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

2021年12月,湖北省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30.7小時和0.71小時,較2020年12月分別壓縮39.69%和55.06%,較2017年分別壓縮82.35%和96.41%,超額完成國務院要求較2017年壓縮一半的目標,進口整體通關時間歷史上首次優于全國水平。
湖北加速度的背后,是武漢海關錨定全力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內陸“新沿海”目標,深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真招實措。
硬核措施讓企業享受紅利
2022年1月1日,武漢海關為武漢有機實業有限公司簽發了湖北省首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原產地證書,這批貨物出口至日本,貨值72萬元,憑著這張證書,貨物稅率降低了1.4個百分點,可節約稅費成本過萬元。該公司預計協定生效首年,可節省成本超180萬元。
武漢海關副關長沈建明介紹,RCEP由東盟在2012年發起,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協定生效后,15個已核準成員國之間90%以上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將產生深遠影響。武漢海關積極幫助湖北企業應用好協定條款,充分利用協定生效后的優惠安排,推動湖北開放型經濟借勢發展。精準針對168家企業,派出專員開展“一對一”培訓輔導,幫助企業用好用足RCEP規則。建立綠色通道,實現即申、即辦、即領,推動廣大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服務企業享受政策紅利,是武漢海關以持續提升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開放環境為主攻方向的一個縮影。
2021年,武漢海關深入落實改善營商環境政策,深化關政協作,聯合省商務廳建立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工作專班,出臺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25條硬核措施。搭建“企呼關應”直通車,打造海關與企業互動交流平臺,全年共為企業及時解決“急難愁盼”問題1898個。
優化營商環境的海關樣本
2021年12月29日,一個白色的的身影劃破鄂州花湖機場的上空,這是從北京飛來的校驗飛機“獎狀C560”,是花湖機場建設以來迎來的第一位“空中旅客”,這標志著花湖機場即將啟動校飛。花湖機場是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個專業性貨運機場,投用后預計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45萬噸。在花湖機場建設過程中,武漢海關多次實地調研,進行航空口岸建設工作指導,助力鄂州提升口岸功能、貿易功能。
沈建明說,支持湖北自貿區、綜保區融合發展是武漢海關在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方面的重要工作,今年將重點支持鄂州綜保區申建和花湖機場建設開放,拓展多式聯運國際物流大通道,助推“鐵水聯運”“水水聯運”“日漢歐”“日漢蒙”跨境物流新通道業務發展。
除此之外,2022年武漢海關還將試行“承諾即入”改革。持續推進“減證便民”行動,最大限度壓減審批事項“承諾辦理時限”。采取“即報即檢、分級管理、現場查驗”便利措施。
為進一步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武漢海關鼓勵企業按照生產經營規律,自主選擇“全國通關一體化”“提前申報”“兩步申報”等多種通關模式“套餐”,將進口“船邊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裝”改革試點擴大到全省范圍,持續推進免除查驗沒有問題企業吊裝、移位、倉儲費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