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臺已經老舊的留聲機。外觀為硬木制作的立體方形木盒,長32.5厘米、寬32厘米、高24厘米。正面有一伸出的鐵質搖桿,并安裝有銅制的提手和鎖扣,四角包銅加固。
臺座和頂蓋對半分開,打開盒蓋,臺面安裝有可旋轉的圓形轉盤,上翻蓋盒內安裝有圓形鋁合金喇叭,轉盤上放有一張黑膠唱片,從上面銘文可以知道,這張唱片是美國勝利唱片公司制作的,曲目是當時中國馳名的京劇大師程艷秋的作品《青霜劍》。
滄桑歲月,斑駁痕跡,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紅色記憶。20世紀30年代,與福建省南部城市漳州接壤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央蘇區閩西根據地,國民黨陸軍第四十九師張貞部隊的主力盤踞在這里。時任蘇維埃臨時政府主席的毛澤東同志分析了當時敵我形勢,提出了東征漳州的戰略。1932年4月初,根據毛主席的指示,紅一軍和紅五軍兩軍團分別從贛南和長汀出發,于龍巖會師,4月19日與國民黨軍隊決戰漳州,取得了重大勝利。4月20日毛主席率領紅軍進入漳州城,軍紀嚴明、作風艱苦樸素,廣大百姓對紅軍熱烈擁戴,許多人都投身或主動支持紅軍的革命事業。漳州戰役,紅軍不僅僅消滅了敵軍主力,更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物資戰利品。這臺留聲機就是戰利品中的一件。據說它原是國民黨陸軍第四十九師師長張貞的舊物。
紅軍進漳后發動群眾,播下革命的火種。一個多月后,主動撤離返回根據地。繳獲的戰利品也隨之要運送回紅都瑞金。漳州市區當時是走水路到達南靖縣水潮渡口,再往瑞金的路都是山路,由于繳獲的物質很多,僅靠紅軍的人力和車馬無法運送回去。當時,漳州的許多民眾自發地幫助紅軍運送物資,有的肩挑步行、有的趕馬驅車,故事的主人公許留金就是這些感念紅軍恩情的熱心民眾之一,他是漳州當時運輸車隊的一員,當得知紅軍需要幫忙運送物資時候,他幫助紅軍運送了一大車的戰利品到瑞金,許留金返鄉時,紅軍為表感謝把這臺留聲機當作謝禮送給了許留金。
多年來,許留金一直小心翼翼保管收藏著這臺代表著軍民魚水情的留聲機,并把它視為家中一寶。1957年,漳州市把毛主席當年住的小洋樓“芝山紅樓”開辟為紀念館,得知建館消息的許留金自愿將這臺留聲機捐贈給了紀念館,在他看來,這臺并非貴重物品的留聲機代表的是一種珍貴的情誼,這段跟紅軍進漳歷史息息相關的情誼應該被更多人知曉和感懷。至今,這臺留聲機已成為鎮館之寶存放于館內。
崢嶸歲月已過去,如今這臺留聲機也早已破損殘舊,不再能唱出聲音來,它是沉默的,但是,它也并不沉默,它以老舊的姿態在紀念館里向來來往往的參觀者發出了聲音:軍民永遠是一家親,要永遠不忘是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我們開創了現在和平穩定的新時代。不忘初心,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