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學,李云龍
(重慶交通大學 軌道交通研究院,重慶 400074)
近幾年,跨座式單軌交通越來越受到各大城市的青睞。跨座式單軌車輛與地鐵車輛不同,其輪胎采用的是充氣的橡膠輪胎(傳統地鐵車輛采用的是鋼輪鋼軌)。但現行的跨座式單軌車輛(文中簡稱現行車輛)存在更換走行輪輪胎麻煩,走行輪橫向軸距小,彎道通過時走行輪偏磨嚴重等缺點。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所在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雙軸寬輪距跨座式單軌車輛(文中簡稱寬軌車輛),該單軌車輛走行輪橫向軸距和導向輪橫向軸距更大,但無穩定輪。寬軌車輛與現行車輛相比有如下優點:在同一軸線上的兩個斷開式走行輪之間增加差速器,車輛內外側走行輪能以不同車速通過彎道,減少輪胎磨損,同時車輛更換走行輪輪胎方便,避免頻繁換胎,節省車輛運營成本;由于軌道梁高度降低,車輛和軌道梁總體橫斷面高度尺寸小,能實現地下線路盾構施工。為促進寬軌車輛開發,有必要對其曲線通過性進行研究[1-5],并與現行車輛對比,分析其技術特點。
軌道線路由5段構成。緩和曲線是為防止車輛在過彎時激勵過大而設置;軌道中彎道走行路面和導向路面均設置相同的超高率。筆者只討論曲線通過性,故不設置軌道不平度[6-8]。
跨座式單軌車輛在通過曲線時,會受到由速度引起的離心力、橫向風力和路面激勵引起的橫向力等,故會在曲線上設置超高,讓單軌車輛平穩通過彎道。
超高率計算如式(1):
(1)
式中:h為超高值,m;g為重力加速度,m/s2;Vc為行車平均速度,m/s;R為曲線半徑,m;S為左右走行輪中心輪距,m。
根據式(1),可推導出相應曲線半徑對應的曲線超高率。例如:當曲線半徑為100 m,行駛速度為36 km/h時,超高率為10.2%[9-10]。道路參數如表1。

表1 曲線線路設置Table 1 Curve line setting
寬軌車輛車體和轉向架均6個自由度,走行輪為1個自由度,導向輪為1個自由度,故寬軌車輛整車模型有34個自由度,見表2。現行車輛每節車多4個穩定輪,故其自由度為38個[11]。與同現行車輛類似,寬軌車輛也有空氣彈簧、橫向止擋和中央牽引裝置等結構,如圖1。

表2 寬軌車輛單節車輛自由度Table 2 Single vehicle freedom of wide rail vehicle

圖1 寬軌車輛動力學模型Fig. 1 Dynamic model of wide rail vehicle
寬軌車輛的走行輪和導向輪軸距與現行車輛相比更大。寬軌車輛采用差速器結構,可實現車輛在過彎時,內外側走行輪以不同轉速過彎,能減少輪胎磨損。
筆者將導向輪徑向力、走行輪垂向力、車體側滾角、導向力矩、走行輪側偏角和傾覆系數作為曲線通過性評價指標[12-18]。
跨座式單軌車輛的軌道梁由混凝土制成,當車輛經過彎道時,每個導向輪徑向力都會變化,進而會產生使車輛沿軌道自動行駛的導向力矩[19],如式(2)。

(2)
式中:M導為導向力矩,N·m;F1~F4依次為導向輪前左、前右、后左和后右徑向力,N;L為導向輪縱向軸距,m。
當車輛某一側走行輪在走行軌面垂向載荷趨于零時,此時車輛處于運行危險工況(傾覆臨界狀態),車輛可能會發生傾覆。參考標準,試驗車輛傾覆系數為D<0.8[20],其計算如式(3)。
(3)
式中:P1為減載側走行輪垂向載荷,N;P2為增載側走行輪垂向載荷,N。
關于曲線通過速度的確定,可根據文獻[10]得出車輛在不同曲線半徑下的最高限速。車輛限速計算如式(4):
(4)
式中:hmax為允許最大超高,%,hmax=12%;hqy為允許最大欠超高,%,hqy=5%。
根據實際運行情況,筆者對式(4)進行了適當調整,改為式(5):
(5)
筆者以10.2%的軌道超高進行寬軌車輛和現行車輛動力學仿真分析。運行速度分別取36、43、47 km/h。
車輛以3種運行速度通過彎道時的曲線通過性結果見圖2。由圖2可看出:隨著速度增加,導向輪徑向力、走行輪垂向力、車體側滾角和傾覆系數均增加,但均未超過限值;速度增加,車輛離心力增大,車輛會產生橫移趨勢,故導向輪徑向力增加;速度增加,車體側滾現象也加深,走行輪垂向力向彎道外側偏載更多。導向力矩和走行輪側偏角在3種運行速度工況下變化不大,表明速度對導向力矩和走行輪側偏角影響不大。

圖2 3種速度工況下寬軌車輛通過性指標曲線Fig. 2 Trafficability index curve of wide rail vehicles under three kinds of speed conditions
從圖2(b)可看出:當速度為36 km/h時,寬軌車輛通過彎道時走行輪垂向力與經過直線段時相比,只有很小波動,與式(1)由速度和半徑所推導的線路超高率相吻合;從圖2(e)可看出:走行輪最大側偏角均在0.6°上下波動,輪胎側偏角越小,輪胎磨損越小,故寬軌車輛走行輪輪胎磨損較小;從圖2(f)可看出:以最大速度47 km/h運行時,寬軌車輛過彎時傾覆系數最大值為0.488 5,小于0.8,表明車輛傾覆穩定性良好。由此可知,寬軌車輛具有良好的曲線通過性。
3種運行速度工況下的寬軌車輛、現行車輛曲線通過性相關指標對比如圖3。表3為兩車曲線通過性評價指標對比。

表3 現行車輛和寬軌車輛的曲線通過性評價指標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curve traffic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between current vehicles and wide rail vehicles
由圖3和表3可知:
1)寬軌車輛和現行車輛導向輪徑向力最大值均隨著速度增加而增大。由于速度提高,車輛所受到的離心力也相應增加,故車輛有向彎道外側發生橫移的趨勢,導向輪徑向力提高阻止該情況發生。當速度為47 km/h時,寬軌車輛導向輪最大徑向力為16 616 N,相比于現行車輛要小。
2)通過兩車在走行輪垂向力最大值的對比,現行車輛軸重比寬軌車輛更小,但現行車輛出現走行輪垂向力最大值高于寬軌車輛情況,說明現行車輛在通過彎道時偏載幅度更大。寬軌車輛在速度較低時通過彎道載荷分布均勻;寬軌車輛在高速行駛時,走行輪最大垂向力為81 055 N,未超過輪胎承載限值,車輛過彎穩定性好。
3)寬軌車輛車體側滾角均小于現行車輛,故寬軌車輛車廂內乘客在車體發生側滾時心里壓力會更小,乘坐舒適感更高。寬軌車輛在速度為36 km/h時,車體側滾角為0.324 6°,接近于0°,這也印證了式(1)的結論。
4)寬軌車輛導向力矩最大值比現行車輛大很多,由于寬軌車輛導向輪橫向和縱向軸距都比現行車輛大,且寬軌車輛導向輪預壓力也更大,故寬軌車輛的導向力矩大很多。寬軌車輛導向力矩最大值為19 226 N·m,遠小于由式(2)所推導出的導向力矩限值。
5)寬軌車輛走行輪側偏角最大值均大于現行車輛,但均較小。由于寬軌車輛軸重相對較大,車輛在過彎時產生的橫向力也越大,走行輪側偏角也會相應增加,但在合理接受范圍內。
6)寬軌車輛在彎道上傾覆系數均小于現行車輛,隨著速度增加,傾覆系數也增大,但兩車傾覆系數均小于0.8。表明寬軌車輛傾覆穩定性較好。
筆者通過新型雙軸寬輪距跨座式單軌車輛曲線通過性分析,并與現行跨座式單軌車輛的曲線通過性進行對比后,得出如下結論:
1)經動力學分析,寬軌車輛具有良好的曲線通過性;
2)寬軌車輛在曲線通過時導向輪徑向力、導向力矩和走行輪側偏角略大于現行車輛;
3)寬軌車輛走行輪最大垂向力、車體最大側滾角和傾覆系數均小于現行車輛,說明寬軌車輛垂向載荷轉移相對較少,乘客乘坐舒適感較佳,車體傾覆穩定性較好;
4)寬軌車輛由于自身無穩定輪和寬輪距等結構,雖有部分動力學性能指標相比于現行車輛略差,但總體而言,其動力學性能與現行車輛相當;
5)筆者的分析計算是基于當前寬軌車輛動力學參數進行的,經優化設計和輪胎改進,寬軌車輛曲線通過性將會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