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英 王 潔 裴桂花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中醫醫院 山東 濟南 251400)
眩暈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病癥,患者患病后臨床癥狀較為明顯,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天旋地轉情況,甚至呈現循環缺血,急性發作期時可見自律神經失調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工作與生活[1]。該病癥發病機制尚不清楚,部分學者認為與動脈硬化、頸椎病、貧血、用眼過度等因素存在關聯,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可能造成患者出現半身不遂、思維下降、中風偏癱等情況,需要加強重視力度,以保證患者早日康復。本次研究將以醫院收治的80例眩暈患者為對象,分析耳穴壓籽中醫護理操作的應用價值:
篩選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眩暈患者為研究對象,遵循雙盲信封法將患者均分兩組,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范圍42-79歲,平均年齡(65.45±2.18)歲,發病時間2h-10d,均值(5.26±0.25)d,觀察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范圍43-78歲,平均年齡(65.37±2.20)歲,發病時間3h-9d,均值(5.15±0.26)d,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年齡大于40歲;患者病情穩定且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患者存在其他病癥導致的眩暈或其他嚴重性疾病;患者藥物過敏史;患者中途退出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數據無明顯差異性(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1對照組
對照組選擇常規西藥治療,給予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日三次,每次一片,連續服藥半個月。
1.2.2觀察組
觀察組選擇耳穴壓籽中醫護理操作:對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對耳穴處進行清潔,選擇腎上腺、頸椎、皮質下、肝、腎、脾、神門等耳穴,運用毫針確定壓痛點,標記穴位,在膠帶上粘貼王不留行籽,敷貼穴位處,兩耳交叉進行,每日一次,每次輕壓籽粒1-2min,每日按壓3-5次,連續治療半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眩暈改善情況,包含三個等級,輕度,患者可感受到輕微的頭暈癥狀,但無晃動感、景物旋轉,可正常生活工作;中度,患者可感受到輕微的自身旋轉或景物旋轉,對日常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可工作生活;重度,患者存在明顯頭暈、頭痛情況,常常出現明顯晃動感、自身旋轉,對日常工作生活產生明顯的影響,計算治療有效率。
觀察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Barthel指數(BI)量表進行評分,從患者洗澡、穿衣、小便、大便等癥狀評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活動能力越強。
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包括皮膚微紅、瘙癢、惡心,計算不良反應率。
觀察組有效率97.50%相比對照組87.50%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體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眩暈癥狀改善情況[n(%)]
兩組患者干預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無差異性(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表2。

表2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
不良反應觀察組2.50%,對照組15.00%,數據統計學顯著(P<0.05),如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n(%)]
眩暈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病癥,患者發病后癥狀較為明顯,常常感受到明顯的天旋地轉、事物轉動情況,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與工作,造成不良影響。臨床上治療該病癥主要選擇西醫[2],從西醫學角度研究認為眩暈與人體的前庭系統病變、抑郁、腦供血不足以及頸椎病存在關聯,通過西藥進行控制,改善人體腦部血流量,促使眩暈癥狀得到緩解,但整體治療效果有限[3],因而臨床上逐漸運用中醫療法,以刺激耳部穴位的方式來控制病癥,調節人體的內臟功能,達到鎮痛鎮靜的目的,以促使患者盡早康復[4]。從中醫學角度分析,眩暈的主要原因在于情志內傷,人體肝陽上亢,造成眩暈,患者長期處于暴躁狀態[5],同時脾胃受損、虛弱也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眩暈情況,氣血生化無源,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進行補腎益氣,活血通絡[6]。耳穴壓籽中醫護理操作可通過穴位刺激人體機能,達到疏通經絡的目的,調節人體的各個器官,并促使器官功能提升,如肝穴可以達到明目利膽之功效[7],達到提神醒腦目的,神門可以清熱解毒,利用穴位來刺激臟器功能恢復,改善患者各項癥狀[8],同時通過該治療方式還可以促使體內的循環功能得到改善,調節體液神經功能,從根源上治療[9],以促使患者病癥得到控制,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10],同時降低治療對身體產生的負面影響,減少毒副作用,以提升治療安全性,從根源上改善患者眩暈癥狀[11]。既往研究中,較多的學者進行探索,如張黎[7]中醫護理聯合耳穴壓豆法在骨科術前護理中的應用研究中,選擇1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劃分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開展常規護理與中醫情志調護聯合耳穴壓豆,結果中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更高,患者心理焦慮抑郁狀態評分更低,說明其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改善患者預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復。陳慧貞[7]耳穴壓豆中醫護理在高血壓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評價研究過程中,以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劃分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行西醫護理、西醫治療和中醫護理聯合耳穴埋豆進行治療,結果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更優,其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說明該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推廣價值較高。史亞瓊,王林,武婭奎[7]耳穴壓籽聯合艾灸敷臍療法改善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護理效果觀察研究過程中,以1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劃分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中醫護理方案進行辨證施護,耳穴壓籽,結果中觀察組患者有效改善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促使其胃腸功能提升,改善患者生命體征與身體機能,促使其治療效果提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叢立新,單曉慧,孫守坤[7]耳穴壓籽配合中藥足浴及護理用于老年不寐的療效觀察中以43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開展常規護理聯合耳穴壓籽、自制中藥足浴的干預,治療有效率79.00%,其患者睡眠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馬燕,楊華,趙淳[7]艾灸聯合耳穴壓籽治療失眠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研究中分析艾灸、耳穴壓籽聯合中醫特色護理,結果獲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使患者副作用降低,改善臨床病癥,提升生活質量,并縮短康復時間,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與推廣價值,這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一致。
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有效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7.50%,差異顯著(P<0.05),說明該干預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使患者眩暈癥狀有所緩解,加速疾病的好轉,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兩組患者干預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無對比性(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更優,(P<0.05),說明該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病癥對身體產生的影響,提高人體自身的身體機能,促使患者免疫力提升,調節神經系統,降低病癥發病率,早日康復。不良反應觀察組2.50%,對照組15.00%,數據統計差異顯著(P<0.05),說明該治療方式安全性更高,可以降低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提升整體的治療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眩暈運用耳穴壓籽中醫護理操作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頭暈情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強化機體自身免疫水平,以促使患者康復周期縮短,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