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師型”隊伍建設是現代高校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對人才的專業性和綜合性要求日益增高,而“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有用人才。在本文的研究中,從食品專業的特點出發,努力破解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關鍵點以及難點,探索建設食品專業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基本思路,以提升食品專業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
前言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對人才的綜合性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高校人才培養的思路也應當發生一定的變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當前高校中培養生產、管理、服務、創新等一線工作人才的基本保證。食品專業是一門操作性比較強的專業,在新的社會要求下,食品專業必須與食品的生產、技術推廣、社會服務等緊密結合起來,而從食品專業的師資情況來看,很多教師的實踐能力并不是很強,知識型向技術以及技能型的轉變能力較弱。因此,提升食品專業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是提高食品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性手段,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1. 食品專業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意義分析
在當前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培養出集生產、管理、服務于一體的高技能專業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針對職業教育來說,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具備一支“雙師型”的教師團隊才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化人才。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過程中,校企合作是該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校企合作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客觀的問題,學校和企業之間并未形成良好的教與學交流平臺,校企合作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尚未形成長效機制,導致人才培養的質量不盡如人意。對于目前的高校教育情況來說,建立學校和企業資源共享的長效機制,能夠幫助企業和學校之間互通有無,實現優勢互補。在這個過程中,專業教師利用自己理論知識的特長,可以向合作企業提供人力以及智力方面的支持,而企業也能夠為教師們提供實踐的機會,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對于高校方面來說,要抓住校企合作這一契機,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引導教師朝著終身職業的方向發展,全面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化、綜合性強的有用人才。
2. 當前食品專業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目前食品專業“雙師型”隊伍建設的有效管理機制并未完全形成。從整體上來看,當前的校企合作還存在著松散性和隨意性的特點,尤其是針對食品專業來說,食品加工存在著鮮明的季節性特點,企業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更多地希望高校能夠在“用工荒”的時候為企業提供工作人員,安排學生進行頂崗實習,而且企業對于“雙師型”建設并不是很感興趣,與學校之間大多數開展的都是一些低層次的合作。
其次,校企合作背景下“雙師型”教師培養評價體系的激勵機制尚未建立。在目前的高校中,雖然每年會指派教師到企業中掛職鍛煉,但是在管理方面基本處于一種松散的狀態。在考核管理中,缺乏一套校企合作的共同管理培養機制。從本質上來說,“雙師型”教師應當具備生產、管理、服務、創新等一線技能,而在教師的評價體系中需要將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充分地顯現出來。
同時,從外部環境來看,校企合作的政策環境以及保障機制也沒有形成。政府在“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企業并沒有體現出明顯的政策傾斜,而且從高校的角度來看,“雙師型”教師在職稱的評定、出國培訓以及工資津貼等方面也沒有體現出明顯的支持。當前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通常是以學校為主進行培養,缺乏企業以及相關行業的參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最后,任職管理機制以及準入方面存在著不規范的情況。由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我國高校中尚未全面展開,因此,很多人對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還存在著一定的認知偏差。很多教師僅僅是參與到“雙師型”培訓之中,或者考取了一個職業資格證書,就被列入“雙師型”教師隊伍之中,其實踐技能和專業技能實際上是比較匱乏的。從食品專業來看,實操性比較強,教師除了需要具有該專業必備的資格證書之外,還需要有食品企業一線的生產管理實踐經驗,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目的。
3. 食品專業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策略分析
建設優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當前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戰略對策,從食品專業的特點來看,要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質量,就必須探索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新機制,使其更加具有專業性、有效性、針對性和可行性,從而形成企業和學校共贏的局面,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有用人才。
3.1 校企雙方共同發力,構建“雙帶頭人”機制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高校中食品專業的帶頭人要與企業中的技術人才一起作為專業的帶頭人,在專業的重點內容以及專業群建設等方面,要更加積極地發揮出企業專業的主導作用,真正地實現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同時,政府也應更加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內容,在政策上給予正面的引導,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到高校的專業建設過程中,真正地實現校企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同時,在高校中形成“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辦學特色,實現高校與企業的資源共享。在此基礎上,高校與企業還要展開深度的務實合作,建設出有特色的實訓基地,企業也要參與到高校的專業課程教學中來,校企共同發力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化人才,在學校與企業之間形成雙贏的校企合作長效工作機制。
3.2 校企雙方開發課程,構建“雙骨干”機制
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中,也需要將“雙骨干”這種教師培養機制推廣實施。從本質上來說,“雙骨干”機制就是高校要積極主動地將企業中的技術帶頭人、能工巧匠請到高校,兼任骨干教師。高校中的教師應當與企業骨干深度研究、分工協作,對食品專業中核心教材、精品課程建設等方面內容展開精細化開發。除此之外,企業中的技術骨干要負責學生的實訓課程編撰、實訓教材編撰以及實訓課程的開發,在學生的實訓工作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高校中的骨干教師應當在理論教學、系統化的課程開發以及教材編寫方面發揮出主觀能動性,通過與企業骨干的交流與學習,開發出實踐性較強、符合人才需求的課程內容。對于高校中的企業兼職教師來說,高校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為每一位企業兼職教師建立詳細的檔案。同時,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也應當對企業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與追蹤。在日常的管理中,還需要對企業兼職教師的教研活動、實訓指導等方面工作進行評價,從而全面提升企業兼職教師的水平。
3.3 校企雙方頂崗實習,構建“雙導師”機制
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過程中,我們還要推廣“雙導師”的制度。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下,校內的專業導師和企業導師要組成導師團隊,共同負責人才的培養工作,尤其是在實訓和頂崗實習的過程中,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要密切配合,全面提升課程內容與企業崗位的匹配度、學生學習特性與課程實施的契合度、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內容的融合度,在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形成工學驅動、產教結合、項目引導的頂崗實習模式,使學生們在頂崗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將所學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之中,在企業導師的引導下熟練掌握技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以后的工作積累下扎實的技術功底。此外,“雙導師”制度的推行需要貫穿在學生培養的全周期之中,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起,“雙導師”就要負起應有的責任,共同進行生產實習、理論指導,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4 校企共同努力,形成“雙向掛職”局面
在校企合作中,要鼓勵企業中、學校中的骨干及教師進行溝通學習、相互掛職。通過相互掛職的形式,實現教師與企業骨干之間身份的互換,使企業骨干人員能夠更加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了解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之間的差距,規范自己的知識理論水平,同時學習到更加優秀的管理工作經驗;教師到企業中掛職能夠全面地提升自身的實際操作水平,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雙向掛職的過程中,企業和學校均需要選拔出優秀的人才進行交換。高校通過優秀教師的輸送可以為企業送來專業的知識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企業通過技術骨干的輸送可以為高校提供更加豐富的實踐經驗,實現校企深度合作。
3.5 校企開展培訓工作,實現“雙培訓”機制
在校企合作的深度進行中,也要進一步完善校企之間的“雙培訓”機制,學校中的優秀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培訓,將行業內的前沿知識和管理經驗帶入到企業之中;而企業的技術骨干到學校中培訓,將實踐中的技術要求傳授給教師與學生,從而實現共贏的局面。在“雙培訓”的過程中,一方面,學校要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給予資金的支持,為“雙導師”的培訓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經濟保障。同時,要加強培訓管理,全面提升培訓的質量。另一方面,企業也應當認識到“雙培訓”給企業帶來的紅利,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指派技術骨干到高校中去,培訓高校學生,為企業挖掘大量的后備人才,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在培訓的過程中,也可以由高校牽頭建立產學研實訓基地,可以將企業的技術人才引進到其中教學;學校按照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以及工作流程建設仿真的實訓室,開展有效的實訓教學,從而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6 校企進行雙師管理,滲透“雙參入”思想
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校企雙方均需要進行“雙導師”管理工作。學校在人才引進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引入博士、碩士等高素質的人才之外,還需要將企業中一線工作的優秀人才引入高校之中,可以采用企業人才兼職、專業建設顧問、客座教授等形式引進人才,參與到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中來。企業對于高校中優秀的雙師型教師也可以聘任為企業優秀的技術管理顧問,可以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以及知識培訓的過程中,全面地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以及產品的研發能力,通過這種相互參與、相互聘任的機制,在高校和企業中均形成充滿活力的工作機制。此外,高校與企業要結合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路徑規劃,共同制定出“雙師型”素質建設的目標,對于相互引進的人才,應當在薪資待遇、職稱的評定以及晉升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從而保證“雙師型”人才隊伍的穩定,但是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也要從企業和高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在高校課程合理運行、企業生產工作正常運行的基礎上展開交流合作。在管理過程中,教師以及企業骨干要嚴格地遵守企業、高校的內部管理制度,保證校企合作的順暢進行,同時也要建立起一定的約束措施,保證“雙師型”隊伍的健康、有序發展。
結語
食品專業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從企業和高校兩方面入手,展開深度校企合作,打開校企之間利益共同建設的突破口,實現企業、高校、社會三方面共贏的局面。但是,從目前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狀來看,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尤其是針對于食品專業來說,實踐性相對較強,在“雙師型”隊伍的建設中更需要從各個細節入手,加深校企之間的合作,建設出一支素質過硬、技術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化人才。
課題或基金項目:
審批單位:甘肅省教育廳;課題:城鄉建設與服務專業群“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模式和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20gszyjy-21。
作者簡介:
石福彬(1984.11-),男,漢族,甘肅白銀平川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巖土工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