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李云歷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生活垃圾量的增長,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城市生活垃圾已基本實現無害化,但垃圾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存在生活垃圾填埋場服務年限到期、選址難,垃圾焚燒場進場垃圾熱值低、發電效率不高等問題。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意識到要想真正解決垃圾問題,垃圾分類及回收利用是基本前提。自2000年起,從最初的8個試點城市到后來的46個重點城市,再到現在,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全國各地共同探索和努力的課題[2-5]。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指出,縣級以上城市應當加快建設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統?!丁笆奈濉背擎偵罾诸惡吞幚碓O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進入關鍵時期。在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下,因地制宜編制城市環境衛生規劃,有助于推動環衛管理體系的完善,有助于城市環衛系統更好地服務城市發展。
麗江市作為全國知名的旅游城市,現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環衛設施體系,但如何用好現有設施,以最小的代價推動環衛設施向垃圾分類制度需求下轉變,成為本規劃的研究重點。通過分析現有環衛設施布局,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構建垃圾分類制度下的環衛設施布局,同時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分階段的規劃目標和建設時序。
采用“固定路線定點定時”的方式進行收集,根據職責范圍劃定情況,分別由麗江市環衛綜合服務有限公司、麗江束河綜合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和玉龍美圓環衛城市綜合服務公司完成約821個生活垃圾收集點的垃圾收運工作,確保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根據垃圾產生源的不同,各類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如圖1所示。

圖1 現狀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圖
參考《麗江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麗江市生活垃圾成分詳見表1。

表1 麗江垃圾物理成分表
麗江市垃圾成分,中廚余垃圾占比較高,可回收物的占比可觀,推行垃圾分類很有必要,同時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
麗江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距市區較遠,現狀中心城區已建設生活垃圾轉運站14座,轉運設計規模約460t/d,運行規模約335t/d。轉運站多采用垂直壓縮站或移動式壓縮站,單座轉運站日處理能力15-60t/d,服務范圍較小。
與省內其他城市相比,麗江市現已逐步建立了較為成熟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為垃圾分類的開展奠定了扎實基礎?,F已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場、餐廚垃圾處置場和建筑垃圾填埋場各一座,在建生活垃圾焚燒場一座,醫療衛生等危險廢棄物也已得到規范處理。
2019年,麗江市參考省內外生活垃圾分類經驗、實際情況,擬定了《麗江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方案》,將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大件(綠化)垃圾五類,選取9個單位/小區作為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建成垃圾分揀站一座,以“分得清、收得齊、運得走、處理好”為工作導向,探索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體系。
中心城區道路清掃保潔面積約490萬平方米,現狀機械保潔率低于30%。已實施日常保潔的河道有13條(含古城內河道),其中,古城區10條河道日常保潔及清淤工作較好,玉龍縣由于保潔經費短缺,近兩年暫停了對護城河、漾弓江和東干河的河道保潔。已全面消除旱廁,現可供公眾使用的固定式公廁222座,城市公廁密度大于5座/平方公里。目前擁有5座環衛停車場,總占地面積約9.5畝。
垃圾前端分類收集環節仍停留在“點”上,應充分總結試點經驗,成片推進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后端處理環節目前尚未形成有組織的可回收垃圾資源化利用和有害垃圾處置中心。已建成的餐廚垃圾處理場已滿負荷運行,待廚余垃圾單獨收集后,餐廚垃圾處理需求的缺口將進一步加大,遠期餐廚垃圾處理需求達200t/d。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和裝修垃圾,裝修垃圾成分復雜,少量可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廢鐵等被私人分揀,垃圾運送至填埋場后填埋處置,資源化利用率較低。

圖2 垃圾分類運輸現狀
中心城區范圍包括古城區和玉龍縣,垃圾收運按行政片區劃分,共用垃圾處置設施。區縣兩級主管部門,應充分統籌區縣環境衛生需求,打破行政管理范圍隔閡,統一制定標準的管理體系和經費補償體系。目前,環衛設施的配套補貼資金主要為政府財政補貼,但縣級財政較差,在一定程度上不足以支撐環衛設施的更新換代,現狀設備普遍陳舊,整體運轉速度緩慢。
環境衛生工程專項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中專項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遵循全過程管理原則,從垃圾產生的源頭-中間收運系統-終端處置系統全過程梳理現狀體系及存在的問題,基于現狀終端處置系統不完善、資源化利用率較低等突出問題,以建設“無廢城市”為總體方向,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在保證公眾日常生產生活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提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及對策措施,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助力建設“無廢城市”。
規劃目標體系的建立,既要保證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全范疇,也要符合行業政策要求,更關鍵的是從城市實際出發,合理確定分期目標,使規劃目標體系具備合理性和科學性。根據近年來國家和省級相關要求,制定麗江市環境衛生規劃目標體系。
1.分類原則
規劃確定麗江市生活垃圾分類按照“四分類”進行,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劃分。垃圾分類收集、分類投放、運輸及處置流程圖如圖3所示:

圖3 生活垃圾分類系統流程圖
同時,根據后端處理設施配套時序、市民對垃圾分類的接受和適應程度[5],規劃近期可回收垃圾運送至再生資源回收公司、有害垃圾運送至危險廢物處置公司、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轉運站至生活垃圾焚燒場焚燒處置;遠期嚴格執行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理,在近期的基礎上剝離出廚余垃圾運送至餐廚垃圾處理廠處置。
2.垃圾分類收轉運體系
(1)分類收集。按照上述規劃思路及實際垃圾產量測算,考慮按照“3個240L其他垃圾桶+1個120L可回收垃圾桶+1個60L垃圾桶+2個120L廚余垃圾桶(近期不設)”作為一套垃圾分類收集設施,近期新增7225套,遠期新增2967套。
(2)分類轉運。麗江市現已基本形成以轉運站收集方式為主的收轉運方式,結合垃圾分類的推行,各類垃圾轉運體系規劃如下:
(3)可回收垃圾:采用“轉運—分揀—外運”模式;沿用現狀可回收垃圾分揀中心,經分揀后運送至資源化回收利用公司。
(4)有害垃圾:采用“直運”模式,由密閉式有害垃圾收集車流動收集后,直接運送至危險廢棄物處置公司,中途不進行二次匯總。
(5)廚余垃圾:近期與其他垃圾混運,遠期直運,采用專用餐廚垃圾車進行收集,滿載后運送至餐廚垃圾處置場處置。
(6)其他垃圾:沿用原有垃圾轉運站,分片區收集壓縮后,運送至垃圾焚燒廠處置。
3.垃圾分類處理設施規劃布局
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原則,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采用市場化運作,不再新建對應的垃圾處置設施。廚余垃圾(含餐飲垃圾)近期沿用已有設施處置,其中餐飲垃圾由現有餐廚垃圾處理廠處置,廚余垃圾采用焚燒處置,遠期新建廚余垃圾處置場一座,規模為200t/d。其他垃圾采用焚燒處置,同時,對焚燒產生的爐渣進行資源化利用,對現有填埋場進行改造,隔離出專門的區域,用于填埋固化后的飛灰。
對成分復雜的裝修垃圾實施源頭分揀,分揀中心位于現有建筑垃圾堆場,按照資源化利用的需求分類運輸,推動裝修垃圾與工程渣土同步實現資源化利用。按照《建筑垃圾處理技術標準(CJJ/T134-2019)》的要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不應低于95%,經復核,現有建筑垃圾填埋場可滿足遠期填埋需求。規劃考慮新增建筑垃圾資源化生產線一條,規模為450噸/天,再生利用產品定位為再生骨料和再生免燒磚。
按照道路清掃保潔時長要求,近期新增2t清掃車4輛、6t灑水車4輛,遠期新增5t清掃車2輛、2t清掃車5輛,人行道清掃車1輛、6t灑水車1輛和護欄清洗車2輛。對城區17條河流和27條支溝開展保潔工作,河道保潔長度共計187.96km。完善公廁布局,近期新建一類公廁22座、二類公廁82座,改造智慧廁所20座。遠期新建一類公廁12座、二類公廁44座,改造智慧廁所30座。近期沿用現有停車場,遠期新建一座環衛停車場,位于玉龍縣城,面積約3000m2。沿用現有2座,近期新建作息場所33個,遠期新建作息場所12個,主要考慮與城市公廁合建。
(1)健全垃圾分類法規體系。充分總結試點經驗,分級制定垃圾分類法規體系,明確政府、企業和公民在垃圾分類過程中的主體責任,保證垃圾分類工作有規可循。
(2)加強垃圾分類宣傳工作。采用多種宣傳手段,如宣講團進校園、進社區等方式,加強垃圾分類和試點精品示范區域的宣傳工作,鼓勵居民盡快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
(3)充分利用智慧化管理手段。建設麗江市中心城區智慧環衛綜合管理平臺,提高環衛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效率,建立覆蓋中心城區環衛作業、車輛管理、轉運設施、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和公廁管理一體化智慧環衛管理體系,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綜合展示子系統、運行監管子系統、分析評價子系統和數據管理子系統,其中,運行監管子系統包括信息監控及異常上報、分析與調度指揮等。
本文以麗江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為例,結合新形勢下垃圾分類的要求,科學合理地制定規劃目標,剖析現存問題,提出了環境衛生管理轉變的方向,以成片推進垃圾分類為手段,減少垃圾處理總量的同時充分發揮垃圾資源化利用效益,采用智慧化管理手段,構建全過程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體系,旨在為其他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編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