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山東 濟南 250031)
糖尿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1]。糖尿病產生的主要因素是血葡萄糖持續增高,從而導致的代謝疾病群[2]。糖尿病有較為明顯的遺傳傾向,約有25~50%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3]。另外,受環境因素影響,若正常人缺乏相應的運動、過度進食導致產生肥胖,也容易引發糖尿病。老年群體患糖尿病的幾率較高,且起病較為隱匿,在臨床癥狀不顯著的情況下,往往需要通過日常體檢等,才能發現存在血糖異常情況。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群體具備一定的特殊性,老年人身體機能及代謝能力較年輕人差,所以患病后對老年人進行有效的護理,防治并發癥出現其意義重大[4]。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展開積極的護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控制疾病情況,改善日常生活水平[5]。在護理的選擇上Orem自理模式強調自我照顧與自我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樹立起對疾病的認知,提升自護能力[6]。針對老年群體,其作用較為顯著。為論證此模式在護理中產生的積極意義,我院特將其與常規護理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從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以時間段為限制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符合標準的100例患者進行抽簽分組,分組后對照組(n=50)男女例數均為25例,年齡60~88歲,平均年齡(72.34±4.57)歲,病程1~18年,平均病程(7.88±1.04)年;觀察組(n=50)男27例,女23例,年齡61~87歲,平均年齡(72.74±4.86)歲,病程2~20年,平均病程(8.01±1.32)年。
納入標準:(1)患者年齡≥60歲;(2)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3)經溝通后同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書。
排除標準:(1)存下認知障礙的患者;(2)合并有其它器官疾病;(3)因個人原因拒絕進行護理配合。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在患者確診為糖尿病后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講解,告知患者患病后飲食、用藥方面的注意事項,提醒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作息。對患者進行日常生命體征檢測,督促患者進行適當運動等。
1.2.2觀察組
采用Orem自理模式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設計護理方案。Orem自理模式重點在于依據個體自理缺陷的程度進行3種不同的護理補償系統。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部分患者會受疾病影響昏迷進而失去自護能力,而部分患者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需要通過護理給予適當幫助。經由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自理能力可得到提升,隨后護理側重需轉移到提供教育、支持和幫助上,以促進患者自理能力獲得提升。根據Orem自理模式的特點制定護理計劃,護理之初需通過護理人員的介入補償病人自理缺陷,而后需要提升患者的主動性,幫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具體護理計劃需涵蓋全代償系統護理、部分代償及輔助支持護理內容。(2)全代償護理。針對部分陷入昏迷的糖尿病患者,需實施全代償護理干預。護理需要保障患者營養攝入,陷入昏迷狀態下的患者可通過靜脈輸液給予營養支持。幫助患者進行日常身體清潔,爆出患者身體衛生情況,避免形成感染或局部壓瘡。昏迷過程中需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滿足供氧等安全需求。同時在病房內配備好吸痰器、氣管切開報等應急設備或物品,確保發生緊急事項后能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日常做好患者脈搏、血液、呼吸等情況的記錄,若遇到數據異常情況及時匯報給主治醫師。維護好病房內的患者,定期進行病房清潔、患者病服、床單更換,定期通風等。(3)部分代償護理。部分代償其主旨是通過護理人員的幫助,促進患者提升自理能力,最終將主導權交由患者手中。對于存在自理能力但部分護理內容需要借助護理人員幫助的患者,可結合實際情況予以護理幫助。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中需督促患者進行適當活動,防止壓瘡出現。對患者進行局部按摩,幫助患者肌肉放松。日常注重觀察患者休息狀態,給予相應的睡眠指導。結合患者心理狀態展開相應的心理干預,對部分出現負性情緒的患者應了解其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針對性進行疏導溝通。(4)輔助支持護理。幫助患者掌握自我護理的技巧,指導患者進行血糖儀的正確使用,教會患者使用胰島素,指導患者在生活中注意預防相關并發癥出現。改善日常生活習慣,特別是不恰當作息、飲食習慣和不良愛好(如:抽煙、酗酒等)。在患者能夠進行自我護理后向患者講述糖尿病需持續進行治療和護理干預,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在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情況下,給予患者鼓勵和針對性幫助,提升患者相關依從性。并且,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心理狀態重點關注,引導患者朝著積極的方向對面對疾病,日常通過鍛煉、培養愛好等方式找到情緒疏解的窗口,幫助患者樹立應對疾病的信心。
(1)對比兩組患者血糖情況。分別于護理前及護理后對患者血糖情況進行測定,測定項目分為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
(2)對患者自護能力進行評分。采用我院自擬評分表進行打分,項目涉及自用胰島素、安全飲食、科學運動、血糖監測四項內容。各項評分總分相等,得分越高說明該項自護能力表現越好。
(3)進行生活質量評比。對兩組患者進行諸如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面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參考簡明生活質量量表(FS-36)進行打分,得分與生活質量水平正相關。
(4)評定患者各項知識知曉率情況。知識認知主要涉及用藥知識、飲食知識、并發癥知識三方面,知曉率=知曉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組護理后兩項血糖檢測指標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血糖指標比較
觀察組各項自理能力表現均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理能力比較[n(%)]
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較對照組大(P<0.05),見表3。

表3 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各項知識知曉率與對照組同比均較大(P<0.05),見表4。

表4 知識知曉率比較[n(%)]
糖尿病是長期存在高血糖情況引發的疾病[7]。患有該病的患者會受到疾病影響,產生腎、心臟、血管等慢性損害,產生功能障礙[8]。隨著人體血葡萄糖慢性增高,糖尿病可擁有較長的病程,對患者造成長期影響[9]。臨床上,糖尿病常被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10]。1型糖尿病發病年齡較2型輕,患者年齡大多小于30歲,而較為常見的2型糖尿病發病群體多集中于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群體患有糖尿病需引起充分重視。
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展開護理干預,由于疾病會伴隨患者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護理則需強調提升患者的自護能力[11]。與常規護理不同的是,Orem自理模式強調將護理主動性轉移至患者手中,應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上可起到較好的效果[12]。從結果中進一步證實Orem自理模式的優勢,觀察組(Orem自理模式)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存在明顯差異。觀察組血糖指標兩個時間段均小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Orem自理模式后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情況,抑制血糖升高。觀察組各項自理能力掌握率均大于對照組(P<0.05);表示觀察組所用護理模式能幫助患者提升自護能力,在各個方面有效掌握護理技能和方法。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大于對照組(P<0.05);說明Orem自理模式能提升患者生活水平,減少糖尿病對患者造成的生活影響。在知識知曉情況上,觀察組各項知曉率大于對照組(P<0.05);說明經觀察組護理后患者能充分認識各項知識,提升相關依從性,對展開自我護理有積極作用。
綜上,將Orem自理模式應用到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患者自護能力,幫助患者提升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