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艷萍
摘? 要:在學校,要提升班級管理效能,單憑班主任一己之力,難見成效,關鍵是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工作實踐中,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樹立民主作風,調動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共建管理制度,統一自我管理的意志。下放權力,鍛煉自我管理能力;堅持競優評價,強化自我管理成就感這四種方法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
關鍵詞:民主作風;共建制度;下放權力;競優評價;自主管理能力
一、樹立民主作風,調動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實施者,他的作風往往決定著班級管理的方向,影響著全體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和實際效果。因而,班主任要堅持走群眾路線,遇事要多聽取學生意見,注意樹立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使其具有凝聚力,積極為班級管理出謀劃策,爭當先進。假若班主任專制獨裁,事事唯我獨尊,必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加大班級的管理難度。
記得有一次,筆者到教室上課,發現滿地紙屑,臟亂不堪。原來幾位同學課前搞“火箭打飛機”游戲時留下的。衛生要求天天提,教室卻搞成這樣。筆者十分生氣,責令那幾位同學課后做書面檢討。下課后,負責衛生檢查的同學找到筆者說明情況:上一節美術課剛學了折紙,那幾位同學直到下課仍余興不減,弄臟了教室。負責檢查衛生的同學發現后已找他們談過,他們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答應課后打掃,但因為范圍太大,他們還沒來得及打掃干凈就上課了。聽了學生的話,筆者感覺自己處理事情有所不當:沒有了解清楚事情就粗糙處理,這樣是不便負責檢查衛生同學開展工作的。于是筆者立即肯定了檢查員的做法,并當著全班同學進行自我批評,改變了當初的決定。從此,不需要筆者插手,班上總是非常清潔。我想:如果我不顧班干的做法,傷害了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必加大了師生的分歧,影響了班級管理的效能。
二、共建管理制度,統一自我管理的意志
(一)共同制訂“班級公約”
記得在上學期,由于一位同事身體不適,需要休假,筆者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中途接任她的班主任工作。剛到該班,發現班上一片混亂,原因是由于原班主任休假,孩子們人心渙散,原有的班級制度未能起約束作用。為了穩定軍心,讓班級快速步入正軌,筆者先通過觀察及找同學們談心聊天等途徑,初步了解班級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利用課間時間與學生商討共同制訂“班級公約”,在班會向同學們述明制訂“班級公約”的原由及愿景,明確“什么情況下加多少分”“什么情況下減多少分”等各項細則要求,同學們提出合理的意見,馬上修改,直到達成共識,意志統一后,才推進實施。由于班級的管理制度是學生有份參與制訂的,他們倍感珍視,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他們也自覺了不少!
(二)開展“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學生的出勤、儀容、衛生、行為習慣、學習……樣樣都檢查、處理,若無明確的方向與合理的規劃,就會出現忙于抓這邊又疏忽了那邊的情況。一天工作下來,疲于奔命,但收效甚微!在我校“競秀班級”辦學理念的帶動下,筆者在班級管理中也開啟了“小組合作”模式探索:在班上設立了“小組合作”的積分榜,全班學生以“2優+1中+1差”的模式,分為12個小組,各組內均任命1名能起榜樣作用、能力強的同學為組長,分管組內的另外3名同學。每天依班級公約,對組內同學的“行為習慣”“學習”“勞動”“衛生”這四大方面進行加、減分積分評定。如此一來,班上相當于多了12名小班主任,小組長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個人的積極性得到調動,管理的能力也得以鍛煉;組員的各方面在身邊同學眼里都被無限放大,為了團隊榮譽,為了同學的客觀評價等因素,同學們自主自律性也得到了很好地培養……就是這樣,上下一心,意志統一,班級管理的精細度、效能性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三、下放管理權力,鍛煉自我管理的能力
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整體的育人工程。把學生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才能形成合力。因此,一定要想方設法構建學生自我管理體制,為學生設置多種崗位,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上崗“施政”,有服務同學、鍛煉自己、表現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讓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位置和責任后,便更易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從而形成對班級責任意識。
(一)用心培養班干部
每學期一開始,我都會慷慨地把管理的權力下放給班干部,我的做法如下。1. 細心觀察,選出有公信力的班干部。2. 根據學生的特點任命職位,明確職責。如曉晴同學家與校距離較近,就任他當勞動委員,每天一早負責督促檢查班級的公區值日衛生;靜薇個性文靜,愛看書,就讓他倆每天在早讀前、午讀時,組織同學讀書;于班上具有高威望的熙悠就負責紀律情況記錄、獎評……3. 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向班干部傳授有效的管理方法,幫助他們樹立威信。4. 筆者于不定時檢查他們的工作,強化他們好的做法。班干部有了職責與權力,更學會了管理的方法,做起班上工作,就會更加起勁,對集體的責任感就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在這良性的循環中,就會有效促進優秀班集體的營建。
(二)引導較調皮的學生參與班級的管理
如我班的汶軒是好動的學生,于是就讓他負責走廊的清潔及拿餐具;讓學習比較懶散的嘉杰同學管理班級的垃圾柜、用電開關;讓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敏鋒同學負責每天檢查同學儀容儀表……如此,通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班干部樹起榜樣、管理的效能有了較大的改善。紀律較差的學生因能參與班級管理,感受到教師和集體對他的接納,對班級的責任感也會隨之增強,自然搗亂、違紀的心思也減少了。
你走進我們班,也許你會感覺不那么美觀大方,墻上的張貼物甚至還有些東倒西歪。但我覺得很自豪,因為這些都是學生自己做的,沒有一樣經過班主任的包辦代替。這些在別人眼中并不美觀的東西,在他們眼里卻是那么美好,那么的寶貴!因為那是他們的杰作。因為有了參與,學生對集體會更加熱愛!
四、堅持競優評價,強化自我管理成就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往往對自己可能成功的事感興趣,而不愿去干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因此,可運用“競秀爭優”正強化評價方法,使他們不斷看到自我管理的成就,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強化正面,讓自律穩定成為習慣。
基于“小組合作”自主管理的模式,筆者也制定相應的“競秀爭優”評價機制:每周班會課上,小組長都會對組內總體情況進行小結積分,并向全班同學匯報,筆者會把12個小組的積分進行排名,優秀的前6組會以發小禮物、獎勵看電影、免交一次抄寫作業等形式給予獎勵。每月評選一次“班級之星”,筆者自制獎狀獎勵該月份班上“熱愛課外閱讀”“學習勤奮”“勞動積極”“文明禮貌”及“進步明顯”的同學,以表彰他們的努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發現班上同學在關注榜上積分的過程中,樹立了正確行為榜樣,不斷修正了自身行為,體驗到自我管理的成就感,班級形成了積極向上的風氣。
班級管理是一項任重且煩瑣的工作,班主任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但只要我們用心創造機會,積極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及集體的責任感,從內調動學生自主性,班級就多了許多能干的小當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班級就可變成一個可愛的大家庭。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 葉瀾. “新基礎教育”——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 陳孝彬. 教育管理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6-54.
[3] 李偉勝. 班級管理新探索[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4-95.
[4] 陳桂生. 學校管理實話[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7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