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紅
(費縣人民醫院 山東 臨沂 273400)
眾所周知,ABO血型和Rh血型系統的抗原是紅細胞的各個血型抗原中免疫原性最強的,研究ABO和Rh血型系統中輸血人群的分布規律,對于合理調配血液資源,有效的輸血工作開展具有深遠意義。然而,目前我國對配血資源的管理較為粗糙。具體而言,在臨床應用中,無償獻血提供的血液需要經過中心血站進行調配才可被各大醫院所用,而中心血站的調配往往與各大醫院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血液調配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的背景下,很多醫院面臨著“用血難”(即在短期內血液無法充分由中心血站及時調配的現狀)的問題,這就導致患者面臨嚴重的危險;另一方面,如果某些血液資源在調配后未能及時得到使用,又會導致血液資源面臨浪費的困擾。所以為了有效地實現對血液資源實現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有必要對地區血型的分布特征及分布規律進行相關研究[1]。考慮到全國范圍內的血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本研究選擇在費縣人民醫院展開,通過統計分析等途徑對本地輸血人群的血型分布進行多維度的研究,有利于促進一個更為有效的費縣區域血液資源管理模式的形成。
國內對血型分布及血液資源管理方面的研究眾多,龍有國等人[2]通過對中國56個民族437篇國內外發表的ABO血型資料并進行統計分析,發現除部分云南少數民族有較高的A型外,大多南方民族有較高的O型頻率;北方民族中B型頻率高者居多;O型頻率高者較少。該研究初步探討了血型分布與地域分布的相關性。左品朝[3]通過對德宏地區57775個樣本分析后發現該地區人群ABO血型比例分別為A型(31.86%)、B型(24.25%)、O型(35.42%)和AB型(8.47%),Rh(D)陰性217名(0.38%),表型特征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該研究指出通過掌握ABO和Rh血型的分布規律,可以建立血型檔案庫,從而對于保證臨床合理用血具有重要的意義。趙欣等人[4]通過調查分析邯鄲市峰峰礦區輸血患者ABO和Rh血型系統抗原分布情況,發現該區域ABO血型比例B:O:A:AB約7:6:5:2;RhD陰性0.36%。此外,該研究指出日常儲血量應按B:O:A:AB約7:6:5:2的比例進行,針對骨外科及婦產科輸血病人較多的情況,可適當提高日常儲血量來應對骨外傷病人的應急用血。基于以上研究,可以發現,對臨床輸血者的血型分布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對于中心血站的血液調度和血液資源的有效管理意義重大[5-6]。
為此,本文首先采集了費縣人民醫院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輸血者的相關信息,包括輸血者的血型、Rh抗原表型、年齡等信息,然后通過多維度的數據統計和數據分析挖掘血型分布規律和不同年齡段人群之間的相關性。
本文首先利用費縣人民醫院內部的信息系統提取輸血者的有關信息,然后通過數據統計和數據分析探究血型分布規律,本文所有的處理工作在Office Excel中展開,為了更加直觀、清晰地展示血液分布規律。在本文中,將最終的結果以圖表等可視化形式展示。在統計中,具體而言,首先對數據進行清洗,刪掉缺失數據,之后將剩余的數據導入Office Excel中,之后將原始數據進行統計。
本文獲得的有效樣本數據為580個。為了獲得輸血者的血型,選擇的試劑有:抗A、B血型試劑(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單克隆IgM型抗-D血型試劑(上海潤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單克隆IgM型抗-D、抗-c、抗-C、抗-e、抗-E血型卡(長春博迅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A、B、O紅細胞懸浮液(長春博迅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血型的獲取有兩種:第一種采用瑞士產全自動血型分析儀,選用微柱凝膠法利用試劑和血型卡進行ABO血型及Rh表型鑒定[5]。第二種方法為基于玻片法的血型鑒定法。將兩種方法進行互相驗證,作為血型檢驗的最終結果。
首先,本文對輸血者樣本的年齡分布進行匯總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之后通過對輸血者樣本的年齡分布研究,可以探究人群患病的年齡分布規律,并對各個血型的分布與年齡之間的關系進行匯總。

表1 各年齡段輸血人數
由表1可知,輸血者年齡主要集中在51歲至70歲,所占樣本的比例高達42.76%,這個比例也基本反映了目前就醫人數分布的大概規律,與實際情況相符。年齡段處于51歲至70歲的中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呈明顯下降趨勢,該年齡段的人患病的概率較高,同時該年齡段的人群就醫的比例較高,因此需要輸血的比例也較高。此外,可以發現年齡區間在0-50歲時,輸血人數與年齡的變化呈現正相關。同時,可以發現年齡區間位于71歲至100歲的輸血者數量也較多,一方面,這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患病就醫比例的增加;另一方面,輸血者的數量也可以從側面表示出老年人患病都有機會接受正規治療,即老年人的就醫率較高,這也可以表明我國醫療衛生設施的不斷健全[7-8]。
之后,本文對所有的輸血樣本的ABO血型分布規律進行統計,分別作出四種血型分布的的數量圖,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輸血者ABO血型分布規律圖
由圖1可知,在Rh陽性的樣本中,A+人數為202,B+人數166,O+人數為144,AB+人數68。從整體上看,費縣區域內輸血者血型分布規律為:A>B>O>AB,A:B:O:AB約為2.97:2.44:2.11:1。這種結果與2002年調查的華北地區血型分布結果(A:B:O:AB為4.13:2.88:4.5:1)的差異較大,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大范圍內的血液分布與小區域內的血液分布存在一定的差異。此外,通過與2002年華北地區血型分布結果進行對比,A型的輸血者比例從2002年的33%上升到35%;B型血由23%上升到28.7%;O型血由36%下降到24.5%;AB型血基本不變。除了O型血的人數占比出現明顯下降外,另外三種血型的人數占比均略微上升。
此外,本文對所有輸血者的Rh表型分布規律進行統計,如圖2所示。

圖2 輸血者Rh各抗原表型分布情況
由圖2可知,除CcEe和CCee的人數所占比例最高外,其余幾種表型占比均較少。具體而言,輸血者Rh抗原表型分布中,CCee及CeEe總共占到了各個抗原表型分布的約80%,而其他六種抗原表型Ccee、ccEE、ccEe、ccee、CcEE、CCEe約占到了總體抗原表型數量的20%。在這六種抗原表型中,ccEE和Ccee的總數約為106,占到了剩下的六種抗原表型的86.9%,而剩下的四種抗原表型CCEe、CcEE、ccee、ccEe只有16人,只占到了所有輸血者抗原表型總人數的2.8%。由于輸血者的抗原表型的分布極不平衡,因此建議中心血站開展獻血人群中Rh各抗原表型的血液檢測工作,并在臨床備血中增加CcEe和CCee的Rh抗原表型的血液占比。
為了多維度地了解血液分布規律,本文再次調查了各年齡段下輸血者的血型分布及Rh各抗原表型分布規律,調查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

圖3 各年齡段輸血者ABO血型分布情況

圖4 各年齡段輸血者Rh各抗原表型分布情況
由圖3可知,年齡區間位于50歲至70歲內A型血占比最高,B型血的比例略高于O型血,O型血人數的比例高于AB型血的人數;年齡區間位于70歲-90歲之中的人群中,A型血占比最高,B型血和O型血的占比基本相當,AB型血的比例最低。在0-30歲和41-50歲人群中O型血占比最高,而B型血占比較低。而在年齡區間位于31歲-40歲中,A型血人數最多,O型血次之,B型血更少,AB型血最少。值得注意的是,年齡區間位于71歲至80歲的輸血者人群中,AB型血的占比較大,并且在91-100歲的人群中,B型血占比較大。這表明隨著在老年人群中,對于AB型血和B型的血液需求量較大,因此建議中心血站在臨床采血儲備中適量增加B型血和AB型血儲備。
由圖4可知,從整體而言,在所有的輸血者的樣本中,CcEe和CCee占比最多,而ccEE在81-90歲人群和31-60歲人群中占比較高。具體而言,在0-10歲年齡段內,CCee和Ccee具有最多的人數;而在11-20歲內,各個抗原表型的分布為CCee>CcEe>Ccee=ccEE;在21-30歲年齡段內,ccEE表型具有最高的比例。ccEE>CcEe>CCee>Ccee>ccEe;在31-40歲年齡段內,各個抗原表型的分布為CcEe>CCee>Ccee=ccEE>ccEe=CCEe;在41-50歲年齡段內,CCee>CcEe>ccEE>Ccee;在51-60歲年齡段內,CcEe>CCee>ccEE>Ccee>ccEe;在61-70歲年齡段內,CCee>CcEe>Ccee>ccEE>ccEe;在71-80歲年齡段內,CcEE>CcEe>Ccee>ccEE>ccee>ccEe;在81-90歲年齡段內,CcEe>CCee>ccEE>Ccee>ccEe=CcEE>ccee;在91-100歲年齡段內,CcEe>CCee>ccEE=ccEe=CcEE。從各年齡段的輸血者Rh各個抗原表型的分布總情況而言,CcEe和CCee的總體人數最多,在因此建議中心血站在日常儲備血中保證CcEe及CCee最多儲備量的同時適量增加ccEE抗原表型的臨床儲備。
為了實現對血液資源的有效管理,對血型分布規律進行實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本文對費縣人民醫院輸血人群ABO、Rh血型分布規律進行調查與進一步地統計。具體而言,在本文中,首先對輸血者ABO血型分布規律進行研究,在研究后得到在所有Rh陽性人群中,A+>B+>O+>AB+;之后,對輸血者Rh各抗原表型分布情況進行研究,結論為:CCee>CeEe>ccEE>Ccee>ccEe>ccee>CcEE>CCEe;在統計完輸血者Rh各個抗原表型分布規律后,對各年齡段輸血者ABO血型分布情況進行統計,進一步了解ABO血型與年齡分布的關系,結論為:在50歲至70歲內A型血占比最高,B型血次之,O型血的人數比B型血人數更少,AB型血人數最少;而在年齡段70-90歲的人群之中,A型血人數最多,B型血與O型血人數基本一致,AB型血的人數最少;在年齡段0-30歲和41-50歲的人群中,相比而言O型血占比最高,而B型血占比較低;而在年齡區間位于31歲-40歲中,A型血人數最多,O型血次之,B型血更少,AB型血最少。
在統計年齡段與輸血人數的比例后,進行Rh各個抗原表型分布與年齡段的分布規律統計,在31-40歲、51-60歲、71-80歲、81-90歲、91-100歲年齡段內,CcEe表型均具有最高的比例;而在0-10歲、10-20歲、41-50歲、61-70歲年齡段內,CCee表型具有最高的比例;而在21-30歲年齡段內,ccEE具有最高的比例。在統計各個年齡段的ABO血型分布和Rh各個抗原表型分布后,建議本院在臨床訂血計劃中適量增加B型血和AB型血儲備;同時建議根據Rh各抗原表型分布規律,在日常儲備血中保證CcEe及CCee儲備量的同時適量增加ccEE抗原表型的血液儲備。本研究可以幫助相關單位及人員制定合理的采血供血計劃,以便充分調動血液庫存,減少浪費的同時并減少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