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敏
議論文是一種說理性文體,本質便是說理,寫好議論文的關鍵是提升思維的邏輯性與辯證性,透過現象看本質。在語言建構與運用中新課標都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觀現實,高中議論文寫作仍然存在幾方面的問題,教學缺乏系統性、論題缺乏創新性、論據缺乏代表性、邏輯思維欠缺,與之相對應的原因,是應試教育導致思維固化、對寫作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本文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探究寫作規律,重點強調對高中生寫作思維邏輯的培養。
一、新課標要求與高中議論文寫作思維對接的必要性
新課標把“語言建構與運用”列為第一項。在寫作施教過程中主要表現為邏輯、辯論以及創造性思維的進步,推進深層化、多變形、靈巧型、評判性以及獨立性等思維質量的提高,完善學生理性思維的培育,在語言表述中表現出學生的邏輯性,論證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在高中的議論文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邏輯性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的語言具有信服力與感染力。
二、現今議論文教學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具體問題
1.議論文教學缺乏系統性
在教學實踐中,議論文教學過于單一,缺乏思辨性的教學模式,其結構框架模仿性過強,教學理念不夠具體和深化,缺乏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深度。
2.論題缺乏創新性
在漫畫式、寓言式議論文寫作中,強調考察學生們選取論題、論點的能力,在普遍性大眾化的論題中發掘創新性的點是寫好議論文的基石。角度新穎、論點新奇,往往是在眾多千篇一律的作文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3.論據缺乏代表性
論據不對題是高中生議論文寫作中一個常見的現象。論據邏輯混亂,出現了同樣的論據堆砌的情況,認為論據越多越好。論據要有力度,而不是只有數量。
4.邏輯思維欠缺
抓大放小,論證邏輯要有主次之分,但是,學生寫作中常有以個例論證的例子,選取事例要客觀,主觀色彩不宜強烈。
(二)具體原因分析
1.應試教育導致思維固化
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缺乏系統性與理論性,從高考的考察方向中,理性思維與邏輯性思維逐漸得到重視,但是受限于作文的采分標準,高考作文往往更加適用于套用模板,這樣的教學寫作訓練,使學生的思維逐漸固化,使作文逐漸缺失了現實的真實感。
2.寫作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
過于強調寫作技術性時,就會造成學生的作文表面化。大量的模仿訓練使學生喪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邏輯鏈條是否完整,論據與論點是否契合,是作文判卷中不太注重的失分點,這樣使學生逐漸弱化了對這一方面的思考與訓練。
三、關于提升高中生議論文寫作思維的訓練策略
(一)通過閱讀提高語言表達與共情能力
寫作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過程。有學者提出,閱讀是由感知、思考、評價、判斷、想象、推理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過程和行為構成的綜合。閱讀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及分析綜合能力、形象再現、邏輯思考合理的發展過程。因此,通過閱讀引導學生體會和學習邏輯性的思考與表達方式,是提升思維邏輯的絕佳路徑。
(二)實踐訓練
寫作中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使文章具有說服力,議論文寫作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在議論文寫作中,要引導學生反思議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用因果、比較、推進等思維方式分析論證結構推動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