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辰

此前,全球衛生理事協會就曾對家庭浴室密封膠、冰箱、廚房抹布、水壺柄等日常會被頻繁使用的地方進行過細菌檢測,結果發現:浴室密封膠是家里最臟的地方;而榮登檢測黑榜排名第二的,正是受到嚴重污染的冰箱內部。那么,究竟常駐在冰箱里的細菌具體都有哪些呢?下面咱們就來細數一下。
存在于冰箱內的細菌被總稱為“嗜冷菌(Psychrophile)”,這類細菌一般都生長在-15℃~20℃之間的環境下,由于這個溫度段與其它菌類適宜生長的溫度段相比要冷許多(普通細菌適應生長溫度為25℃~40℃),故因此得名嗜冷菌,并且它們的存在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具體來看,嗜冷菌都包括以下幾種。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冰箱里的沙門氏菌主要來自于雞蛋等農產品,冷藏室0℃~4℃的溫度只能抑制其生長,而無法將其殺死,一旦人們將冰箱里的食物拿到常溫環境下,這種細菌就會開始滋生、繁衍,迅速地活躍起來。通常在常溫下只需2小時,沙門氏菌就會繁衍出足夠致病的數量來。
志賀菌
志賀菌通稱痢疾桿菌,是人類細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夏秋季節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的主要罪魁禍首。冰箱中的志賀菌主要來源于水果和蔬菜,這種細菌非常頑強,在37℃的水中能存活20天,而在冰塊中可存活96天,不過,一般56℃~60℃經10分鐘即被殺死。
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又名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李氏菌,是一種兼性厭氧細菌,主要以食物為傳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體之一。這種細菌在0℃~45℃的環境下都能生存,哪怕是在冰箱的冷凍溫度下仍可生長繁殖(研究顯示,李斯特菌在-20℃的冰箱冷凍室內最多能存活1年),這是絕大多數微生物做不到的。李斯特菌喜歡在喝了一半的牛奶里大量繁殖,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也易被污染。但是,李斯特菌并不耐熱,巴氏滅菌、燒熟煮透這些簡單的措施就能消滅它。
耶爾森菌
耶爾森菌的特性是溫度越低、繁殖越快,每年醫院的腸道門診中,能有近2%的病人感染耶爾森菌,主要表現為急性腸胃炎等炎癥性疾病。這種細菌主要來自于生豬肉,由于在低溫中能夠生長,所以保存在冰箱中更具傳染性,易污染食品。
另外,冰箱內還有很多食物上會經常攜帶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不再贅述。
針對上述為大家介紹的易滋生于冰箱內的幾種細菌,也不是完全沒有對策去消滅它們,總體來看還是要有一個合理且健康的食物儲存習慣以及日常清潔習慣,大致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1、日常盡量將食材裝在容器中再放入冰箱,以免冰箱內原有的細菌沾染到食物上;
2、若冰箱內堆放雜亂,會大大增加食物交叉污染的概率,增加食物中毒風險;
3、剩菜剩飯從冰箱里取出后,需充分加熱后才能吃,一定要熱透才起到充分殺菌的作用;
4、養成定期清潔冰箱的好習慣,尤其是對于冰箱門封條等衛生死角處,要重點進行清潔消毒;
5、建議使用帶有除菌功能的冰箱產品,可有效避免感染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