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瑤
(臨沂市人民醫院影像科 山東 臨沂 276000)
近幾年,全球空氣質量在不斷下降,吸煙的人群也在不斷增加,肺部疾病的患病人群也在不斷擴大[1],肺部疾病一般病情比較長且容易反復發作,一旦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還會不斷發展惡化,最終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梢?,肺部疾病給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都造成了較大影響。因此如何早期發現肺部疾病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目前已經是世界范圍內都在重點關注的課題。對肺部疾病進行診斷的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有肺部X線、CT、核磁共振等,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CT的應用也日益廣泛,肺部CT的優點在于其影像清晰度較好,能夠更加清晰的分辨出空間關系[3],結構上無重疊,尤其是對于一些小病灶的檢出效果比較更想。但是常規CT檢查的輻射劑量較大,對機體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在短時間內的可重復性不高,很多患者甚至拒絕接受CT檢查,因此如何在保障圖像清晰度、不影響診斷準確性的前提下降低輻射劑量是目前臨床上重點關注的問題[4]。低劑量CT技術的應用使得CT輻射劑量明顯下降,本次研究將2018年3月到2020年4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42例納入研究,目的即在于分析低劑量CT肺部掃描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自2018年3月份開始,于2020年4月份結束,共計納入研究對象42例,均為此時間段內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肺部疾病患者?;颊吣挲g最低的39歲,年齡最高的71歲,平均年齡為(55.36±6.27)歲,其中男性患者占比59.52%(25/42),女性患者占比40.48%(17/42)。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患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以及意識障礙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劑量CT檢查,所用設備為Dryview6800 干式激光相機,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患者檢查時應取仰臥位平躺于檢查床上并將雙手向雙耳方向抬起,指導其深吸一口氣后屏住呼吸開始掃描。(2)掃描參數設置:管電壓120kV,管電流50mAs,矩陣為512×512,準直寬度為1.25mm,螺距為1.0,自上而下對肺部進行掃描[5]。(3)圖像后處理,肺窗窗位設置-450至-600HU,窗寬設置1500至2000HU,縱膈窗位設置30至50HU,窗寬設置250至350HU,通過后處理工作站進行處理,通常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蓋重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6]。(4)圖像評價,根據圖像的分辨率以及信噪音將圖像分成4個等級,來判斷圖像的合格率,影像層次清晰且顆粒均、解剖結構良好、與患者病情符合的為優秀(1級),影像層次清晰顆粒較為均勻,解剖結構比較清晰為良好(2級),解剖結構比較模糊,可以進行基本診斷為一般(3級),影像層次模糊顆粒粗糙且解剖結構模糊不能符合診斷為較差(4級)[7],由2名具有豐富閱片經驗的醫師共同進行閱片。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術病理診斷,以手術病理診斷做為“金標準”,對比低劑量CT診斷的準確率(準確率=真陽例數與真陰例數之和/42×100%)、特異性(特異性=真陰例數/真陰例數與假陽例數之和×100%)、敏感度(敏感度=真陽例數/真陽例數與假陰例數之和×100%)。并對CT圖像質量進行評價,圖像優良率=1級與2級圖像之和/42×100%。

2.1 CT圖像質量評價。
42個CT圖像中1級29個,2級13個,3級0個,4級0個,圖像優良率為100%,結果顯示圖像均比較清晰、具有較高分辨率,能夠滿足臨床可以根據圖像做出正確診斷。
2.2 以手術病理診斷做為“金標準”,對比低劑量CT診斷的準確率、特異性和敏感度。
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對比,低劑量CT診斷的準確率為95.24%,(P=0.152>0.05,χ2=2.048),特異性為96.00%,敏感度為94.12%。見表1:

表1 以手術病理診斷做為“金標準”,對比低劑量CT診斷的準確率、特異性和敏感度(n%)
3.1 低劑量CT成像的必要性。
隨著CT技術的不斷發展,CT檢查以較高的準確性被臨床上普遍認可,其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但是在CT檢查時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輻射,CT已經成為公認的醫源性輻射最大的輻射源,隨著CT的應用范圍的不斷增加也就意識著電離輻射相關的風險也在增加[8],據流行病學研究表示大劑量的CT輻射可能會增加患者罹患癌癥的風險[9]。隨著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加,甚至部分患者對于CT檢查有了抵抗情緒,所以在保障診斷準確率的同時降低CT檢查時的輻射劑量是目前較為關注的重點課題。
3.2 如何降低CT掃描時的輻射劑量。
眾所周知,CT的成像過程主要由4個環節組成,包括X射細的發射環節、X射線的接收環節、X射線的轉換和傳送環節以及圖像重建環節[10]。在檢查時應遵循合理使用低劑量理論(ALARA),通過對相關的掃描參數進行調節來降低X射線球管發射劑量,實現降低輻射劑量的目的,通過集成化探測器來提高轉化的效率、利用迭代算法來降低噪聲干擾,提高圖像密度分辨力的同時減輕發射劑量。
3.3 低劑量CT掃描的優點。
對于肺部較為微小、隱匿的病變,通過常規的X射線胸片檢查時的漏診率較高,而CT掃描技術則能夠獲取到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圖像的分辨率非高,不會受到結構重疊的干擾,從本次研究結果我們也可以見到,低劑量CT肺部掃描診斷的準確率、特異性以及敏感度均比較高,其優點在于獲得的信息量大、比普通CT輻射劑量要小、檢查速度快,另外低劑量CT掃描技術通過降低X射線球管的發射功率來實現降低輻射劑量的目的,還能夠節約資源、降低成本。
3.4 低劑量CT掃描技術在肺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肺癌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肺部疾病之一,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呈顯著上升的趨勢,早期肺癌患者通過對癥干預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周期,因此及早對肺癌進行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低劑量CT掃描技術用于肺癌的早期篩查已經是全球范圍內的研究重點,有國外的專家對兩個隨機對照試驗患者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接受低劑量CT掃描肺癌篩查的患者死亡率下降了11%,還有相關研究也顯示了通過肺部低劑量CT掃描進行肺癌篩查,發現的肺癌例數是普通X射線胸片的8倍之多[,尤其是對早期肺癌以及非鈣化結節的檢出效果更為理想。
肺部低劑量掃描技術除了可以應用在肺癌的篩查中,對于其他肺部疾病,比如砂肺、肺部創傷、肺氣腫、胸腔積液等也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這是由于通過低劑量CT掃描技術能夠非常清楚的顯示出患者病變的位置、邊緣、形態以及大小、與周圍組織間的關系等,比如有無胸膜凹陷或是分葉、毛刺等現象,還能夠顯示出病灶的結構,比如肺部結節有無壞死或鈣化的情況、是否存在空洞、擴張或是狹窄的情況。
綜上可見,低劑量CT肺部掃描技術的應用能夠在保障診斷準確率的同時,降低對機體的損傷,為臨床上進行及時診治提供可靠的圖像依據,隨著CT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相信還有更大的潛力能夠減少CT輻射劑量的使用,為廣大患者的身體健康保架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