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利利
摘? 要:洛陽市孟津區第二區直幼兒園經過實踐和探索,巧妙地將黃河民俗文化孟津剪紙與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相融合,傳承文化根脈,構建特色課程。該園著眼河洛、立足園情,深入挖掘和利用當地黃河民俗文化資源,重視環境育人,突出活動育人,走出了一條“剪紙課程化,剪紙園本化、剪紙常態化”的特色發展之路,激發了幼兒、教師及家長對傳統剪紙的興趣,在幼兒園本土文化課程構建上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黃河文化;孟津剪紙;特色課程
2019年9月18日,在鄭州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洛陽市孟津區地處黃河中下游交界處,黃河從西到東貫穿孟津全境,境內有國家重點水利樞紐工程——黃河小浪底大壩。作為河洛文化發祥地的孟津,素有“河圖之源、人文之根”之說,境內擁有豐富的黃河文化遺產,對幼兒進行黃河文化熏陶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改革應注重開發蘊涵本土文化的課程,應對幼兒進行本土的啟蒙教育。”孟津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豐富,民間剪紙技藝有著悠久的傳承歷史。剪紙色彩豐富,工具簡單,操作性強,且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深受幼兒的喜歡,能有效促進幼兒審美、創造力、專注力、小肌肉發展。同時,“河南非遺——孟津剪紙”作為孟津境內黃河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能充分表現孟津獨特的民俗文化風貌。
洛陽市孟津區第二區直幼兒園樹立“幼兒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努力挖掘幼兒可以接受的顯性本土文化資源,把剪紙文化作為辦園特色,巧妙地將其融入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家園共育、主題活動中,積極打造“河南非遺——孟津剪紙”固本工程,系統設計、多點發力,引導幼兒感悟和理解本土黃河民俗文化的內涵,培養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探索出了一條文化育人、文化潤心、文化興園的特色發展之路。
一、隊伍提升——為有源頭活水來
師資隊伍建設是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牛鼻子”“幼有所育,幼師先行。”孟津二幼重培訓、促提升,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讓全體教職工深刻認識到幼兒園開展傳統民間剪紙活動的意義和目的,激發熱愛傳統文化的興趣,真正地想去做、愿去做,并傾盡心力做好。從教師專業成長和幼兒快樂成長等角度,設計培訓內容,激發全體教職工文化自信、文化育人的教育情懷。特此聘請河南省非遺傳承人暢楊楊為幼兒園剪紙輔導教師,為教師講授剪紙技藝,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激發教師的剪紙興趣,提升教師剪紙的能力。暢楊楊教師定期來園,常態化地開展剪紙專題培訓,為教師答疑解惑,將傳統剪紙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呈現給教師。幼兒園定期舉行全園教師剪紙展示活動,發現選拔人才,促進教師剪紙能力的提升,為提高教師剪紙創作的藝術修養和能力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環境熏陶——春風化雨潤無聲
孟津二幼遵循“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的理念,整體規劃、系統設計、多點展示,將傳統文化元素滲透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之中,讓環境傳遞出剪紙藝術特有的形式美、意境美和動態美,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幼兒園南樓創建剪紙樓道文化墻,上層懸掛暢楊楊的優秀剪紙作品,激發師幼學習剪紙的興趣和愛好;中間張貼幼兒園教師優秀剪紙作品,一米以下設置為幼兒剪紙作品展示專欄;每班設立“剪紙角”,每周開展區域游戲剪紙活動;在西三樓建設剪紙走廊和美工室,每周每班幼兒輪流活動,為幼兒充分創造傳承剪紙文化的氛圍,讓墻壁說話,讓環境育人,豐富幼兒對剪紙藝術的感受和體驗。
三、課程優化——百花齊放春滿園
結合地方文化資源構建幼兒園特色課程,要與幼兒的真實生活相結合,從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取素材,建構課程。幼兒園教研組著眼河洛、立足園情,明確了“剪紙課程化、剪紙園本化、剪紙常態化”的特色發展之路,多次深入探討,創造性地開發簡單實用、操作性強、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園本課程資源和剪紙材料包。以“孟津娃娃愛家鄉”為主題,先后設計了“剪出家鄉好風光”“剪出家鄉好味道”“剪紙中的名勝古跡”“剪紙中的民間風俗”“我愛母親河”五個系列剪紙課程資源材料庫,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區域游戲、家園共育、實地體驗等多種實施途徑,讓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習和發展,在感受孟津傳統剪紙藝術美的同時,又潛移默化地了解家鄉孟津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和獨特物產,激發了幼兒愛家鄉愛孟津的情感。
四、活動多彩——萬紫千紅總是春
要想把文化傳承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師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出發,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切入點和結合點,探索出一些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途徑和手段,把傳承文化融入內涵豐富、獨具匠心的多彩活動中去。通過活動引領,促進幼兒動腦、動手、動口,多角度、全方位讓幼兒獲得情感體驗和思維認同,從而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左一刀,右一刀……天安門的門樓就向我們打開了!”這是孟津二幼“迎雙節 慶豐收”幼兒剪紙活動上的一幕。在河南非遺——孟津剪紙傳承人暢楊楊繪聲繪色地講解和現場互動中,孟津二幼大班孩子拿起剪刀,和楊楊教師一起剪起了天安門,一幅幅生動的剪紙作品在孩子們靈巧的小手中“妙剪生花”。
“一把剪刀手中拿,一張彩紙百幅畫,一代一代工匠夢,萬紫千紅非遺花。”“說蓮花,道蓮花,清正廉潔美如畫。剪蓮花,唱蓮花,以蓮為友走天下。”這些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傳唱,來源于孟津二幼在孟津“大手拉小手 倡樹廉家風”活動展演中的創意節目《與“蓮”相約,和“廉”同行》。暢楊楊和師幼、家長同臺展示,在優美的旋律中,一起詠蓮花、說蓮花、畫蓮花、剪蓮花,將廉潔家風與剪紙文化相結合,帶著“蓮花”出發,攜著“廉潔”到達,讓清廉的種子在大家心間深深扎根發芽,開出嬌艷的花,結出豐碩的果。耳目一新的形式、豐富感人的內容和精彩動人的展現,代表孟津縣參加洛陽市優秀家風原創文藝作品征集活動中榮獲二等獎、應邀參加2021年孟津縣春節聯歡晚會的演出,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幼兒園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載體。孟津二幼通過一次次有趣的活動、好玩的游戲,讓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發現“兒童世界中的孟津剪紙”,逐漸形成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主動與本土文化建立真實的關系,在不斷接觸的過程中,通過感受和欣賞、表現和創造,逐漸獲得了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文化自信,應從娃娃抓起。”孟津二幼基于黃河民俗文化的實踐探索,把“傳承文化根脈”作為辦園理念和發展特色,以“河南非遺——孟津剪紙”為切入點,吸取孟津悠久的歷史文化寶藏,嘗試進行幼兒園本土文化課程構建。通過一系列的探索和嘗試,激發了幼兒、教師及家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了孩子和教師家長的民族文化認同,讓傳統民間剪紙藝術不僅僅是一幅幅生動的圖畫,更像一束陽光,照亮孩子的夢想;像一泓清泉,滋潤孩子的心靈。
(責任編輯:秦? 雷)
參考文獻:
[1] 虞永平. 幼兒園課程資源挖掘和利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J]. 早期教育(教育教學),2020(10):4-6.
[2] 康佳. 幼兒園民俗文化課程資源開發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
[3] 郭琦. 幼兒園剪紙活動現狀調查與思考[J]. 教育導刊(下半月),2019(0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