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摘? 要:現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現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為了用不著教。”教師的崗位在講臺,教好課是一名教師工作的根本。教育家馮德全說過:“快樂不僅是身心健康的標志,是人生幸福的主要目標,還是成才和成功的重要動力。因為快樂使人富有理想、煥發活力……還能使人增加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作為適性教師,有義務給孩子創造一個快樂的課堂,讓他們在其中展現本真的快樂,加入樂學的隊伍。
關鍵詞:適性教育;學生心性;快樂主宰;幸福成長
洋溢著愛的溫暖課堂,是讓快樂主宰的課堂,我認為,如果整堂課沒有學生的笑容,課堂是缺乏生命力的,就談不上有愛的溫暖的快樂課堂,教師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幽默、歡笑和積極的力量帶入課堂,使學生充滿活力,快樂地學習。不久前,我與學生一起探討了數學題目:
20+40+60+80+100=( ? )×( ? )=( ? )
21+24+27+30+33=( ? ?)×(? ? )=(? ? )
5+10+15+20+25+…+95=( ? )×( ? )=( ? )
課堂上學生經過思考、探討后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研究結果。一小組回答:第一道題我們是這樣想的,40里面有2個20,60里面有3個20,80里面有4個20,100里面有5個20,這樣一共有15個20就是15×20=300,大部分學生都是這樣想的。這時又有學生舉手回答:用20+80=100,用40+60=100,這樣三個100相加用乘法表示是3×100=300;我的想法不是這樣的,我鼓勵學生動腦想一想看看再有沒有別的填法,等了好長時間,還是沒有學生舉手,這時我在60上畫了一個圓圈,指著其他數,提示學生觀察,在我的引導下幾個學生恍然大悟,舉起了手,回答:60是一個中間數,其他數都跟60比一比,80比60多20,把多的20給40,那樣40也變成60,100比60多40,把多的40給20補上,20也變成60,5個60相加,用乘法表示5×60=300;學生的思路是靈活的,也是很有依據的,根據學生已有的解題經驗,我又出示了一道題:
21+24+27+30+33=(? ? )×(? ? )=(? ? )
學生獨立思考后很快舉手發言:中間數是27,其他數都跟27比較30比27多3,給24添上這樣24變成27,33比27多6個,給21添上,21也變成27,這樣不多也不少,5個27相加,用乘法表示5×27=135,我引導學生思考:再有沒有別的方法了。學生思考了一段時間發現只有這一種方法好。這種方法叫什么呢?哪位同學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有不少學生舉手回答:有的說找中間數。有的說移多補少,我說:“教師把這種方法叫作你幫我,我幫你,手拉手,心連心。”學生用好奇的眼神看著我,我笑了笑指著算式說:“同學們,你們看,題中的大數幫助小一點的數,就好像我們同學互相幫助,這些數加在一起就好像我們同學手拉手心連心共同進步一樣,所以教師才起了這樣一個名字,你們喜歡嗎?”學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接著我又出示了第三道題:
5+10+15+20+25+…+95=( ? )×( ? )=(? )
學生同位互相合作很快算出得數,上課的氛圍愉快和諧。5×27=135,我引導學生思考:再有沒有別的方法了。學生思考了一段時間發現只有這一種方法好。這種方法叫什么呢?哪位同學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有不少學生舉手回答:有的說找中間數。有的說移多補少……通過這節課讓我認識到: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只要緊密聯系已有知識,經過分析、思考、交流、探討,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往往低估了學生的水平,總以為自己不講學生就不會,其實大多數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是能夠解決的,即使有個別學生解決不了,通過組內合作,在其他學生的幫助下也一定能學會,而且學生的語言和思路更容易被彼此接受,他們講的往往比教師講的效果要好許多。因此,作為教師除了教授必要的知識外,更應該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學習的“場”,學生在其中自由地發揮、盡情地表達,這樣學生就能表現出許多精彩,使智慧得到激發,個性得以張揚,心性得以完善。
在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新知,通過大膽的猜想,小組合作反復的驗證,得出結論,這對學生來說印象、感受深刻,理解得透徹,我在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回憶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想一想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求的?引出你能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做到從“舊知”引“新知”,把“舊知”遷移到“新知”中,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學向轉化的方法靠攏。教學中,我設計了議一議、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充分利用直觀手段,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在此,我應該特別注意強調底與高應該是相對應的,并用紅色粉筆將它們連接起來進行對比。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練習等形式,讓學生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我國中小學生約有2.2億,其中大約有20%的學生在成績上屬于“后進生”,還有更多人屬于“隱形后進生”,教師對潛能生的定位、對其采取的態度以及日常采用的轉化舉措等,時時、事事、處處都伴隨著無聲的評價。在教育教學中我更關注潛能生的心性培育,因此我認真學習了《教育心理學》,依托專家資源和心理健康專業網站,運用科學知識調整心態,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自身健康的心理投入研究、影響學生。“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潛能生由于基礎差,學習主動性也差,因此我對他們給予更多的耐心引導,在備課中,我優先考慮潛能生的心理因素,進行學法指導,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課堂上我把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有難度的問題加以提示,只要他們回答得沾邊了,就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他們作業中出現的疑難、錯誤,注意個別輔導,多面皮,多寫激勵性的評語,使學生對教師的好感遷移到教師所要求的學習任務上。班級中的小奕同學兩歲時父母離異,跟著媽媽生活,她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缺少父愛,小奕六歲時有了新爸爸,從此,小奕的內心發生了改變,她覺得自己很孤獨,學習上沒有積極性,上課睡覺,和同學經常發生口角,語言粗魯,在一次數學課上,小奕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我沒有叫醒她,還給她披在身上一件衣服,沒想到我的這個小小的動作從此改變了小奕。下課后,小奕到辦公室來送我的衣服,我讓她坐在我身邊,看到她亂亂的頭發,我給她梳了漂亮的麻花辮,小奕笑了,小聲說:“教師昨天晚上爸爸媽媽吵架,我一晚上沒睡著覺……”沒等說完,小奕哇哇地哭了,從小奕的哭聲中我感到孩子內心的苦悶,我決定走近小奕,幫助小奕。在學習和生活上我盡所能去幫助孩子,用愛心和耐心引導小奕,漸漸地小奕愛學習了、愛笑了,我買了《名人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菲的世界》送給小奕看,希望小奕從書中獲取力量。現在的小奕成了一個陽光女孩兒,愛讀書,愛笑了。
教育的智慧在于時刻關注孩子的內心成長,盡可能維護孩子天真善良的精神空間。讓孩子在求知中形成對這個世界美好的期待,對人生浪漫的遐想……愛他人是一種幸福,被人愛也是一種幸福,當師生間隨時傳遞關心、尊重、信任、理解、寬容、接納……快樂便會暈染開來,照亮生活中的每一處角落!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 程潔. 讓快樂教學成就數學課堂精彩[J]. 數學大世界(中旬),2021(01):66+65.
[2] 賈麗霞. 小學數學快樂教學探討[J]. 新課程,2020(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