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藝
一次文學活動,從閩南漳州到閩北的南平,第三天的行程安排在鄉下野外采風。清晨,一輛大巴車滿載我們的歡聲笑語,從南平建陽市區前往麻沙鎮。一路上秋色正濃,車窗外藍天白云襯托下的山峰、田野、村莊色彩斑斕,紅黃藍綠絢麗多姿。一塊塊田園擁簇著村莊,裊裊炊煙依稀可見。沿途山坡蜿蜒,村落、池塘、老樹,稻田、茅草、野菊,以及一串串小燈籠一樣掛滿枝頭的桔紅色小柿子,像一幅幅多年前記憶中的場景和畫面,從視線里一段段飄然而過,讓我的感覺有點恍惚。仿佛再次看見了許多年前在閩南農村鄉下的生活場景——那是依稀的記憶:年幼的我,挽著褲腳,跟隨父母在稻田里拾麥穗,犁地的老牛喘著粗氣,一群孩子嬉鬧著,在夕陽下追逐……
到達麻沙鎮,看到“全國十大最美鄉村”的標識牌樹立路口。進入村莊里修建一新的展館內部,一堵墻上寫滿“麻沙賦”,娟秀整潔的毛筆字洋洋灑灑,表達這小地方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從唐朝追溯至今的傳統古村落,韻味綿長而悠遠。走出展館,環顧麻沙鎮四周,道路潔凈,溪流潺潺,楊柳依依,田禾村落點綴在青山綠水間,四周蜿蜒的遠山層層疊疊,清新自然的味道猶如清爽的微風拂面而來。盡管見過許多美麗鄉村的開發與建設不同凡響,但這里的質樸和天然更讓人刮目相看,好像是再尋常不過的農家景象,但每一處畫面卻又如此吸引人的眼球,果然是名不虛傳的中國十大美麗鄉村典范。
而且麻沙鎮上還有大片大片難得的原生態楠木森林,在離鎮中心不過幾公里處。走進麻沙鎮著名的國家3A級楠木林景區的時候,抬頭望湛藍的天空變得細碎,秋老虎的燥熱在這里一下子服了軟,從密密麻麻樹葉縫隙里篩漏下來的陽光也變得溫柔細膩。在這里,滿眼所及都是楠木林泛著歲月滄桑的翠綠,以及布滿樹桿上的片片青苔蒼翠斑駁,一處處美得讓人觸目驚心。微涼的風輕輕掠過,感覺像一條歡快的魚,游入一片清澈的水里,空氣清新得讓人不由地屏住呼吸,絲絲愜意悄然滑過心底。沿楠木林彎曲幽靜的小路前行,我們輕輕的腳步聲和欣喜的談話聲斷斷續續,像歡快的小鳥在驚擾深秋里的一簾幽夢。
穿過楠木林,漸漸地有村莊出現,大片的農田圍著幾十座錯落有致的古式民居,每家每戶有圍墻或庭院,白色墻壁,黑褐色屋脊,屋檐角落微微翹起,窗臺不乏精雕細琢之處。沿小路曲折前行,見淺淺小池塘,殘荷枯枝像抽象畫派搖曳生姿;一塊塊空曠的田園殘留一茬茬金黃稻桿星星點點,以及農家小院墻角的花草零星。感覺小鄉村簡單淳樸得像名家寥寥幾筆的水墨畫,沒有多余的妖嬈染色,沒有城里的浮塵與喧囂,時光在這里變得慵懶充足,感覺心也慢慢地安靜下來。偶見有農家小院敞開大門,小小庭院里有農人正在燒水沏茶,注入茶杯里的清香纏繞著悠然自得的氣息,伴隨著溫和的招呼聲,吸引我們坐下來,聽他們談起一年的收成和安于現狀的淡泊。
感覺一路走來,這里最大的特色應該就是原生態的保留,就像還沒學會化妝的美麗女子,清新的素顏,讓人眼前一亮。麻沙行的記憶就像驚鴻一瞥印記在我的腦海,讓我對南平一些山水尚能保持的完好、自然、干凈的生態環境,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歡喜。
不得不返程的時刻,望著車窗外落日余暉下的山峰溪流,田園農舍,花草樹木,就像一幅幅剛上框的天然畫作,流淌著濃得化不開的純樸且溫暖的顏色,伴隨我稍稍惆悵的不舍,漸行漸遠,消失在我頻頻回首的暮色中。
心里埋下了眷念,感覺來到這里就像偶然遇見一個失散多年的好朋友一樣讓人驚喜,雖然有的村莊我不能寫出其具體地名,但我想,以后若再次想起麻沙鎮這個地方,自有一份美好的記憶,在心底清晰的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