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 劉勝發
化工行業是一個能耗大、污染強的行業。在我國工業化發展進程不斷推進的形勢下,生態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化工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指的是分析化工項目規劃,建設和實施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而通過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降低化工項目實施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在我國大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形勢下,加強化工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市面上的化工產品種類非常多,其使用功能也已經覆蓋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的化工產品數量已經超過百萬種,且每年還會新增一千多種新型化工產品。這些化工產品中,很多都帶有毒性和腐蝕性,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嚴重的威脅。在化工項目的建設及運行過程中,如果出現突發風險事故,不僅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產生威脅,還會引起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使社會遭受不可挽回的損失。
在實際的化工生產中,需要使用非常復雜的工藝流程,并對每一個生產環節進行嚴格的控制。任何一個生產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后續的生產流程產生影響。這樣一來,不僅會降低化工產品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還有可能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周圍的生態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另外,如果在化工生產過程中,出現操作失誤,還有可能使生產設備出現故障,進而導致泄漏事故或爆炸事故的發生,嚴重威脅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并使周圍的生態環境遭到污染[1]。
在化工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毒性較強或腐蝕性較強的廢棄物。如果不對這些化工廢棄物進行妥善的處理直接排入環境當中,就會導致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問題的產生。并且,這些污染問題的治理難度非常大,治理周期非常長。只有對化工廢棄物進行妥善的處理,使其達到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排放標準之后再進行排放,才能夠將化工廢棄物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但是,化工廢棄物的成分構成和處理工藝都非常復雜。如果化工企業的技術水平有限,即便對這些化工廢棄物進行了處理,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分級評價法,指的是參照環境風險等級和國家相關標準體系,對化工項目推進過程中生態環境面臨的風險進行評價。在分級評價法的應用下,相關分析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當突出突發性、非突發性以及敏感性;評價參數應當以顆粒、硫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為主。分級評價法的應用,可以根據有毒物質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來確定環境風險等級,并以百分比的方式體現。評分越高,表示環境質量越好。
空氣污染指數評價是現階段化工項目推進中應用頻率最高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可以通過綜合指數的應用對環境空氣質量做出評價。即直接利用某一單一數值,表達空氣中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濃度,進而判斷出化工項目推進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程度[2]。空氣污染指數,以集中空氣污染物濃度的監測為主,所以可以對分級指數法進行利用。如表1所示,當API在0--50時,空氣質量優;當API在50--100時,空氣質量良好。

表1 空氣污染指數介紹
所謂不確定方法,其實就是以隨機理念和石化環境模糊理論為基礎的測評方法。在研究化工領域環境質量評價的過程中,不確定方法的應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過動態化的環境質量評價,將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體現出來。絕大多數情況下,不確定方法主要應用于化工項目對水環境質量的影響測量。因為水體中存在著較多的不確定因素,水環境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一直處于變化狀態,所以針對水體污染的測量,必須要對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因素予以充分的考慮。另外,在應用不確定方法的時候,不僅要對選擇指標的綜合性進行控制,還要善于利用標準化方法,對不確定因素中的可比性數據加以計算[3]。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環境監測目標的有效達成。
這種評價方法一般適用于化工企業生產環境出現惡化或者退化現象的情況,可以通過針對性的環境損害評價給出針對性的環境改善建議,進而提高環境改善質量。這是一種將環境與經濟效益結合在一起的評價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可以細分為以下三種:市場評價法、陳述偏好法和揭示偏好法。
在對化工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中,很多化工項目實施工程中對環境的潛在影響已經被記錄出來,所以沒有必要再進行廣泛的影響識別。針對部分影響,如果涉及流離失所、生計喪失、土地污染、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影響識別,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4]。另外,在開展環境影響識別工作時,使用到的工具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常用的工具是問卷調查、網絡方法、矩陣方法和臨時方法等。
針對環境影響預測,經常使用定性定量方法和模型。雖然在對化工項目進行環境影響預測的時候,可以利用多種模型對物理環境的影響做出評價,但是針對項目對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進行建模卻存在較大的難度,只能采用定性評估或經濟分析等方法。要想保證模型的有效性,必須要輸入具有較高精確度的數據。這也是利用模型進行環境影響預測的難點。另外,環境影響的預測方法,還需要與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相協調。如果只分析少量毒性較小的污染物排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那么將不適用大氣擴散數學模型的方法。如果化工項目的推進會排放毒性較強的污染物,那么就必須要進行建模練習。幾乎所有的環境影響預測技術都存在一定的假設性和不確定性,其結果也不能保證完全準確。
針對環境影響評估工作的開展,需要參照以下幾大標準:第一,評估標準應當與法律規范、國家標準或者國際標準相一致;第二,評估標準應當與國際公約或者國際協議相協調;第三,評估工作的開展應當重視預先設定標準的參照;第四,評估標準應當與政府目標相協調;第五,評估標準需要與已經實現的實踐案例相對比;第六,評估工作的開展應當對當地面臨的環境壓力進行分析;第七,評估工作的開展還需要對人們的接受程度予以考慮。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國家還沒有出臺這方面的標準,在實際評估工作當中,也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相對完善、靠譜的標準,或者直接制定參考標準[5]。
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環境管理與監測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針對環境管理,應當以污染治理、排污處理、環保獎懲措施等為主要內容。其次,針對環境監測,應當通過監測手段的實施,對監測的影響因素以及各項參數進行確定,并給出具體的方案和措施。
要想對化工項目進行有效的環境影響評價,需要對化工項目的定性定量予以重視。首先,對化工生產工藝流程中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研究,然后在科學評價過程的基礎上,了解物質的化學反應原理,明確保證化工生產正常開展的條件,例如環境溫度、反應時間等。與此同時,還要判斷化學反應中是否生成了刺激性物質和污染性物質,產品的得出率與轉化率分別是多少等[6]。其次,加強“物料平衡”的分析,根據不同生產環節的物料輸入判斷反應物料的基本進料方式和進料工序,判斷產出物料的最終去向和收集方式。
化工生產過程非常特殊,很容易產生各種污染物。所以,要想對化工項目進行有效的環境影響評價,需要對防治措施的評價予以關注,以便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首先,針對污染物治理方案的擬定,除了要分析相關環境因素之外,還需要對化工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并對污染物治理方案的科學合理性進行判斷。其次,化工企業要不斷地總結污染物治理經驗,并借助綜合性評價,選擇最適合的污染物治理技術,增強污染治理效果。
化工項目的實施不僅會產生污染問題,還面臨著很多環境風險。所以,要想對化工項目進行有效的環境影響評價,還需要重視環境風險的評價與分析。首先,對環境風險進行識別,做好事故源強分析和風險預測,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完善環境風險評價機制[7]。其次,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的制定,應當包含化工項目的生產、化工產品的貯存等方面。
評價人員應當對化工項目的規劃與選址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并通過相關科學性與可靠性的分析,確保化工項目的實施符合當地的發展規劃要求、符合化工行業的發展規劃要求、符合當地土地資源利用的規劃要求。如果化工項目的實施會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則要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治理措施。
對產業政策進行合理地把握,在引導化工企業發展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目前,我國關于化工行業的政策,主要包含三種:其中,鼓勵性政策主要是保證節能環保高新技術項目的順利實施。限制性政策和淘汰性政策則主要針對的是污染相對較高、技術水平比較落后的化工企業。保護節能環保的化工企業,限制并淘汰高污染的化工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要想對化工項目進行有效的環境影響評價,需要對化工項目的工藝流程進行準確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工藝流程圖的繪制。
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化工生產工藝中產生污染物的環節進行分析,找出污染物的種類和源強[8]。在繪制工藝流程圖的時候,需要對污染物的產生裝置和產生流程進行分析,然后將化工項目的工藝流程、反應原理體現到環評報告當中。
在對化工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中,我國以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制度應用為主。即針對新建化工項目,需要對廢氣、廢水的排放量進行統計,對“2本賬”進行明確的計算。明確了化工生產階段的污染物產生量,就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減少污染物的產生[9]。針對改擴建化工項目,需要站在建設單位全局的角度,對新老污染源“3本賬”進行計算。
在我國化工行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國家對于化工生產的廢氣廢水排放管理也越來越嚴格,并提出通過科學方式解決無組織排放的問題。首先,針對罐區,應當先將廢氣收集起來,對其進行科學的處理,待其達標之后再進行排放。針對污水站,也應當先對廢氣進行密閉收集和科學處理,之后再進行排放。為了引導化工企業自覺管理自己的生產行為,相關部門也出臺了很多懲罰性措施[10]。其次,技術人員應當對無組織排放源的源強進行核算,然后以源強核算結果為參照,對衛生防護距離進行計算和設置。
綜上所述,化工項目的實施具有環境風險大、生產工藝流程復雜、化工廢棄物處理難度大等特點。只有對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細節的優化與完善,準確把握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要點,才能夠保障化工項目的正常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