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鳳霞
(日照市莒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山東 日照 276500)
現如今,伴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特別是產婦,產后如果存在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將會給母嬰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做好產婦產后保健護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產后保健護理不僅能促進產婦產后康復,還能降低產后并發癥的發生。因此,本次就產后保健護理對產婦產后生理及心理康復的促進作用展開研究,選取隨機選取102例產婦為研究對象,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前來我院進行治療的產婦10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51例,年齡22~42歲,平均年齡為(29.36±3.14)歲,分娩方式:陰道分娩39例,剖宮產12例;研究組51例,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為(27.51±2.68)歲,分娩方式:陰道分娩40例,剖宮產11例。兩組的基本信息,含年齡、分娩方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且本次研究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為單胎;②無嚴重妊娠合并癥;③自愿參與,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②合并嚴重臟器疾病產婦;③半中途退出產婦。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含產后基礎護理、新生兒護理及喂養指導等。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以產后保健護理,具體如下:第一,健康宣教,產后告知產婦注意事項,做好個人衛生,并注意保暖,同時加強產婦產后飲食指導,告知產婦產后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并適當食用魚肉,確保產后有足夠的營養,從而保證乳汁分泌。第二,加強產后鍛煉,醫護人員告知產婦產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并鼓勵產婦產后及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胃蠕動,同時指導并教會產婦產后保健運動,包含呼吸運動、手指伸屈運動、挺腹運動、抬腿運動、提肛運動、盆骨肌肉鍛煉等,以幫助產婦子宮恢復,減少長時間臥床褥瘡及腰骶痛等并發癥的發生。第三,加強心理調節,為產婦提供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產后醫護人員要密切關注產婦的心理變化,并加強與其溝通交流,以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同時囑咐家屬要悉心照顧產婦,給予其更多的安慰與關愛,特別是丈夫,要多關心、體諒、理解產婦,使產婦保持心情愉悅,盡可能的減少產后不良情緒的發生。第四,切口保健護理,產后遵循醫囑定時為產婦會陰護理,在乳房、會陰護理期間,應為產婦提供獨立空間,做好產婦的隱私保護,比如多人病房,要采取布簾、擋板隔開,以提高產婦護理依從性。對于剖宮產產婦,要加強其保健指導,注意衛個人衛生,定時清潔切口,對切口疼痛或者局部紅腫的,應采用紅霉素軟膏涂抹,同時還要定期更換敷料,觀察切口愈合情況。另外根據切口愈合情況,鼓勵產婦及早開奶和下床活動,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1)觀察兩組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況,并展開比較。心理狀況主要是從產婦產后焦慮、抑郁方面進行評價,其中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產后焦慮心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產后抑郁心理,每個量表有20個條目,滿分為100分,以50分為分界值,得分越高表示產婦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2)觀察和比較兩組產后的生理指標改善情況。包含產后3d子宮內高度、產后3d惡露量、惡露消失時間以及產后42d體重指數等。
(3)觀察和比較兩組產后并發癥情況,包含產后陰道松弛、產后尿失禁、腰骶性疼痛、習慣性便秘等,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干預前,兩組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況比較
研究組產后3d子宮內高度、產后3d惡露量、惡露消失時間以及產后42d體重指數等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數值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產婦產后生理指標情況比較
研究組產后并發癥發生率為7.84%,與對照組的(27.45%)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746,P<0.05),見表3所示。

表3 兩組產婦產后并發癥情況比較[n(%)]
分娩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但在分娩過程中,大多數產婦的生理、心理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不利于產后的康復。因此,做好產后保健護理是極為必要的。對于產婦而言,產后保健護理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護理方式,通過產后健康宣教、切口保健護理、心理指導、保健運動等,一方面可以使產婦了解更多的產后保健知識,緩解產后不良心理狀態,增加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使產婦掌握更多的喂養知識,接受角色轉換,促進生理和心理健康[1]。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干預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產后生理指標方面,研究組產婦產后3d子宮內高度、產后3d惡露量、惡露消失時間以及產后42d體重指數等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另外,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即(研究組:7.84%,對照組:27.45%)。這與劉梅[2]的研究組結果相類似,在其研究中觀察組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康復均優于對照組,且獲得非常高的滿意度。
由此可見,為產婦提供產后保健護理,能幫助產婦緩解產后不良的心理狀態,改善產后生理指標,減少產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