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宜城市委聚焦民生領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逐步探索形成“1234”工作思路,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取得實效。
緊盯“一個目標”,統籌謀劃快行動。始終堅持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目標,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實際需求,制定涵蓋優化營商環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強化社會治理及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八個把握、八個解決”的實施方案,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下沉一線、認領崗位、傾心服務,通過組織交辦、主動領辦,市級領導干部帶頭領辦重點項目42項,各級黨組織領辦具體項目2548項,廣大黨員干部領辦群眾“微心愿”4.8萬多個,實行責任到人、期限到天、落實到崗,推動實踐活動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奔跑。
堅持“兩個同步”,摸準實情問民需。黨員干部走下去,群眾意見帶上來,各級部門迅速行動,把察民情、訪民意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第一環,采取線上問需、線下走訪同步進行的方式,廣泛聽取意見、了解民生需求。廣開言路線上問需。拓寬民意反饋渠道,通過網絡問需于民,開通熱線、開辦專欄,用好楚都宜城網、“釘釘·百姓通”等平臺,承諾“有事您說,我來辦;辦就辦好,您來驗”,實行“后臺收單、組織派單、部門接單、限期回單”模式,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有效反映問題、解決問題。深入實地線下走訪。將“發展難題多、困難群眾多、群眾意見多”的地方作為重點走訪對象,黨員領導干部帶隊深入基層群眾、深入生產一線、深入服務對象,以蹲點調研、解剖麻雀的方式,深挖影響企業發展、影響群眾生活、影響基層運轉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實踐活動期間,先后收集各類企業訴求、民生需求6500余件。
聚焦“三個服務”,真抓實干惠民生。圍繞“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讓群眾直接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成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行“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跨省通辦”改革,搭建“專區+綜合窗口”服務模式,“一窗通辦”事項1010項,網辦率100%,“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95%以上。大力改善民生需求,改造南洲生活垃圾填埋場,升級改造農村公路200公里、危橋27座,全市無害化廁所普及率87%;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城區22條道路、25個老舊小區,建成城區5個主題停車場,城市日供水能力倍增提升;改造10所鄉鎮衛生院發熱門診,率先化解改制企業職工醫保遺留問題。著力破解治理難題,新改擴建37個黨群服務中心、14個紅色驛站及說事室,架起黨群溝通連心橋;建立“法院+工會”對接機制,調解勞動爭議案件152起,為職工挽回損失1159萬元;全方位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改專項行動,排查隱患11182個,整改銷號10265個,銷號率91.8%;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7654萬元,化解村級債務5938萬元等。
發揮“四個作用”,縱深推進見實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市1182個基層黨組織勇挑重擔、干在一線,領辦實事已完成94%、2396項。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全市機關事業單位5346名在職黨員與23個社區、465個小區結對共建,幫助社區和居民解決問題3641件。“8·12”洪災暴發,黨員突擊隊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自發為受災地區群眾捐款捐物136萬元。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示范帶頭作用,34名市級領導、64個市直單位班子成員分別聯系包保11個鎮(街道)、82家重點企業,通過“協商在一線”領辦的196項重點項目已完成185項。充分發揮先進典型激勵引導作用,開設“我為群眾辦實事”網絡宣傳專欄,拍攝“我的鄰居是黨員”系列短片,舉辦“我為群眾辦實事”先進事跡分享會,推出一批“三服務”成效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
(作者系宜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