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芹
(莘縣人民醫院 山東 聊城 252400)
自古以來,產婦分娩都是作為一個家庭延續生命的重要過程[1],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發展越來越好,對產婦分娩過程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許多家庭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幫助產婦更加順利的完成分娩,給產婦提供更加完善的護理服務,因此,臨床上對產婦的護理質量也在隨之提高[2]。自然分娩是從古至今所通用的一種分娩方式,在腹中胎兒滿足分娩條件后,均可使用自然分娩,自然分娩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個產程來完成分娩,第一個產程所需時間較長,主要是將產婦宮口完全打開,具體時間根據產婦宮口松緊程度而定;第二個產程主要是將胎兒從腹中娩出,一般產程時間不超過2h,具體時間根據產婦分娩經驗決定;第三個產程所需時間最短,主要是將胎兒脫離胎盤,一般產程時間不超過30min[3]。自然分娩能夠抑制新生兒并發癥的產生,對肺炎有很好的預防作用,新生兒娩出過程中,能對心肺產生鍛煉,有助于自主呼吸,而且自然分娩后的產婦對自身的創傷程度較小,術后恢復速度更快[4]。但自然分娩也存在許多缺陷,過程中,三個產程的時間過長,存在大出血的風險,而且過程中伴隨劇烈疼痛,部分初次分娩的產婦對疼痛程度很難接受,容易出現其他不利情況。實施分娩球與拉瑪澤呼吸法的聯合護理,可以減輕產婦痛苦,讓產婦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生產,更好地保障產婦的身體狀態。
醫院委員會同意進行研究后,于2019年5月到2021年6月之前,對醫院準備接受自然分娩的100例產婦展開研究,采用拋幣法的分組方式,將所有研究對象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組,每組分到50例產婦。產婦基本資料可見表1,將兩組產婦的各類基礎信息通過比對后,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入選標準為:產婦對研究過程均表示了解,并自主參與研究。排除標準為:產婦有妊娠并發癥或溝通交流方面存在缺陷。

表1 兩組產婦基本資料
1.2.1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正常護理,醫護人員需要在分娩前對產婦進行基礎知識科普,讓產婦了解整個生產過程,對產婦如何調整呼吸進行訓練,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產婦選擇合適的體位來減輕自身疼痛。
1.2.2研究組
研究組產婦實施拉瑪澤呼吸訓練,主要訓練內容有:①使用胸式呼吸。產婦懷孕時間達到28周后,實施胸式呼吸訓練,讓產婦呈平躺姿勢,放松身體全部肌肉,每分鐘深呼吸7次,訓練時間每次持續5min即可。②使用快速呼吸。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當宮口已經擴張至2-8cm,每次宮縮間隔時間在2-4min時,實施快速呼吸,產婦需要放松身體全部肌肉,根據分娩進展情況來掌握呼吸規律,將氣體從鼻腔吸入后,由口腔吐出,如果產婦感應到宮縮狀況較強烈,可以加快呼吸速度,如果宮縮狀況較平穩,可以減慢呼吸速度。③使用淺呼吸。當產婦的宮口已經擴張到更大程度,并每次宮縮時間會保持在90s左右時,實施淺呼吸,通過空腔大口呼吸,盡量在喉部產生“xi”的聲音,具體淺呼吸節奏主要依據宮縮程度來決定,正常情況中,產婦經過4次連續吸氣、呼氣后,需要用力呼氣一次,保持訓練,當宮縮停止時,便可終止訓練。④使用屏氣呼吸。產婦的宮口已經完全打開后,實施屏氣呼吸訓練,指導產婦將下巴向前收縮,抬高頭部,經過一次深呼吸后立即屏氣,屏氣過程需保持25s,隨后可繼續呼吸,訓練過程一直保持到胎兒從腹中取出。⑤使用哈氣訓練。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如果所使用的力氣達不到分娩用力標準時,可以實施哈氣訓練,讓產婦放松全身肌肉,改用口腔完成快速呼吸。
聯合分娩球共同訓練,分娩球的使用姿勢主要有:①騎坐姿。產婦需要橫跨分娩球,并呈騎姿狀態坐于分娩球上,始終保持腰部挺直,雙腳放松,自然接觸地面,產婦腰部向各個方向搖晃,或是借助分娩球的彈性上下運動。②跪伏姿。讓產婦跪坐在瑜伽墊上,雙手向前扶住分娩球,頭部緊貼球體,使用腰部向各個方向來回擺動。③趴伏姿。產婦上半身在分娩球上呈趴姿,腰部向各個方向分別活動,過程中,調整呼吸節奏,保持有規律的呼吸。如果產婦的宮口擴張程度較大,需要終止分娩球訓練。
產婦每次分娩球的訓練時間需要不低于20min,每周訓練不低于3次,訓練過程保持在6-8周即可。
①將兩組產婦護理過程中的產程時長以及出血量進行評估。②對出現的不同疼痛反應作出統計,分為三個等級評估疼痛程度:第一個等級為產婦疼痛很劇烈,影響分娩過程進展;第二個等級為產婦具有明顯疼痛,對分娩中的配合顯得很吃力;第三個等級為產婦疼痛處于能接受的范圍內,仍伴隨輕度疼痛;第四個等級為產婦過程中沒有出現疼痛癥狀。③對產婦的排尿情況進行記錄,檢查出現尿潴留情況的人數。④將產婦對護理方式的不同滿意程度作出統計,制作相應的統計表,在產婦完成分娩后,邀請填寫。其中,若產婦過程中的各項不利狀況未得到明顯減輕,則為不滿意;若產婦過程中大部分不利狀況得到有效減輕,但仍存在部分特殊情況,則為滿意;若產婦過程中并未發生不利狀況,能夠順利完成分娩,則為非常滿意。
試驗各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5.0檢驗,卡方比對計量資料(%)率;t值比對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如組間數據有差異(p<0.05)。
研究組產婦的三個產程時間均得到明顯縮短,而且能將2h后的產婦出血量控制在正常標準內,與對照組產婦存在一定差異(P<0.05)。

表2 分析產程時長以及術后2h出血量
研究組產婦多數穩定在輕度疼痛中,疼痛程度在接受范圍內,產婦可以在短時間內調整好情緒來積極配合恢復訓練,與對照組產婦存在一定差異(P<0.05)。

表3 分析疼痛反應[例/%]
研究組多數產婦可以自主完成排尿,減少了尿潴留的發生頻率,有利于后續身體恢復,與對照組產婦存在的差異較大(P<0.05)。

表4 分析排尿情況[例/%]
護理結果得到了研究組產婦普遍認可,有效針對了分娩中出現的各類不良情況展開護理,緩解了對產婦造成的傷害,與對照組產婦存在一定差異(P<0.05)。

表5 分析護理滿意程度[例/%]
隨著社會觀念的改變,由于對自然分娩中存在疼痛的恐懼,越來越多人逐漸選擇剖宮產,企圖能夠完成無痛分娩[5]。剖宮產的設立之初,主要為了部分在分娩過程在出現特殊情況或是攜帶各類合并病,而無法自然分娩的產婦所準備的,雖然在分娩中能夠通過麻藥來暫時緩解產婦疼痛,但術中需要作出一定創口,會加劇對產婦的傷害,而且存在大出血和感染等的風險[6]。接受手術后的產婦麻醉效果一過,劇烈的疼痛依然存在,在術后恢復中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康復。自然分娩對于身體狀況正常的產婦來說,是最合理的分娩方式,能將新生兒和產婦受到的傷害控制到最低[7]。目前,基于對產婦自身健康的考慮,許多專家依然在研究如何能夠最大程度幫助產婦減輕分娩痛苦,很多產婦是第一次分娩,對手術的未知感到恐懼,生產過程中,長時間的分娩進程以及劇烈的疼痛,會讓產婦宮縮異常,不利于胎兒順利娩出,而且極易引發產婦的不良情緒變化,導致術中對醫護人員的配合度降低,對醫護人員的護理形成阻礙,因此,需要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有效的方法緩解分娩中的不良情況。所使用的拉瑪澤呼吸法可以最大化地轉移產婦注意力,讓產婦可以專心致志地通過控制呼吸來緩解疼痛,提高了分娩安全性。[8]。配合分娩球使用,能夠利用球體的彈性將產婦的盆骨空間增大,有效擴張了宮頸口,讓分娩過程變得更加順利,達到減少時間的目的[9]。
研究中能夠看出,使用分娩球以及拉瑪澤呼吸法聯合護理的研究組產婦在各個產程中,均能保持較短的時間完成,對術后的出血量把控得更加到位(P<0.05),對出現的疼痛反應改善程度更加明顯(P<0.05),產婦可以進行自主排尿,降低了尿潴留的發生頻率(P<0.05),護理結果獲得了研究組產婦普遍認可,與對照組產婦存在的差異較大(P<0.05)。
綜上所述,這種聯合護理的方法能夠有效控制,分娩過程中各種不良情況的發生程度,從而幫助產婦順利完成分娩,值得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