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葉

在北京正陽門城樓的東側立著一座有鐘樓和拱頂的西洋式建筑。上面一行“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的文字告訴世人,這里曾經是一座火車站。而現在,這里是“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
這座建筑修建于1903年,是近代北京規模最大、最為重要的火車站。歷經百余年時光,這座火車站也見證了許多歷史事件。
20世紀初,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兩次北上,都是在這里下車。孫中山先生去世后,其靈柩也是從這里啟程運往南京的。
1949年,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受邀到北京共籌建國大業,毛主席、朱德總司令和周恩來總理也是在這里恭候歡迎的。
1958年,最后一批抗美援朝的英雄代表從這里凱旋,周總理親自前往迎接。
1959年國慶前夕,規模更加宏偉、設備更加先進的新北京火車站建成,前門火車站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后來,它被改造為專門為北京鐵路職工服務的俱樂部、文化宮,候車大廳改建成了禮堂,可以觀看電影、戲劇。記得1974年,我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還到禮堂參加了北京鐵路局系統中小學三好學生表彰大會,觀看了文藝演出。對于小小年紀的我來說,那種興奮勁兒絕不亞于走進了人民大會堂的萬人大禮堂。
20世紀90年代初,這里又被改造成了集購物、餐飲和住宿為一體的老火車站商城,里面上上下下被分割成無數大大小小的店鋪,空間狹小但熱鬧非凡。因為地理位置優越,我還曾介紹外地來京的朋友在此投宿,也曾在其中的小店鋪里流連。
2001年,這里成為了文物保護單位,開始進行整修,恢復原貌;2008年改造成為“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
至此,這座歷經滄桑的火車站最終定格,近100年間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
這里還要提一句的是,有些人對照老照片時發現,車站鐘樓的位置不太對勁。那是因為20世紀70年代為修建地鐵讓路,人們對建筑作了“鏡面對稱平移”,把原來鐘樓左側的拱頂拆除,平移到了鐘樓的右側重建,基本保持了歷史風貌。如果不仔細觀察,還真的看不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