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偉
(桓臺縣婦幼保健院 山東 桓臺 256400)
肛周膿腫是一種化膿性感染病變,呈慢性或急性發作,主要發生在直腸以及肛管周圍軟組織處,屬于多發且常見肛腸科疾病[1]。高位肛周膿腫在此類疾病中較為常見,一般難以自愈,多數患者實施保守治療難以達到理想療效,而最為有效的方案為手術治療[2]。通過對患者實施切開對口引流掛線術治療,可有效預防形成肛瘺,可一期完成治療工作,但因手術存在術源性創傷,加之其對機體的傷害等影響,所以患者術后康復會受到一定影響[3]。因此本文抽取60例患者,調取時間為2020.01~2021.01范圍,均確診為高位肛周膿腫,以隨機法進行對照分組,最終分2組研究。,即探討了高位肛周膿腫采取中藥坐浴聯合切開對口引流掛線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做下述闡述報道:
抽取60例患者,調取時間為2020.01~2021.01范圍,均確診為高位肛周膿腫,以隨機法進行對照分組,最終分2組研究。對2組常規資料做出統計,其中對比組、分析組男女分別為18:12和17:13。而年齡區間值均為20-55歲之間,統計年齡均值,對比組、分析組分別為(35.6±4.2)歲、(36.2±4.1)歲。正式開展研究前需對2組對比統計前述資料,若對比P>0.05,則分組研究可行。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本實驗滿足倫理委員要求。
入選條件:均滿足《中醫肛腸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痔臨床診治指南》[4]中關于高位肛周膿腫的確診條件;肛提肌以上經手術確診存在間隙感染化膿;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條件[5]: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疤痕及過敏體質;肛門失禁;再次肛周膿腫手術;肛周皮膚疾病;前列腺增生;直腸肛門腫瘤;腸炎;周圍神經系統及脊髓疾病;神經疾病;精神異常;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外部損傷以及特異性感染所致肛周膿腫;存在手術和麻醉禁忌;臨床資料不全。
2組均實施切開對口引流掛線術治療,行腰椎硬膜外麻醉,成功麻醉后,對患者常規消毒鋪巾,取左側臥位,采用碘伏對直腸內消毒,對肛周膿腫嚴重度、范圍、部位等予以檢查,將原發病灶找到后,將放射狀切口作于明顯波動的膿腫部位,切開皮膚,將皮下組織以血管彎鉗行鈍性剝離至膿腔,放出膿液,向膿腔內探入食指并緩慢將間隔鈍性分離,以徹底清除膿液。將探針從切口處置入,探查內口處,對主要感染通路予以確認,將放射狀切口在相對位置切開,直至括約肌,掛線結扎采用橡皮筋完成。肛周高位膿腫需按照其累及長度,在距離肛緣25-30厘米的膿腫兩側切開放射狀切口1-3個,然后行對口引流,將腔內壞死組織以刮匙徹底刮除,然后對膿腫腔采取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2組術后2d正常開始飲食,采取抗生素于術后3-7d預防感染。
術后采取高錳酸鉀坐浴治療對比組,濃度為1/5000,大便后坐浴,1次/d,術后7-9d可將橡皮筋取出。采取中藥坐浴治療分析組,組方為:明礬10g、芒硝10g、苦參15g、赤芍15g、元胡15g、黃芩20g、黃柏20g、馬鞭草30g、敗醬草30g、車前草30g。用水熬煎取汁200mL,然后將其利用溫開水稀釋至1000mL,以患者耐受溫度或調節水溫至38-41℃,然后在藥液中浸入患處作于15-20min,對局部創面輕輕擦洗,充分浸潤藥液。每天早晚各1次。2組均在坐浴后對患處局部采取無菌紗布擦洗干凈,對創面外敷棉墊加以保護,對傷口實施換藥處理。
對比組間術后療效(按照《中醫肛腸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做出評估[6]:患者創面全部愈合,各癥狀、體征全部消除為痊愈;患者創面部分愈合,各癥狀、體征顯著改善為好轉;患者前述要求或條件均未達到為無效。)、術后1w創面紅腫分級(分級標準[7]:切口無腫痛為0級;切口無需特別處理,輕度紅腫為1級;切口局部疼痛,明顯紅腫為2級;切口局部劇烈疼痛,存在嚴重紅腫為3級。)、創面腐肉脫落及愈合時間、疼痛評分(分值為0~10分,以視覺模擬評分量表[8]為工具,疼痛輕者分值更低。)、復發率及繼發感染率等指標。

與對比組比較顯示,分析組總有效率指標的結果更優(P<0.05)。如表1示。

表1 比較組間療效指標[例(%)]
與對比組比較顯示,分析組術后1w創面紅腫分級指標的結果更優(P<0.05)。如表2示。

表2 比較組間指標[例(%)]
與對比組比較顯示,分析組術后1w疼痛評分、創面腐肉脫落及愈合時間、復發率及繼發感染率等指標的結果更優(P<0.05)。如表3示。

表3 比較組間術后恢復指標
與對比組比較顯示,分析組復發率及繼發感染率等指標的結果更優(P<0.05)。如表4示。

表4 比較組間復發率及繼發感染率指標[例(%)]
在肛腸科疾病中,高位肛周膿腫較為常見,該病癥發生后,臨床采取的有效診療方案為手術,而由于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近些年在治療肛周膿腫方面可采取的術式也逐漸創新[9]。患者在實施手術期間,侵入性操作可嚴重損傷或刺激患處局部組織,加之高位肛周膿腫引流難度較高,對切口要求較高,手術創面相對較大,所以創面愈合相對緩慢,術后需接受較長時間的換藥治療,這不僅加重了患者自身痛苦,還會延長治療時間,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10]。對于肛周膿腫,中醫學的研究相對深入,其所屬范疇為“肛門癰疽”,中醫對此類患者的創面愈合具體病機做了詳細描述,但關于其愈合緩慢的原因尚未完全弄清[11]。通過在實施手術后對患者采用中藥方劑進行坐浴治療,這可有效促進創面愈合,加速病情恢復。本文采取的中藥方劑組方術中,芒硝可收斂、軟堅消腫;車前草可利尿清熱、解毒涼血;元胡可理氣止痛、活血化瘀;黃白可抑制炎癥、收斂;黃芩可瀉火除濕;馬鞭草可消炎止痛;赤芍可止痛祛瘀、消腫涼血;敗醬草可解毒清熱、去瘀排膿;苦參可清熱。現代藥理學表明,苦參還有氧化苦參堿和苦參堿,其可發揮抗炎作用和抗過敏效果,可減少肉芽生成,促使毛細血管壁通透性下降;黃芩具有較廣抗菌譜,抗菌作用顯著,可對多種細菌以及鋇鹽微生物的活性加以抑制;赤芍可消炎抗菌、抑制潰瘍、解痙鎮靜;馬鞭草消炎止痛效果顯著;艾醬草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予以有效抑制;芒硝以硫酸鈉為主要成分,可增強機體免疫,對創面積液和感染等于有效預防,可促使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和增值衍生效果增強,可改善機體微循環和清熱消炎;車前草可對病原微生物增殖予以有效抑制[12]。前述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則可發揮消腫止痛、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患者手術后實施中藥坐浴不僅能加速創面愈合,還能對肛周膿腫的紅腫程度和疼痛情況予以協助緩解,進一步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本文結果中,與對比組比較顯示,分析組總有效率、術后1w創面紅腫分級、疼痛評分、創面腐肉脫落及愈合時間、復發率及繼發感染率等指標的結果更優(P<0.05)。可見,高位肛周膿腫采取中藥坐浴聯合切開對口引流掛線術治療發揮著極大優勢和加之。
綜上,高位肛周膿腫采取中藥坐浴聯合切開對口引流掛線術治療的效果顯著,即可有效改善術后創面紅腫和疼痛,可減少感染,加速創面愈合,還可降低復發率,可做進一步借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