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超
五年來,寧波地區生產總值從8973億元增加到14595億元,全國城市排名從第16位躍居第12位,從“東方文明港城”邁向“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寧波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解析寧波城市氣質提升的密碼,答案之一便是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寧波城市發展的重要基因。
五年來,寧波通過搶抓一系列戰略機遇,持續推動、擴大創新,緊抓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等國家級金字招牌,聚力新材料、工業互聯網、關鍵核心基礎件三大科創高地建設,高能級平臺加快落地,重大創新項目加快布局,為區域創新能力騰躍打下了扎實基礎。五年來,寧波高新技術企業從1479家增加至3919家,實現2.6倍增長;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從突破1萬家到突破2萬家,實現翻倍增長;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從2.46%提高到3.0%。
聚焦重大專項 培育高端成果
去年11月,寧波企事業單位牽頭或參與完成的9個項目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為第一完成單位申報的“超高純鋁鈦銅鉭金屬濺射靶材制備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就是要在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領域,敢于向國際領先水平發起沖擊。2017—2021年,寧波企事業單位共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6項、省級科學技術獎216項。
五年來,寧波立足基礎,瞄準前沿科技和國家省市重大戰略需求,實施重大科技項目。2018年,寧波啟動實施“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開展核心技術攻關,通過“揭榜掛帥”制從境內外廣泛征集技術解決方案,建立起“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創新資源協同破題”的攻關組織機制,將技術攻關與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科創平臺布局、創新人才引進、科創項目招商等有機結合。據統計,寧波圍繞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和“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需求,面向10條標志性產業鏈及智能交通、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領域布局實施攻關項目近500個,吸引超過800個研發團隊參與揭榜。
通過重大專項的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不斷涌現。在北侖,東方電纜研制出首條國產化500千伏深海臍帶纜并下線應用;在鄞州,伏爾肯研發的高端大尺寸陶瓷密封環被應用于深空探測裝備的關鍵系統中,作為一項核心關鍵設備助力神舟十二號出征和返回;在奉化,瑞凌生物研制出全球首批產業化輻射制冷降溫薄膜……
企業加緊攻關拓市的同時,政府也加大扶持力度。五年來,全市財政科技經費累計投入505.03億元,年均增速達22.23%。為發揮出科技專項的最大效能,寧波不斷優化重大科技專項組織模式,創立“三色圖”管理模式,形成更加精準的技術凝練機制。截至目前,寧波已梳理形成紅色類(國內尚無能力替代)159項,黃色類(正在研發有望實現進口替代)200項,綠色類(可實現國產化替代)705項,并對其實施分類攻關。同時,寧波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在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材料、注塑裝備等領域啟動首批5家企業創新聯合體建設試點。
聚焦栽樹工程 培植創新沃土
近日,位于鎮海區中官西路雙創大街靠近東昌路一側的工地里,工程車正在繁忙作業。這里,是正在快馬加鞭建設的甬江實驗室科研啟動區。作為甬江科創大走廊科創特色園區系統布局的硬核支撐,甬江實驗室從規劃圖紙到開啟實質性建設階段,僅用了9個月,充分展現了寧波創新發展的信心、決心與速度。
創新,離不開科創體系的持續完善和科研能力的不斷夯實。五年來,瞄準科創要素資源薄弱這一短板,寧波提前規劃、統籌布局:高質量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寧波高新區引領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在全國高新區最新排名提升到全國第13位;高水準布局甬江科創大走廊,構建“一廊雙片”的總體空間格局,打造長三角地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引領性科創策源地。
同時,產業技術研究院引進建設持續提速。2017年以來,寧波引進建設北航寧波創新研究院、西工大寧波研究院等高能級大院大所46家,其中70%與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雙一流”高校及國家級研究院合作共建。目前,全市累計建設重點產業技術研究院71家,這也覆蓋了寧波“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依托寧波完善的產業體系和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北航寧波創新研究院在高性能模具結構設計、汽車輕量化技術推廣等方面與寧波企業開展大量協同創新工作,在項目聯合申報、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逐漸成為寧波提升創新能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人才是創新的源頭活水。五年來,寧波始終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吸引力和集聚力持續走高,以高端創新人才主導的人才結構實質優化,引得進人才、留得住人才的局面正逐步形成。2017年以來,寧波通過頂尖人才科技項目支持在甬工作的戰略科學家隊伍增加到21名,其中全職12名、柔性9名;甬籍院士全職回歸、自主培養海外院士均實現零的突破。2021年,寧波首次入圍“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十強,排名第7位,居計劃單列市之首。
創新服務機制 培育創新主體
今年2月初,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寧波市2021年認定的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備案名單,寧波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89家,增速超2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是寧波創新主體持續培育顯成效的一個縮影。
五年來,寧波聚焦平臺、人才、資金等要素,狠抓體制機制改革,持續發力攻堅,進一步激發企業主體創新動能、活力,打造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加快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創新企業梯隊,為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
針對企業創新能力提升、高端人才引進等實際需求,寧波從支持企業加強研發投入、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壯大、支持企業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扎實推進科技惠企政策落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據統計,2017—2020年,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累計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所得稅390.9億元。去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達503.0億元,增長28.1%。同時,企業創新載體建設也不斷加強。目前,全市培育市級以上眾創空間91家、科技企業孵化器32家,建成企業研究院、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等企業研發機構4000家。
創新驅動離不開資金投入。五年來,寧波促進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不斷激發創新生態中“金融活水”的作用,助力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目前,寧波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總規模擴至1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296項,財政資金放大倍數從初期的6.6倍提高到17.5倍。2021年,總規模50億元的寧波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正式成立,吸引社會資本為科技創新創業提供強大保障。
東風吹正勁,創新正當時。五年來,寧波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構建全域創新全面創新格局,邁向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步伐堅定有力。
責任編輯:胡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