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少霖
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金雞橋的祖輩降生在如今的位置。一代一代不斷更迭,你是它們血脈的延伸。夜與月合成一片,風與水不斷相互纏綿,就像書本里的童話,也是夢境里的背景。江與山在對望,千萬年來不變的眼神深情流露。晉江水從來沒有停歇過,江邊九日山的摩崖石刻也從沒有停止過訴說。朱熹泛舟在你身旁,那時的月光一點也不顯蒼老,就如而今的江水,同樣日日新亮。唯一老去的,是傳說里的故事,是青春時的紅顏,是橋下水中埋藏了近千年的巖石!
安平橋從南宋紹興八年(1138)開始孕育,十四年后正式降臨在這紅塵之中。橋上的石板布滿著歲月的痕跡,世人在其上走過了數百年,都抹不平橋面的高低起伏,也抹不去世間幾多的滄桑與坎坷。橋邊的風景早已幾經變幻,長橋也早已不再是橫架于大海,但景色卻仍然令人賞心悅目。過去的驚濤拍岸不再,而今處處有著一股柔和氣息在緩緩漫延。我走到橋中的水心亭,那里有人們打牌與晨練,也有人們虔誠跪拜??粗鹛谜械挠^世音菩薩,我想:拜佛有時并不是為了祈求,也不是為了心安,而是要一次次明白看清自己的卑微,才不自高自大,才不自以為是!或是,為了懺悔曾經的年少輕狂與青澀時丟失的情誼。人生中,有些遺憾注定是一輩子的遺憾!橋面厚重的石板是力量的凝聚,也是意志集中的體現。我心中的知覺,是真愛過的感傷,也是深愛后的脆弱!看著長橋兩邊古老的石像,看著寧靜的四周靈氣靜溢,弘一法師曾在橋中地帶居住,在橋面無數次漫步,是否也因此,所有人間的真情在那里都更能夠感人呢!
宋嘉祐四年(1059),洛陽橋正式來到了人間。而今,我把眼光與心靈停留在你周邊與身上的存在。一艘船、一只白鷺、一棵老榕、一座鎮風塔、一座經幢、一尊石佛、一塊厚重長長的條石、一尊護橋的石獅、一小片紅樹林、一塊塊不遠處立起的養蠔石,或是一陣海風、一片藍天……我從中體會到人間的優美與命運的豐富。長橋靜默無聲,那里的歲月也是一樣的安寧。來到洛陽橋,似乎所有游人的心里都已然多出了一份寧靜。不再追逐,不再奔跑,也不會再對俗事耿耿于懷、斤斤計較。那里,沒有出售做作淺薄紀念品的商販,只有少數幾位賣玉米和菠蘿的憨厚農民,甚至連賣飲料的人都幾乎不見蹤影。沒有故意被抬高的價格,沒有凌亂的爭吵聲。一切,就如同離橋不遠處的那一片片紅樹林,而今顯得翠綠,顯得樸實,也顯得簡潔。一切,也如同停留于那紅樹林之中的白鷺,顯得悠然,也顯得自在!
1984年10月1日,泉州大橋出落得亭亭玉立,那時的你擁有著最嶄新的容顏。從那時起,你那一排排一對對的石獅子,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撫摸。一日日一夜夜,凡人的思緒在你身上駐留。你促進了泉州城的繁華,卻被無數的人們漸漸遺忘在光陰的沼澤;你緩緩地陳述霓虹燈的變遷,卻把自己的身影變化得越來越是陳舊。上萬個晝夜的潮去潮落,仿佛調皮的孩童,在你的橋洞中捉著迷藏,撒著歡兒;一輛輛車與一個個凡人通過你,他們去追尋金錢、名利與更多絢爛的色彩。那所有的鋼筋與水泥,都會破損。那所有的生命與笑容,都會流逝,不變的是你那身下潔白飛濺的水花,那波濤滾滾的經濟發展之聲!
黃龍江大橋于2012年9月29日正式通車,那一天晚上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從它身上走過。那一天是它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天,無數氣球與拱門,火紅的顏色將它裝扮。站在橋上,我發現它身姿高大,拉近了世人與清源山、動車站的距離。清源山不再那么挺拔了,也就顯出了一份親切之情。我想道,以后許多南安、安溪、廈門等地之人,要去清源山與動車站,都會選擇這黃龍江大橋。因為它最近、最寬闊、也最簡明,它的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它那黃色的容顏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世人銘記在心!它與許許多多泉州的橋梁,描繪著泉州城的宏圖,注定會跨越過光陰的彼岸,注定會將文明與潮流無數次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