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聯
在國際格局深刻調整、大國關系加快重塑的當下,全球秩序迎來劇烈轉型,地區形勢更趨復雜嚴峻,世界和平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中國與周邊國家一衣帶水、比鄰而居,迫切需要增強互信、密切協調、深化合作,攜手構建命運共同體,為不確定的世界增加確定性,引領人類社會走向和平、穩定、繁榮的美好未來。
堅持正確義利觀,提升利益融合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正確義利觀,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把雙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不均衡發展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面對的一大難題,也是南北鴻溝不斷擴大的重要影響因素。為縮小南北差距,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與東盟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組織升級自由貿易協定、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落地生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沖擊,中國與周邊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攜手抗擊疫情,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藍色經濟、綠色經濟合作,共同推進亞洲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穩定發展。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瓜達爾港、漢班托塔港、中老鐵路等一大批海陸聯通項目將亞洲國家緊密相連,亞洲經濟體量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持續提升,深入推進的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成為全球經濟中持久的亮色。
倡導亞洲安全觀,構建互信合作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創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亞洲地區地緣矛盾錯綜復雜,一些域外大國不斷強化軍事同盟體系,試圖在本地區制造緊張對立。無論地區局勢如何變動,中國始終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以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為指引,推動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與周邊國家一道深化在打擊恐怖主義和跨國有組織犯罪、開展人道主義減災救援、防控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安全合作成為穩定亞太地區秩序的關鍵因素。亞洲地區和平穩定的局面來之不易,地區各國需要站穩立場,堅決抵制冷戰思維、陣營對抗,堅定拒絕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
堅持互鑒文明觀,打造共存共進格局。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如何在多樣文明中實現共存和共進,是亞洲國家必須解決好的長期課題。和羹之美,在于合異。與“文明優劣論”“文明沖突論”等主張截然不同,中國的文明觀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為此中國推動召開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促進亞洲及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提供新平臺。文明本無沖突,關鍵是要有欣賞互鑒的眼睛。中國將一如既往與周邊國家進一步促進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深化政治互信,努力打造多種文明、多樣傳統、多元制度和諧共存、和合共生的格局,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共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