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合
(莘縣莘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山東 聊城 252400)
高血壓發病率較高,在病癥影響下,血壓水平升高,伴隨惡心嘔吐、四肢乏力、頭暈目眩等癥狀,且隨著病情發展,可引起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1]。在社會發展推動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糖尿病發病率隨之升高。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著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與高血壓發病互相影響,其中糖尿病患者血管神經緊張性高,極易合并高血壓。高血壓合并糖尿病若是未能及時控制,可引起腎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安全[2]。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用藥治療時應用健康管理,提高疾病認知水平,改善預后效果。本文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76例患者為對象實施研究,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是社區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6例,本研究在2019年10月開始,在2020年10月結束。參照組,男:女=20:18;年齡是34~76歲,平均(54.96±5.32)歲;病程1-19年,平均(9.82±1.25)年。研究組,男:女=19:19;年齡是37~74歲(54.54±5.15)歲;病程(10.48±1.31)。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所有患者均經實驗室診斷確診疾病;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精神異常;其他內科疾病;不配合研究。
參照組患者在入院以后,應用常規管理,向患者講述疾病知識,包括運動管理、飲食禁忌等。
給予研究組健康管理:(1)教育方式:在患者入院時,由醫護人員采用面對面教育、病房中擺放書籍、期刊方式,確保患者熟練掌握疾病知識。(2)心理教育:使用耐心、溫柔語氣與患者溝通交流,引導患者講出真實想法,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確保患者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面對疾病,并向患者講述緩解悲傷與發泄情感渠道。(3)生活方式教育:通過年齡、身高、性別表查找,在得到結果以后,對個人在日常活動中所需的體力活動進行運算,評估標準體重的熱量需求量。采用軟、爛、易消化食物為主,清淡飲食,且需要少油;不可食用過熱、過期、過冷、過硬類食物,對于刺激性、油炸類、甜點心類食物也不可食用。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有氧運動,例如游泳、騎車、步行、慢跑等。(4)用藥教育:定期測量血壓、血糖,結合實際情況調整藥物使用劑量。
測量患者血壓水平,如舒張壓、收縮壓。抽取靜脈血,在餐前、餐后2h分別近檢測,測量血糖指標。評估所有患者的疾病知識知曉率,使用我院制定的糖尿病知識量表進行評估,共100分,其中90-100分表示顯效、80-89分表示有效,0-79分表示無效;評估生活質量,運用SF-36量表。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比, 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
兩組患者管理后知識掌握有效率比較,研究組更高,差異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知識掌握有效率比較(n/%)
研究組管理后血壓指標低于參照組(P<0.05)。如表2所示。

表2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壓值【】
管理后研究組血糖指標低于參照組(P<0.05)。如表3所示。

表3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糖值【】
研究組在管理以后,生活質量評分是91.83±4.52,比參照組更高,P<0.05。如表4所示。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x±s)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社會嚴重,高血壓與糖尿病問題使我國面臨新的難題與挑戰。當前,最重要的問題便是衛生體系如何應對此需求與挑戰[3],部分患者積累了很多健康知識,但無法改變個人行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也是非常多見的一種情況,且患者數量逐年增多,應用傳統管理模式時,僅僅重視藥物治療,控制血糖、血壓,但并未給予生活指導,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對疾病的恢復不利。有學者提出,高血壓并糖尿病患者應用科學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疾病認知水平,合理飲食、運動,改善生活質量[4]。本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管理后血壓指標、血糖指標均優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在管理以后,疾病認知水平更高,各數值和參照組比較,P<0.05。研究組在管理以后,生活質量評分是(91.83±4.52)分,比參照組更高(P<0.05)。有學者[5]選取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為對象,在入院后分別應用常規管理、健康管理,結果可見,健康管理組患者住院時間、治療依從性均優于常規管理組,證實了健康管理具有顯著應用價值。健康管理能夠通過專科宣教、心理輔導等方式對患者的內心需求進行滿足,經過專科宣教;以責任制管理作為基礎,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出來,鼓勵患者、家屬在健康管理中積極參與[6-7]。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管理,加強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提高疾病認知水平,并做好日常飲食管理、運動管理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同時做好用藥管理,由家屬監督患者用藥,確保遵醫囑用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促進疾病治療[8]。
綜上所述,將健康管理應用于社區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