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寶 郭玉萍
(淄博市職業病防治院 山東 淄博 255000)
高血壓屬于臨床上較為多見的心血管疾病,該病是因動脈壓連續升高導致的一種病癥[1]。對于患上高血壓的患者,其可產生頭暈、惡心、心悸以及胸悶和乏力等癥狀,如果患者長時間處于血壓持續升高的狀態下,可嚴重導致患者產生心血管病變以及微血管病變等,從而對患者的生命產生嚴重的威脅。然而高血壓導致的心臟病對影響患者生命的幾率相比較單純高血壓患者較高,從而對該病進行早期診斷以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心電圖以及心臟彩超為臨床上診斷此病的常用方法,其均有一定的診斷效果。對于該兩種診斷方法的聯合應用的相關研究較少[2]。為此,此次研究所入選的研究對象為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以及健康體檢者,均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間入本院接受診斷,其中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50例(診斷A組),健康體檢者50例(診斷B組),對上述兩組受檢者均采取心電圖聯合心臟彩超診斷。分析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中采取心電圖聯合心臟彩超診斷的臨床效果。研究結果詳見下文。
此次研究所入選的研究對象為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以及健康體檢者,均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間入本院接受診斷,其中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50例(診斷A組),健康體檢者50例(診斷B組),對上述兩組受檢者均采取心電圖聯合心臟彩超診斷,比較其診斷效果。上述兩組入選對象男女占比為26:24與25:25;年齡在(診斷A組:56-74歲,平均65.43±4.32歲)與(診斷B組:55-73歲,平均65.63±4.37歲);病程在(診斷A組:1-3年,平均2.34±0.21年)與(診斷B組:1-4年,平均2.45±0.34年)。上述兩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不滿足統計學含義(P>0.05)。納入標準:(1)通過尿常規、血壓測量等診斷方法明確為高血壓者;(2)經相關診斷明確為心臟病者;(3)對本次研究具有良好的配合度者;(4)簽訂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具有過敏體質者;(2)患有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者以及精神疾病者;(3)基礎資料缺失者。以上入選研究對象均符合本次設定的納入標準,此次研究經倫理審核批準通過。
兩組受檢人員在進行診斷前,需要向其講解相關注意事項,緩解其緊張情緒,促使可能夠順利進行診斷。
1.2.1心電圖診斷
受檢者需要在靜息狀態下30分鐘后進行心電圖診斷,受檢者需要調整為平臥位,所使用的診斷設備為ECG心電圖記錄儀(生產廠家:深圳理邦),參數設置:紙速控制在25 mm/s、增益控制在10 mm/mV,對經常采取連接導聯線體表皮膚位置使用醫用酒精進行消毒,隨后連接導聯線。相關診斷操作均由同一名醫師予以操作。保證導聯基線平穩、圖像清晰,隨后打印出心電圖。
1.2.2心臟彩超診斷
心臟彩超診斷所使用的設備為彩色多普勒超聲儀(GE的LOGIQ E9),參數設置:探頭頻率控制在2.5-3.5 MHz。患者調整為左側臥位,探頭置于患者第3-4肋間隙以及心尖位置,于常規二維模式、M型以及彩色多普勒超聲等模式下,進行左室長軸切面取樣、心尖四腔切面以及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等診斷,同時對患者的室壁厚度以及左室收縮功能等進行診斷。
于心臟彩超診斷期間,如果患者表現為左室擴大、左室肥厚以及左心房增大情況,則可表達為高血壓性心臟病。在高血壓性心臟病采取心電圖診斷過程中,按照左室電壓升高、P波變寬以及有凸顯切跡判定為陽性。將冠脈造影作為診斷金標準,對不同方法診斷陽性率進行對比分析。
由左室壁厚度、左室重量數據方面上可見,診斷A、B兩組數據對比差異不滿足統計學含義(P>0.05)。 由左室末舒張期內徑數據方面上可見,診斷A組相比較診斷B組較低(P<0.05),由相對室壁厚度數據方面上可見,診斷A組相比較診斷B組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診斷指標結果對比分析
心電圖診斷陽性率為70.00%(35/50);診斷陰性率為30.00%(15/50)。心臟彩超診斷陽性率為64.00%(32/50);診斷陰性率為36.00%(18/50)。聯合診斷陽性率為92.00%(46/50);診斷陰性率為8.00%(4/50)。檢驗值:心電圖診斷與聯合診斷對比:診斷陽性率(x2=7.862,P=0.005);診斷陰性率(x2=7.862,P=0.005)。心臟彩超診斷與聯合診斷對比:診斷陽性率(x2=11.421,P=0.001);診斷陰性率(x2=11.421,P=0.001)。心電圖診斷與心臟彩超診斷:診斷陽性率(x2=0.407,P=0.523);診斷陰性率(x2=0.407,P=0.523)。由診斷陽性率數據方面上可見,其中聯合診斷陽性率為92.00%;心電圖診斷陽性率為70.00%;心臟彩超診斷陽性率為64.00%。聯合診斷相比較單一心電圖、心臟彩超較高(P<0.05)。
高血壓性心臟病屬于高血壓患者較為多見的并發癥,在高血壓患者早期,其常見的癥狀多為胸悶、頭暈以及頭痛等癥狀,從而使得其與高血壓癥狀予以混淆,使得其較容易產生忽略[3]。在疾病遷延同時體現為呼吸困難以及雙下肢水腫等情況下,可明確患者的病情向嚴重情況發展,甚至會發展為心力衰竭,以致于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為此,對患者采取較早的診斷以及較早的治療尤為重要,其是對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預后進行改善的關鍵所在[4]。在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初期癥狀主要體現為患者具有高血壓病史,左室壁肥厚,多為對稱性增厚,然后因為舒張功能受限,左房增大。于臨床診斷中通常認為,能夠經左心房增大以及左室肥厚等癥狀有無存在的觀察,依此來對早期高血壓性心臟病進行診斷[5]。
心電圖是進行心電圖設備體現出患者不同心動周期的活動變化,可準確的診斷出患者的心臟節律性變化,在心電傳導組織損傷以及電解質失衡導致心臟節律異常,都能夠采取電圖診斷,該方法具備操作簡便,同時具備重復性高的特點,但此種診斷方法具有敏感度低的缺點,從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近幾年來,超聲診斷技術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其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對患者的心臟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能夠更加直觀的表達患者的心室情況。同時,心臟彩超可對患者的心臟結構和心臟搏動情況予以清晰表達,在診斷心臟瓣膜病變中有著很高的識別率。與心電圖進行比較,心臟彩超可對心臟收縮期、舒張期等功能變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采取心電圖聯合心臟彩超診斷優點為能夠對兩種診斷方法的優勢充分體現。在相關研究中得知,應用心電圖診斷的陽性檢出率明顯低于心臟彩超診斷,但心臟彩超診斷表達不出ST段波動狀況,表明于心臟病的診斷中,心電圖屬于不可缺失的的一種輔助診斷方法。從而在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診斷中,采取心電圖聯合心臟彩超診斷,能夠對患者心臟病變進行更加直觀的表達,同時能夠經心電波動顯示,能夠較為全面的明確患者病情,進而可對患者的診斷準確率予以提升,有益于患者的治療[8]。另有研究表明,該研究中對患者采取心電圖聯合心臟彩超診斷,該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水平比較差異不明顯,然而聯合診斷的陽性率明顯要高于采取單一診斷,表達提心電圖聯合心臟彩超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率,能夠當作臨床診治的有效參考,上述研究結果均和本次研究基本一致[9]。本次研究結果中,由左室壁厚度、左室重量數據方面上可見,診斷A、B兩組數據對比差異不滿足統計學含義(P>0.05)。 由左室末舒張期內徑數據方面上可見,診斷A組相比較診斷B組較低(P<0.05),由相對室壁厚度數據方面上可見,診斷A組相比較診斷B組較高(P<0.05)。由診斷陽性率數據方面上可見,其中聯合診斷陽性率為92.00%;心電圖診斷陽性率為70.00%;心臟彩超診斷陽性率為64.00%。聯合診斷相比較單一心電圖、心臟彩超較高(P<0.05)。但本研究上產生一些不足,例如納入的研究對象例數較少,需要對樣本量進行增加,以對臨床提供較為全面的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在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診斷中采取心電圖聯合心臟彩超診斷,可起到較為顯著的效果[10],其診斷準確率均高于單一診斷,從而可有助于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早期診斷以及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