劑的散步狀況,同時基于碘值含量的差異實現對病變情況的判斷。應用寶石能譜CT檢查技術可以實現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肝硬化患者實行CT平掃和三期增強掃描,應用GEAW4.5工作站當中軟件可以實現對圖像的分析與處理。衡量肝臟組織的含碘值,能夠獲得含碘值和腹主動脈含碘值相比實際標準化獲得含碘值,同時結合能譜CT開展能譜掃描,可以對獲得的數據實現能譜重建,并獲得不同組患者碘值能譜曲線,借助每一組患者的能譜曲線當中碘值的變化范圍,可以將不同組患者的能譜曲線進行對比判斷。從應用經驗來看,能譜CT碘值的應用具備比價突出的優勢,肝臟當中占位性病變類型相對較多,其主要是因為肝臟具備豐富的血供,此時肝癌病灶可以保持豐富血供,肝臟病灶和正常肝實質的密度差異屬于判斷肝臟病灶的重要因素,但是大多數肝占位病癥都是在原本慢性肝臟實質性病變發展而來看,此時單純CT掃描方式無法實現對物質成分的有效鑒別,所以能譜CT增強掃描可以實現對肝實質差異的準確判斷。
3.總結
綜上所述,CT掃描技術對于老年肝硬化患者的分析、鑒別以及診斷價值相對較高,備受臨床研究者、醫務人員以及患者的認可。伴隨著MSCT機型以及后處理軟件的不斷改進與創新,CT設備在老年人肝硬化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會不斷提高。在今后需要進一步提高對臨床應用方向以及應用技巧的研究,并做好對臨床CT檢查技術的研究,針對性改進與創新診斷技術水平,從而為老年肝硬化患者的早期康復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高連榮.探討CT對乙肝肝硬化相關性小肝癌(SHCC)的診斷價值[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1,34(12):1745-1748.
[2]李斌,孟德莉,徐美芳.CT與超聲彈性成像對肝炎肝硬化的診斷及Child-Pugh分級相關性的研究[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21,31(11):1031-1034.
[3]韓旭.MR與CT鑒別診斷肝硬化再生結節與小肝癌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21,27(33):80-82.
[4]姜超,吳哲,孫露露,李寧,楊光,劉詩文.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側支循環CT血管成像影像表現及預測上消化道出血的價值[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1,27(22):3526-3530.
[5]邢莉,杜倩影,姜艷麗,韓冬.分段注射對比劑CT增強掃描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靜脈顯影效果研究[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1,24(06):871-874.
[6]李民,劉長春,張喆,周楠,張建增,徐輝,閆玉昌,趙麗琴.基于肝段CT影像組學特征評估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程度[J].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21,30(06):717-726.
[7]林鼎鑾,楊靈,林展.MR和CT鑒別診斷肝硬化再生結節與小肝癌的臨床價值[J].醫療裝備,2021,34(20):13-14.
[8]姜玉龍.MRI與CT多期動態增強掃描診斷肝硬化伴肝癌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1,27(20):96-97.
[9]黃金濤,李婉慈,向維,杜航,仲斌演,張帥,沈健,王萬勝,姚飛榮,朱曉黎.CT門靜脈成像與內鏡在肝硬化患者急診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前評估中的價值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21,30(10):1025-1028.
[10]李民,張喆,趙麗琴,楊大為,劉長春,荊利娜,閆玉昌,常泰.基于CT圖像紋理特征評價肝硬化:平掃與增強掃描的對比[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21,30(05):347-352.
[11]謝春曉,顧文豪.MR和CT鑒別診斷肝硬化再生結節與小肝癌的臨床價值探討[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20):181-182.
[12]師彥敏,孫金鋒,王春華,付鳳偉,郎巖,霍丙勝.CT灌注成像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繼發食管下段側支循環變化的診斷價值[J].北京醫學,2021,43(10):1029-1031.
[13]張必全,馬宇航.CT灌注相關參數定量預測血吸蟲性肝硬化患者預后的價值[J].肝臟,2021,26(09):987-989+993.
[14]李宇軒,張鐵亮,劉文亞.腰大肌及側腹肌相關CT參數評價肝硬化肌少癥[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21,37(09):1391-1395.
[15]劉文浩,夏軍.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與非肝硬化肝細胞癌:CT/MR鑒別診斷與病理對照研究[J].罕少疾病雜志,2021,28(05):59-62.
[16]畢燕,羅承龍,孫應竹.320排CT灌注成像在肝臟疾病診斷中的應用與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21,30(09):1649-1652.
[17]尹健.CT在肝硬化診斷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1,
36(09):41-43.DOI:10.16286/j.1003-5052.2021.09.015.
[18]何易,吳龍盛,莫永齊,黃義基.寶石能譜CT成像技術在顯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側支循環中的應用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18):76-77.
[19]李真真,耿云平,尤國慶,李飛.雙能量CT碘定量參數評估肝硬化患者肝臟血流灌注及肝功能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刊,2021,48(17):17-20.
[20]葉莉,吳晨穎,宋斌.血吸蟲病性肝硬化患者腹部CT表現和CT定量參數特征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1,24(05):645-648.
作者簡介:姓名:古明靜,出生年月1985-08-10,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廣西平南,學歷學位:本科學士學位,職稱:主治醫師,科室:放射科,研究方向:淺談中樞神經系統影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