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蔣茜/文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社會對歷史所能產生的教育意義越來越重視,通過歷史中的典故以及歷史上發生的事件,能夠帶給人們一點生活上或者其他方面的啟發。博物館作為人類物質遺產的集中體現,自其發展初期就被賦予了充分的教育意義。隨著中國國力的日漸強盛,重新了解抗戰歷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晰地理解這段歷史所承載的民族精神。下文將對博物館內抗戰文化的教育功能進行探究,并提出幾點可以開發其教育功能的方式。
“讀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釜今。”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對當代人的教育意義可謂重大。當今社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博物館的開展活動面臨著新的挑戰,所以當前以何種方式來發揮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是博物館的相關工作人員所要考慮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經歷了一百周年的風霜,抗戰文化的教育意義更加非凡。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時間,以抗戰文化為載體開展相關活動其教育功能必然得到更加充分地發揮,幫助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抗戰文化的教育意義以及其歷史價值。
作為近代興起的文化產業,博物館一直具有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功能,作為人類物質遺產的載體,其中歷史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以及專業性都不是其他場所、機構可以比擬的。所以通過博物館來對當地的歷史文化進行展示,無疑是最全面、最便捷的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也越來越受到社會上的重視,并且值此之際,全國上下愛國情懷高漲。抗戰文化也被賦予了更加崇高的教育意義。抗戰歷史無時無刻不在講述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事件,表現著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表現著中華民族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巨大貢獻,井深刻掲露了日本侵略者在當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所以通過博物館來舉辦文化教育宣傳活動更能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更能將抗戰文化所承載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直接傳遞給人民群眾,幫助人民群眾更加深刻地理解抗戰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進而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強化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作用[1]。所以說通過博物館舉辦各種文化教育活動,依然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重要意義,進而對當代人產生深刻的影響。
當下,隨著各地博物館免費政策的落實,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群眾去博物館參觀的積極性,博物館面向的人群也越來越廣泛。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就會逐漸下降,多數人都只去參觀一次之后就不會再去博物館參觀了。縱使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包含當地居民因為免費的政策,跟風去參觀博物館,但是一段時間后月參觀人數穩定之后,其參觀人數依舊很少。針對以上問題,并了解相關博物館開展的具體活動,可以發現博物館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去博物館參觀的人員其具體活動內容并不僅僅是去博物館參觀,去參加相關教育活動也是參觀者的目的之一,所以說對觀眾是否了解是是否能成功開展相關活動的關鍵。當前大部分博物館存在著并不了解觀眾的實際需求的問題,如果不夠了解觀眾,相關展覽內容也只是按照館方自己的意愿進行設計,沒有明確觀眾才是相關活動的主體,而館方只是起輔助引導作用。如果觀眾對相關展覽不感興趣,即便展覽做得再精美、展覽方式再先進,也無法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其最后結果自然是無人捧場、門可羅雀,既然參觀展覽的人數都少得可憐,就更不要談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了。
當下博物館的種類十分繁多,其博物館內所具有的文物以及承載的歷史文化的都不盡相同。所以要想真正地吸引觀眾展示自己的特色、發揮自己的特長才是關鍵。當下大部分博物館開展活動時,其內容或由上級領導決定,或者發現其他博物館此類活動開展得相當成功,一段時間之后自己再開展一次,這種方式完全就是對自身博物館不自信的表現,沒有明確自身博物館的特色,從而無法發揮自身博物館的實際價值。其展覽內容并不其有自身博物館的特色,所以其真正的教育職能也并不能凸顯。所以也就無法真正發揮舉辦展覽活動的教育功能。
博物館的展覽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些展覽可能多年都不會有什么變化,缺乏新意和創意,參觀博物館的人員來參觀過一次展覽,聽過一次講解員認真的講解,下次再來博物館的時候,就不會再進去同樣的展廳,或者不再來博物館了。所以有些博物館即使有關于抗戰文化的展覽,但是因為展覽沒有改變,講解詞也不變,那么參觀博物館的人員也接受不到新的教育,新的知識,也達不到博物館宣傳抗戰文化的教育目的。(見圖1)

圖1 博物館展覽圖
展覽形式相對單一是博物館開展相關活動的大忌,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群眾的知識文化水平也是在不斷提高的。所以博物館在開展相關活動時,其展覽水平也一定要與參觀者的文化水平和審美標準所匹配,并不是說人與人之間的審美存在差距,而是展覽的形式與觀展的人群相適應,更容易對觀眾產生教育意義。比如孩子的審美標準一定與成年人的審美標準存在差異,如果想讓展覽對孩子產生教育意義,那么以動畫或者實物的方式來進行展覽,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所以博物館在舉辦相關展覽活動時,要豐富活動的開展方式,針對不同人群通過不同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教育,從而使博物館的教育水平得到強化,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2]。
上述內容已經對開發博物館教育功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多數博物館都存在不以觀眾為主體,沒有凸顯博物館自身特色,展覽固定不變以及開展活動形式相對單一的問題。所以下文以抗戰文化為角度,對如何開發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提出幾項措施:
加強博物館對觀眾的研究,應首先加強對其直接觀眾的研究,可通過投放問卷調查等形式,收集來博物館進行參觀的觀眾的相關意見,對其想要參觀的內容進行了解。對想要了解抗戰文化以及想要接受有關抗戰文化教育的觀眾,博物館可舉辦有關抗戰文化的展覽,觀眾在博物館內參觀的時候,了解抗戰文化所具有的歷史意義,了解抗戰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精神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通過接受抗戰文化的教育進一步增強參觀者的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充分發揮博物館抗戰文化教育功能。
首先每一類博物館都有其典型的受眾,這一點是博物館的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去明確的,例如自然博物館的受眾大多數可能是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青少年;藝術博物館的受眾則是愛好藝術的人居多;所以博物館在開展有關抗戰文化的展覽時,一定要對其受眾進行相應的分析,才能確保相關活動的開展具有實際意義,才能確保博物館抗戰文化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對我國抗戰歷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抗戰文化對當代學生的教育意義已經明顯提高,所以如果博物館開展抗戰文化主題的相關活動其受眾主體應該就是當代學生,所以針對學生這一主體,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就可以通過講述的方式,更加直接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博物館可邀請相關學者或在有安全保證的前提下尋找當地的抗戰老兵,邀請其來博物館進行演講。通過抗戰老兵的親自講述一定能將抗戰文化的教育意義進一步升華,畢竟抗戰老兵親身經歷的事情,其內容必將更加真實、權威,觀眾的代入感也更強,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更好地開展對學生的教育活動,充分將博物館抗戰文化教育功能開發出來。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根據自身館藏文物和資料,多多思考可以展出的東西,可以講解的故事或者知識,每隔一段時間,把展覽改變一下,更改一些展品,讓整個展覽耳目一新,讓來參觀博物館的人員覺得是新的展覽,重新踏入展廳,聽取講解員的講解,就可以接收到了新的知識,博物館也達到了宣傳抗戰文化的目的。
當前博物館舉辦相關主題活動之前,其宜傳方式一直較為單一。所以參與的關注數量一直較少,無法形成規模,難以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了,人民群眾也對參加相關活動具有極高的積極性,所以趁此機會,博物館應加大宣傳力度,將即將開展以抗戰為主題的相關活動傳播出去,保證更多的群眾知道這件事情,進而提高抗戰文化教育活動的參加人數。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宣傳方式也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博物館可以通過互聯網將相關活動的信息發布出去,進而增加參與活動的人數。參與博物館開展活動的人數越多,進一步也就提高了博物館抗戰文化教育的教育質量[3]。
由于相對單一是博物館舉辦文化活動的大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博物館開展相關活動的形式也要不斷發展,并且與當今社會的發展相匹配。所以豐富博物館開展文化活動的形式,可以有效開發博物館的教育能力。例如開展博物館抗戰文化教育活動,可以有效結合視頻直播的形式,畢竟網絡直播是現在最為火爆的宣傳形式,所以利用網絡直播將博物館的相關文化內容和網絡上的有關抗戰歷史的視頻進行結合,以直播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通過這種新穎的方式將博物館的抗戰文化內容進行輸出,即可以提高觀眾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有效提高觀眾的學習效率,這也是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傳統教育結合起來,有效開發了博物館抗戰文化教育功能。
綜上所述,本文對開放博物館教育功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并對如何開發博物館抗戰文化教有功能提出幾點建議。所以可以得出,要想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必須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博物館的作用,使博物館的教育內容深入人心。■
引用
[1] 尚季芳,李小慧.刻在石頭上的抗戰——中國抗戰石刻分布、內容及價值研究[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12):128-143.
[2] 張旭云.努力開發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以云岡石窟博物館為例[J].新西部(中旬刊),2019(6):78-79.
[3] 楊子暄.淺議博物館轉型升級與文化教育功能的實現[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68(2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