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榮
( 鄆城縣人民醫院口腔科 山東 菏澤 274700)
前牙牙體缺損作為臨床上一類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多由遭受外界沖擊力或者齲齒所引起,對患者的口腔健康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加之需要保留患牙,且斷處的牙齦多存在著較多的覆蓋情況,不僅對患者的牙周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在修復期間對牙齒美觀度的要求也相對較高[1]。不過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若對此類患者直接進行全瓷冠修復治療,非常容易導致患者牙床過短情況的出現,生物學的寬度也難以恢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牙周持續性發炎以及脫落等情況的發生,最終導致修復效果的失敗[2]。在當前臨床上所采取的牙冠延長術,盡管可獲得一定的修復效果,增加牙體再修復的機會,但不同的修復材料所產生的修復效果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在本次研究中,為了獲得更好的修復效果,就氧化鋯全瓷修復與金屬烤瓷修復在前牙牙冠延長術后冠修復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接受前牙牙冠延長術結合冠修復術治療的患者98例,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9例,對照組(52顆牙)中男26例,女23例,年齡22至58歲,平均(38.69±4.14)歲,前牙缺損分類:Ⅰ類25顆、Ⅱ類20顆、Ⅲ類5顆、Ⅳ類2顆。觀察組(50顆)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0至56歲,平均(38.53±4.25)歲,前牙缺損分類:Ⅰ類26顆、Ⅱ類16顆、Ⅲ類6顆、Ⅳ類2顆,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出現了前牙缺損或者破裂的情況,因齲壞程度達到齦下,且已經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既往實施修復治療時修復體對牙體結構已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或需要實施牙齒美觀修復者;前牙出現變色或者缺損變色,需要實施全冠修復治療者;死髓牙通過完善治療后的患者;精神狀態及認知功能正常,依從性較高者。排除標準:合并存在全身炎癥反應性疾病者,尤其是對牙周組織健康可造成影響者;合并存在全身疾病或者因干燥綜合征而導致口干者;因各類原因終止治療研究者。
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局部麻醉處理,后根據手術治療后的牙齦位置來判斷切口的位置,并就此實施骨修整治療,對齦瓣進行合理的修建后在進行縫合止血操作,隨后在切口的部位放置好牙周栓塞劑治療[3]。在手術操作后給予臨時佩戴修復體2周,對手術情況進行觀察,待患者的齦緣部位平整之后再進行冠修復治療,對照組給予金屬烤瓷修復術治療,觀察組給予氧化鋯全瓷修復術治療,具體的修復操作方法為:準備好適合患者的牙體,排齦,制備模型,在自然光的條件下比色后進行加工對修復體進行制作,待修復體制作完成之后再為患者佩戴。若未出現明顯的不適情況,且修復的邊緣密合情況良好,顏色及形態滿意之后再采用樹脂粘固劑進行固定。手術治療結束后給予常規隨訪,隨訪時間通常控制在6個月左右,對隨訪情況進行觀察。
對比兩組患者的修復效果、齦溝出血指數、松動度以及菌斑指數、修復體佩戴時間、術后康復時間、以及修復后的炎癥發生率。⑴將修復治療后,患者的牙槽骨未出現明顯的吸收,使用探針對深度在3mm以下進行探測,未出現明顯的色澤變化,評為牙周正常;將患者經過修復治療后牙槽骨尚未出現明顯的吸收,探針的探測深度在3mm以下,同時未出現明顯的出血情況但可以觀察到輕微的水腫評為牙周輕度病損;將患者經過修復治療后牙槽骨吸收在根長1/3以下,探針的探測深度在3mm以上,同時伴隨出現了出血以及腫大的現象,牙齦可見明顯的光亮以及深紅色的表現,評為牙周中度病損;將患者經過修復治療后牙槽骨吸收在根長1/3以上,探針的探測深度在3mm以上,且出現了嚴重的牙齦炎癥表現,包括了出血、紅腫以及潰瘍等臨床癥狀,評為牙周重度病損[4]。⑵齦溝出血指數、松動度以及菌斑指數的評價情況如下:齦溝出血指數為0至5級,級別越高,患者的出血情況越重;松動度為0至3級,級別越高,代表松動越嚴重;菌斑指數為0至3級,級別越高,說明菌斑越嚴重[5]。⑶常見的修復后炎癥類型包括了患牙、牙齦炎、牙周炎等。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修復效果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修復效果對比[例(%)]
觀察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齦溝出血指數、松動度以及菌斑指數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齦溝出血指數、松動度以及菌斑指數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臨時修復體佩戴時間較短、術后康復時間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修復體佩戴時間及術后康復時間對比(d)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修復后炎癥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修復后的炎癥發生率對比[例(%)]
近年來,隨著牙科修復技術的不斷應用及發展,牙體缺損的治療以及修復也開始得以發展以及進步,同時當前患者在實施修復治療期間已經不單單局限于患牙修復的基本功能,而是對其美觀度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前牙的美觀度。既往臨床上所采取的金屬烤瓷修復材料在應用期間盡管可取得一定的修復效果,但該修復材料的通透性也相對較差,在隨訪期間非常容易導致牙冠的僵硬或者邊緣密合度較差情況的出現,牙體也相對容易發生折斷,增加了炎癥以及過敏等一系列并發癥發生率,且綜合修復效果也較為一般[6]。相比而言,氧化鋯全瓷冠作為一類近年來發展而來的新型牙體缺損修復材料,相比于前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優勢性。有臨床資料顯示,對前牙牙冠延長術后冠修復術治療時采用氧化鋯全瓷修復術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術后恢復的時間,且菌斑的附著能力較低,綜合預后表現較好,但二者治療方法的臨床優勢性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及分析[7]。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氧化鋯全瓷修復與金屬烤瓷修復在前牙牙冠延長術后冠修復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可見,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修復效果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可知兩種不同的修復材料在應用期間并未顯出明顯的差異性,但在接下來的研究中發現,觀察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齦溝出血指數、松動度以及菌斑指數均較低,修復體佩戴時間較短、術后康復時間較短,且修復后炎癥發生率較低。分析可見,氧化鋯全瓷修復術與金屬烤瓷修復術相比可見綜合表現更加突出,原因是氧化鋯全瓷修復術在使用時的材料本身并不包含金屬材料,這也保證了修復體與頸部邊緣具有更高的密合度,在修復治療后期不會出現明顯的縫隙,且氧化鋯本身也具有著較高的硬度及強度,非常容易耐受高溫,且面對腐蝕性的液體或者是五等也具有較高的抵抗能力,避免牙體內磨損情況的出現,也表現出了更高的抗折斷能力。另外,氧化鋯全瓷冠在應用期間也保證了更高的通透性,面對自然光表現出了較高的通透性,且與周圍牙體并未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美觀度相對較好。此外,氧化鋯全瓷冠在治療修復之后也避免引起了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牙齒的健康狀態保持更好,綜合預后效果更加,與既往研究報道基本一致[8]。不過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對施術者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僅需要保證牙體制備具有一定的保證,同時也需要避免對牙周所帶來的不良刺激,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對其功能及美觀度上的需求。
綜上所述,氧化鋯全瓷修復術與金屬烤瓷修復術相比應用在前牙牙冠延長術后冠修復后雖然在修復效果上未體現出明顯的優勢,但明顯縮短了修復體佩戴時間、術后康復時間,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修復后炎癥發生發生率,保證了修復期間的安全性。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可進一步的擴大樣本量分析,增加觀察指標,以此更好的對修復材料的應用優勢性進行科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