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丹
摘要:醫務人員欠缺醫患溝通技能,這顯著影響了醫患關系,作為即將進入臨床工作的醫學實習生,接受醫患溝通技能培養迫在眉睫。醫患溝通技能培養應該聚焦于醫德和職業精神情緒管理、同理心、醫患溝通模式及技巧等重要模塊,教學方法以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為主,幫助醫學實習生掌握必備的醫患溝通技能,為以后臨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醫患溝通;溝通技能;臨床培養
近年來,全國各地聳人聽聞的傷醫事件層出不窮,醫生從業環境受到嚴重威脅,醫生工作積極性顯著降低。如今,醫患矛盾已經不是簡單的醫療問題,而是升級為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倘若不能妥善處理好醫患關系,勢必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和諧和健康。
1 醫務人員缺乏醫患溝通技能
許多調查表明,醫務人員缺乏醫患溝通技能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作為一名具有多年實習教學經驗的醫務人員,筆者發現醫學生的實習教育存在顯著缺陷,往往只注重傳授臨床醫學知識而忽略了人文技能,尤其是醫患溝通技能。這方面的技能依賴于自我摸索和領悟,導致他們的醫患溝通技能嚴重參差不齊,甚至忽略了醫患溝通技能,從而在以后臨床工作中難以進行有效的醫患溝通,對醫患關系造成負面影響。可見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中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迫在眉睫。
2醫患溝通技能培養的主要內容
醫患溝通技能是后天培養的,短時間內通過系統性的學習和培訓就能夠予以改進。也就是說,通過設置一門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培訓課程,開展醫患溝通技能教育,向即將進入臨床工作的醫學實習生(甚至可以是已經工作的醫務人員)傳授一些基本的、常用的溝通理念和技能,使他們在以后的實踐工作中牢記在心并靈活運用,就可以避免許多醫患矛盾和糾紛,改善醫患關系,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結合當前醫務人員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筆者建議在開展醫患溝通技能教育時應該聚焦于以下4個模塊:①醫德和敬業精神;②情緒管理:③同理心:④溝通模式及技巧。
2.1醫德和敬業精神
醫療行業是一個高責任和高風險的行業,醫務人員從事崇高的工作,其天職就是救死扶傷。人的生命最寶貴,一旦失去就無法挽回,所以醫務人員沒有犯錯空間,與其他許多行業或職業相比,對醫務人員的道德和職業精神具有更高的要求。醫德和敬業精神是維持患者信任的根基所在,是醫務人員正常開展工作的前提條件。醫患雙方是信息不對稱的典型代表,如果患者不相信醫務人員的醫德和敬業精神,就會質疑醫生的意圖,挑戰醫生的治療方案,從而顯著妨礙醫療活動。
目前在中國,醫務人員的醫德和敬業精神受到嚴重質疑,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紐帶非常脆弱。醫德和敬業精神教育必須是一件常抓不懈的任務。醫學實習生的思維和信念通常還沒有完全定型,在實習教育中對他們進行醫德和敬業精神教育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幫助他們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樹立良好的醫德和職業精神。教育者需要設計出貼合實際的、能夠引起醫學實習生廣泛共鳴的教育課程,切不可泛泛而談,流于形式。
2.2情緒管理
情緒是對人或事件的反應,它是由具體事件引起的,持續時間短(往往只有幾秒或幾分鐘)。情緒不可能被完全消滅,但可以進行有效疏導、有效管理和適度控制。
情緒管理就是積極調節自己的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適可而止的排解,能以樂觀的態度、幽默的情趣及時地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通過有效的訓練,人們的情緒管理能力可以獲得改進。通過心理暗示法、注意力轉移法,適度宣泄法、自我安慰法等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毫無疑問,中國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非常大,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此外,醫務人員還不得不忍受大量來自于新聞媒介和患者的不公正抨擊,無法獲得充足的職業自豪感。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倦怠、煩躁、厭惡或者易怒。醫務人員的工作特性決定了他們必須在工作中控制情緒,保持沉著冷靜。如果醫務人員將這些負面情緒帶入工作中,一方面可能會導致患者也產生過于情緒化的反應,因為大部分患者也處于情緒不穩定狀態;另一方面,負面情緒會使得醫務人員無法聚焦于工作,在工作中變得疏忽大意,最終可能導致醫療事故同。研究表明,在溝通過程中,情緒和語調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言語內容。
一旦溝通雙方產生情緒對立,溝通基本上就會失敗。情緒管理是醫務人員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是進行良好醫患溝通的前提。
2.3醫患溝通模式及技巧
中國的醫學院課程很少正式教導學生如何有效與患者溝通,主要依靠醫務人員自我摸索和領悟。隨著臨床醫學模式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醫患關系由傳統的單向模式向共同參與型轉變,醫療服務理念也應該由“以治療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轉變,即人們常說的以人為本可。在醫患溝通中,應當改變醫務人員居高臨下發布命令而患者只能被動接受的溝通方式,充分尊重患者的需求與意見,強調醫患雙方之間的平等交流,將正確,完整的信息傳遞給患者,在獲得患者信任的基礎上提供最優的治療方案。
我們每個人都會聽別人講話,但往往并沒有認真傾聽。積極傾聽是一項重要的溝通技能,指的是積極主動去傾聽對方的心聲。積極傾聽的主要技巧包括:眼神接觸;贊同性地點頭和恰當的面部表情;情感共鳴;盡量不要打斷說話者;恰當的提問等。
毫無疑問,在醫患溝通中醫生天然占據主導地位,這是由醫生掌握的專業知識決定的“以。但是,如果醫生將這種主導地位絕對化,不認真聽取和尊重患者意見,就容易引起醫患矛盾。因此,醫務人員要善于運用積極傾聽和開放式提問,深入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盡可能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傳達有價值的信息,取得患者認可。
3 結語
改善現有醫患關系無法一蹴而就,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醫院,醫生、患者,新聞媒體等各方共同努力,是一項系統工程叫。在微觀實踐層面,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案很有價值=1。即將進入臨床醫療工作的醫學生接受醫患溝通技能教育,能夠惠及他們整個職業生涯,對于改善醫患關系亦有幫助。
參考文獻:
[1] 王苒, 武沛佩, 周學欣,等. 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培養在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 臨床肺科雜志, 2018, 23(2):2.
[2] 孔憲炳. 外科實習教學中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J].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 2006, 005(008):767-768,771.
[3] 許煒茹, 張青, 富琦,等. 腫瘤臨床教學實踐中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巧的研究[J]. 繼續醫學教育, 2017, 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