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祥融園林有限公司 陳龍勇
相比于傳統果樹,觀賞果樹非常受歡迎,因為其具有非常強的觀賞性,極其適合現代城市園林綠化使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城市綠化的要求也有所提升,所以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既能使城市建設越來越美觀,還能提高環境質量。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應該對觀賞果樹的實際功能進行探究,從而更好地發揮觀賞果樹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作用。
觀賞果樹是一種觀賞類的果樹,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不同的季節,能夠展現出不同季節特有的景色,為人們的生活增添很多的色彩,讓人們能夠在優美的環境中生活,推動城市環境建設發展。
在城市園林綠化應用中,觀賞果樹一方面可以為人們提供新鮮的果品;另一方面還能夠為人們創造非常好的生活景觀。人們可以對成熟的果品進行深加工,進一步獲得經濟價值;很多果樹的根莖、葉子、樹皮等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因此,應該加大推廣力度。
在城市園林綠化中,觀賞果樹還有助于減少城市生活中形成的噪聲,調節城市氣候,改善空氣質量。例如,石榴樹可以吸附二氧化硫、銀杏可以凈化空氣等。很多果樹能夠散發出清新的香氣,令人感到心情愉悅,從而體現出觀賞果樹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1]。
觀賞果樹具有一定的社會娛樂功能。在優美的環境中,人們可以更好地開展社會娛樂活動,形成良好的活動氛圍。在這種氛圍下,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社會發展創造和諧自然的條件,激發當前人民群眾的社會娛樂發展潛力。
觀賞果樹對文化傳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人們對果樹創造的環境的良好發展,使其在觀賞中,有更好地展現,對當前的環境建設有著非常有效的作用。觀賞果樹能夠展現出我國的傳統文化,如棗樹代表著幸福、柿子樹代表著萬事順意。因此,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觀賞果樹的應用非常廣泛[2]。
道路綠化已經成為城市綠化的關鍵部分。種植觀賞果樹,既能體現城市的特色,還可以起到保護環境的重要作用。例如,北京的國槐、南京的梧桐、海南的椰子樹等,這些具有地區特色的觀賞果樹,為城市建設提供非常優美的景色。因此,在當前城市環境綠化建設中,觀賞果樹的種植應該符合當地的特色。觀賞果樹需要種植在道路兩旁,所以需要選擇筆直、分叉點較高的果樹,可以減少行駛車輛的安全隱患。在道路兩旁種植觀賞果樹,需要根據道路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對于綠化帶的整體寬度,以及道路兩側的環境、觀賞價值都應該有所考慮。另外,城市道路對于建筑物的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靠近建筑物的地方需要種植株體較小的觀賞果樹[3]。
城市公園是近些年來比較受歡迎的建設項目。其實,早在我國古代就有很多的園林設計,其中非常出名的要數江南地區非常典型的私家園林—蘇州園林。城市園林的作用有兩點:一是改善城市的空氣;二是為人們提供娛樂活動的場所,滿足大家的日常生活所需。另外,在城市公園綠地配置中,種植的觀賞果樹需要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并與城市的建設發展相呼應。一般情況下,城市公園的綠化建設,需要與建筑物相協調,有采用枇杷、銀杏等種植方式的景觀制造,也有采用櫻桃、山杏等用來進行城市公園綠化的,能形成良好的景觀建設[4]。拙政園中枇杷園是“園中之園”,園中種植了大量枇杷,到了夏季果實累累,形成了別樣的意境。另外,以福建這一沿海城市為例,都市型的農業發展對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經過多年來的實踐也獲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城市當中的居民住宅區,是人們生活的主要場所。居民住宅區環境的綠化發展,需要考慮城市綠地的組成要求。有關部門應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進行良好的景觀設計,加強觀賞果樹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出我國文化的特色內涵。另外,在果樹品種的選擇上,需要考慮小區的特色,實施有效的環境綠化建設。一般情況下,在小區內應該多種植一些高大的觀賞果樹,并需要種植一些比較低矮的樹種,體現出當前景觀發展的作用。在小區內種植觀賞果樹,能夠對當前的環境建設形成積極的影響。在實際城市綠化建設中,需要考慮周圍環境的變化情況,確保種植的觀賞果樹能夠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
觀賞果樹在農業種植中也有所應用,主要體現在城市休閑農莊或者是農業科技園區。在觀賞果園的植物種植中,也需要有所創新。在城市綠化建設中,需采取有效的景觀種植,更好地進行綠化設計,以形成非常好的觀賞效果。例如可以利用葡萄種植,將當前的環境進行良好的設計,進行更美觀的環境融合,提高整體環境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加強觀賞果樹在現代化發展建設中的有效作用。
目前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觀賞果樹能在多種地區進行應用建設。將觀賞果樹作為城市綠化發展園林建設,能夠大幅度提高城市園林樹種種類對生態環境的積極影響。隨著觀賞果樹的品種種類不斷增加,有關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種類,加強對當前城市環境的有效建設[5]。觀賞果樹的資源建設,有助于推動環境建設,美化城市環境。
一方面,要重視科技思維與手段的運用。尤其是在社會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觀賞果樹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的應用前景研究也越來越深入,人們不再局限于對觀賞果樹審美價值、食用價值單純的討論上,而是逐漸將重點轉向怎樣將觀賞果樹在生態環境、文化傳播、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尤其是在生態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之后,社會群體的環保意識得到了顯著增強,再加上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對精神層面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未來的觀賞果樹應用研究中,要重視科技思維與手段的充分利用,使得觀賞果樹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研究可以得到不斷豐富,為其功能價值的最大化發揮提供一定支持。另一方面,要重視果樹盆栽和盆景化應用研究。采用適合的種植模式、完善的管理措施來確保果樹可以在盆中健康生長,而不會受到種植時間的束縛,進而使得人們空間環境設計的內在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在生長季節的城市園林中,果樹盆栽和盆景方式成活率通常比較高,通過加強其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的應用,既可以發揮出理想的景觀效果,又可以增添藝術造型或設計,展現出更強的藝術氣息。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更廣泛地引用果樹盆栽和盆景,能夠給園林新技術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進行選景時,需要對整個環境進行合理規劃,并且對布局后景觀的實際要求有所明確。需要綜合當前的相關元素,保證當前環境的合理化建議,并進行有效環境設計,因地制宜地發展觀賞果樹的種植,既要展現出環境的實際魅力,又要體現出園林綠化所要求的狀態。應充分考慮科學種植觀賞果樹的方法,凸顯出觀賞果樹的實質性作用,從而體現出實際的生態環境的觀賞作用。有效發揮觀賞果樹的社會娛樂功能,保持良好的環境建設的作用,更廣泛地進行觀賞果樹的種植。通過科學合理的環境布局,進行園林綠化設計,在充分強調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基礎,發揮出觀賞果樹的價值,在實際種植中,對布局及環境設計進行有效的研究。
觀賞果樹一般具有非常明顯的環境特征。所以需要對果樹的特征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保證城市園林綠化能夠四季都可以進行觀賞。例如,在春季要滿足游客與當地居民的觀賞需求;夏季要能夠為人們庇蔭;秋季是豐收的季節,人們不僅希望可以觀賞風景,還希望可以吃到成熟的果實;冬季就更加需要突出觀賞價值,為單調的冬天增添一抹色彩。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應該配合種植其他植物,這樣可以提升景觀的觀賞性,達到綠化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觀賞果樹的設計研究也有著極高的要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析。人們不能局限于當前觀賞果樹的使用價值和觀賞性中,需要發揮其最大的價值,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隨著城市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在環境建設的過程中,種植觀賞果樹不僅可以提高空氣質量,而且還可以構建觀賞景色。這種一舉多得的方式有助于發揮觀賞果樹的實質性作用,體現出最初進行景觀設計的初衷。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有關部門應進行科學的設計研究,種植出更多樣的觀賞果樹,形成更美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
果樹盆栽是一種株體較小、適合在室內盆中種植、在適宜環境下能夠開花結果的植物。為了形成理想的環境設計,應該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合理的設計,強化周圍環境變化,保證園林綠化在實際建設發展中,體現出果樹盆栽的價值。當前園藝技術不斷創新發展,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中,會應用到很多的果樹盆栽,這些果樹盆栽在造型設計上非常精致,更容易吸引他人觀賞。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過程中,觀賞果樹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加強果樹盆栽和盆景的使用,能夠提升室內的綠化設計平,促進形成更好的環境建設。
首先,堅持以“短、平、快”的形式來強化對管理人員、一線從業人員的培養,為突出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定保障。同時,強化管理人員培訓,著重從決策上杜絕一些不必要浪費、需重復現象的產生,每年政府的相關部門都要重視上一年度的工作總結,同時召開專題培訓會,在總結、梳理當年工作的基礎上,加強對現行政策的宣傳,結合發展方向、聯系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指導性意見,完善發展規劃與資金預算。同時,通過強化專業培訓、拓展培訓范圍來確保一線技術人員可以及時學習、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可以邀請一些擁有豐富實踐經驗、技術水平較高的師傅來為大家傳授經驗,也可以聘請一些高級專家來強化理論知識講解。培訓內容要涉及基礎知識,以及觀賞果樹從組培、栽培一直到生長、應用和養護等諸多工作流程的知識內容,同時還有一些技術特點、管理要點。以此來明確移植過程中的死亡應該怎樣避免,還有日常養護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及需要規范哪些操作等。
其次,要組織從業人員參與長期、有效的培訓活動。在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觀賞果樹的應用涉及很多方面,較為復雜。所以,該怎樣增強其應用效果,需要聯系實際,從不同層面來進行綜合思考,為此,應堅持對從業人員的長期、持久培訓。培訓要做到從上到下,不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一線技術人員都要加強培訓。從最初的小范圍培訓,逐漸向多群體、園林綠化與環境保護等領域轉變。培訓要分梯次開展,針對不同人員的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培訓內容與培訓形式。
最后,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工作在具體開展中要做到多領域、多層次。可以引用不同媒介,如宣傳海報及公告等諸多形式來向社會宣傳觀賞果樹的觀賞期、活動。同時,普及觀賞果樹的日常觀賞養護注意事項,以及在城市中的種植要求,使得更多市民深入了解觀賞果樹的日常養護常識以及相關政策規定。對于一線技術人員的宣傳,可以通過宣傳冊、宣傳單等形式來進行,及時地宣傳一些可操作性較強的養護技術,促進技術人員專業水平不斷提升,為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解決奠定良好基礎。
首先,要重視現有規章制度的進一步優化,在此基礎上,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將觀賞果樹養護標準和工資收入、績效考核相掛鉤,明確提出量化、考核標準,以此來從整體上增強職工認識。例如,每年以死株在規定范圍內便算是完成了本年任務,如今要為其提供標準獎勵,死株若大幅度少于標準范圍,則可以算作超額完成任務,要給予額外獎勵。死株若超出規定標準,要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合理懲罰。另外,對社會人員破壞行為要加大監督、約束和管理力度,特別是偷摘果實、破壞觀賞果樹的行為,要給予嚴厲懲罰,以此提升對觀賞果樹的保護力度。
總而言之,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不只是進行簡單的植物種植,應該向著美化的方向發展。另外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對于觀賞果樹的作用和價值應該有所重視。現在我國觀賞果樹的種類較少,且觀賞期比較短,應加大觀賞果樹的發展力度,不斷豐富國內觀賞果樹的類型,進而為人們營造出舒適的生活環境。
相關鏈接
園林綠化是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就稱為園林。園林包括庭園、宅園、小游園、花園、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隨著園林學科的發展,還包括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的游覽區以及休養勝地。
在歷史上,游憩境域因內容和形式的不同用過不同的名稱。中國的商周時期,以畜養禽獸供狩獵和游賞的境域稱為囿和獵苑。中國秦漢時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稱為苑或宮苑;屬官署或私人的稱為園、園池、宅園、別業等。“園林”一詞,見于西晉以后詩文中,如西晉張翰《雜詩》有“暮春和氣應,白日照園林”句;北魏楊玄之《洛陽伽藍記》評述司農張倫的住宅時說:“園林山池之美,諸王莫及。”唐宋以后,“園林”一詞的應用更加廣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種游憩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