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仕英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學院
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這也決定了高職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實踐教學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財會類專業綜合性較強,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有利于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時間三年,除半年的實習時間外,在校時間大多是兩年半。多數學校在學生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制定時,強調“寬口徑、厚基礎”的教學思想,大大壓縮了實踐課時,雖然高職院校一般都建有專業的實訓室,但由于課時壓縮,實踐教學的目標和質量都無法保證。
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是按照各科單獨開設的實踐課程,所涉及的內容較單一,課程與課程之間往往相對獨立難以進行業務交往,且實踐教學大都在校內實訓室進行,涉及的實踐內容往往以制造業某一個月的經濟業務為主,這使得企業中一些重要的實際經濟業務和環節難以真正模擬,不能滿足不同行業企業對財會類專業人才的綜合性培養。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一環,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缺乏全套的實踐教學方案、沒有完善的考核機制,對學生實踐學習成績的評價主要取決于實踐教師的印象,主觀性較強,又因實踐教學課時一般安排比較集中、實踐教學往往流于形式,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師往往是由青年教師擔任的,而青年教師往往是從“學校”到“學校”,專業理論扎實但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對一些不常見的問題甚至會指導錯誤,在實踐教學中難以做到對出現的問題根據實際工作進行全面分析和指導。
為了貫徹落實“職教20條”,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本文簡稱“1+X”證書制度),希望通過促進“1”和“X”的有效銜接,將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有機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通過培養高質量的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縮小和就業崗位所需專業技能水平間的差距。高職財會專業實踐教學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職業素養以及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重要的教學環節。以往高職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目標的確立主要是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職業崗位所需的職業素質、專業知識與技能要求,現在需要對接“1+X”證書制度,對接行業、企業、崗位最新動態,依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確立實踐教學目標。根據教育部所公布的“1+X”證書名單中財會類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主要有:智能財稅、智能審計、財務共享服務、財務數字化應用、大數據財務分析、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數字化管理會計、企業財務與會計機器人、銀行網點業務處理、智能估值數據采集與應用、業財稅融合成本管控和業財稅融合大數據投融資分析等,承擔這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的機構都是有著豐富的職業培訓經驗和雄厚的培訓師資,他們能捕捉到業內最新動態,能借助各種仿真實訓系統幫助學生進行崗位工作模擬訓練,比如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就包含票天下、財天下、金稅師、政務仿真、供應鏈系統等,在進行會計職業基礎、財務會計、納稅實務、會計信息化等課程的實踐教學以及會計技能綜合實訓時,就可以對接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確立實踐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運用智能財稅平臺從事財務相關工作,能熟練準確地完成發票處理、記賬憑證等工作,以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相關稅種納稅申報等工作。

財會專業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專業,要完成相關工作,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比較多,學生需要學習相關法律、經濟、稅務、企業經營管理、會計信息化、會計制度、成本核算、審計、資產評估等相關知識。畢業以后面臨的崗位有可能是管理會計崗位、出納崗位、成本核算崗位、稅務會計崗位、往來結算崗位、財務數據分析崗位等,這些崗位需要掌握的核心專業技能有所不同,這也導致我們在設置實踐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到這種專業的綜合性。事實上,很多高職院校由于實踐教學師資缺乏,所設置的實踐教學內容多偏向于會計基本技能,比如票據的處理、會計憑證的制作、納稅申報、財務報表制作與分析、會計電算化等,這些技能只能滿足基本崗位要求,并不深入,并且難以適應財務崗位上的新變化,比如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專業目錄中,財會類專業的專業名稱變化比較大,比如會計專業更換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審計專業更換為大數據與審計專業、投資與理財專業更換為財富管理專業等,專業名稱的變化反映了市場的新需求,為了保證學生走上社會能順利就業,就需要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職業人”,那么我們在重構實踐教學內容時,就要對接行業、企業中出現的新標準、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使學生的個人發展和社會、市場、企業的發展需求相匹配。
財會專業對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要求較高,除了財會專業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以外,學生還需要掌握經濟法、稅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具備誠實守信、團隊合作、精益求精等職業素質,具有財務數據分析處理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財務報表或其他財務報告的撰寫能力等。學生通過一系列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學習,對財會專業會有基本的認知,但是如何將專業認知轉化為職業的體驗,就需要通過實踐教學的形式使學生將知識與技能運用于解決實際專業問題,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的培養更需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去內化。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用友、金蝶、ERP沙盤、VBSE綜合實訓等仿真軟件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采用的實踐教學方法以任務驅動法為主,教師發布實訓任務,學生通過實訓軟件來一步步操作,完成各個階段的任務,最終學生通過實操熟悉了整個財務工作流程,會計專業技能也得到了訓練,但是這種只借助實訓軟件進行實踐教學的方法比較單一。因此,高職院校還應進一步加強和不同行業的企業間的合作,豐富實踐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提前接觸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了解典型崗位工作內容,了解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薄弱點,調整實踐教學計劃,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教學考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教學考核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查漏補缺,全面提升自我。教學考核評價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考核結果可以作為教師下一階段教學行為調整的依據。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考核多傾向于結果型考核,考核標準一般是根據財會類相關知識與技能模塊的要求確立,比如會計憑證的編制與制定、資金往來結算、出納實務、納稅申報、票據處理、財務報表制作等,每個模塊都會有確定的要求,考核點大多是可量化的,并且學生在實訓軟件上進行實操,系統會有自動計分的功能。這種考核方式可以很直觀地體現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但是無法考核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團隊合作意識、誠實守信的態度等。因此,我們應該從職業素質的提升、專業知識的掌握、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三個維度來制定詳細可行的評價標準,并且不同的專業技能模塊采用獨立的考核評價標準,每個模塊的考核評價標準要體現出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側重點。評價過程中,采用“過程性考核評價+結果性考核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用增值性評價的思維去評價學生的發展與變化,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多鼓勵引導,少批評打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建立學生評價檔案,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財會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決定了實踐教學的效果,教師則是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的重要參與人員,決定著實踐教學的高度。高職院校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學生”角色轉換成“教師”角色,特別是很多年輕的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大多時候是將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搬到高職課堂上,但是因為高職教育培養目標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目標,高職學生和普通高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特點,高職教育更具實踐性和職業性,這也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有較強的專業實操技能,教師自己要熟悉工作崗位流程,要能切實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工作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紙上談兵。財會專業的實踐教學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要求較高。同時,要使實踐教學真正實現和工作崗位要求無縫對接,就需要教師要有一定的企業崗位工作經驗,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建立了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的制度,希望教師通過企業掛職鍛煉了解相關崗位工作流程,能將企業中的新標準、新方法、新技藝、新要求等帶入課堂教學。對一個企業而言,財務工作要求較高,專業性很強且帶有一定的私密性,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很難接觸到核心的財務工作,掛職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要想真正解決高職財會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就需要強化校企合作,引進一批企業財務人員,作為財會專業實踐教學的企業導師。
高職院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實踐教學,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場地無法滿足實踐教學的開展,對高職院校而言,校內外實訓基地是學校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重要場所。校內實訓基地一般是根據專業教學的需求而有針對性地建設,所采用的設備和實訓條件符合各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需求,一般用來開展日常專業技能訓練、職業技能培訓、職業素質訓導或者承擔部分社會服務功能。校內實訓基地因為建設與維護成本較高,一般使用周期較長,更新較慢,而社會科學技術進步很快,企業所采用的設備、技術、方法、標準、軟件等更新快,所以僅僅依靠校內實訓的設備和條件是無法滿足社會發展變化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會有一種“學校學的和工作中要用的不吻合”的感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的挑戰,很多學生會覺得無所適從。目前,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多以實訓機房為主,通過一系列實訓仿真軟件或系統來進行實踐教學,造價較高,如果軟件系統不經常更新就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對財會專業來說,還需要加強和行業企業的聯系,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建設一批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作為校內實訓基地的補充,校內實訓基地無法完成的實踐教學環節,則可以安排到校外實訓基地去進行。
近幾年,高職教育發展速度較快,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發布,“三教”改革成為所有職教人關注的重點,因為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為主,而開展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素質和技能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實踐教學的改革引人深思,如何構建完善的高職實踐教學體系也已成為討論的焦點。整體來看,我們可以從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考核評價、實踐教學師資、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去思考,當然,這些并沒有包含實踐教學的全部,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去探究,比如實踐教學教材的開發、教學資源的建設、實踐教學質量監督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