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燕
(山東煙臺棲霞市人民醫院 山東 煙臺 265300)
臨床中,糖尿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代謝疾病,在人們飲食習慣不斷改變的過程中,糖尿病的發病率也變得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更好的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成為了醫護人員重點思考的問題。由于糖尿病患者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藥物會對其糖代謝產生進一步的影響,因此容易出現低血糖問題,導致患者的神經功能乃至安全受到影響。為了更好的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針對性的對臨床護理方案進行調整,不斷的對護理服務的整體質量進行強化。筆者在本文中針對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臨床護理干預開展了相關研究,現總結如下。
在本次研究對樣本進行篩選的過程中,將樣本篩選的范圍選擇為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期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患者,選擇其中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樣本。篩選后被納入本次研究的樣本共計106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61/45),患者的年齡為60歲至85歲(平均69.28歲)。患者的病程為3年至11年(平均6.47年)。不同小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且簽訂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在上班倫理委員會并得到批準后方可開展本次研究。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經診斷確診為糖尿病;②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患者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惡性腫瘤;②患者存在種薯神經病變;③患者存在嚴重感染等癥狀。
1.2.1對照組
為患者開展常規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需要在開展各項基礎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對患者的血糖碎屏進行全面的監測,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各項注意事項進行充分的說明,并以此為基礎針對性的為患者講解用藥方案,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患者對自身的血糖進行控制。
1.2.2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服務的基礎上,為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綜合護理干預的措施可以歸納如下:①心理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需要在為患者開展護理服務的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鼓勵和支持,培養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信任度。為了更好的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還需要在開展臨床護理服務的過程中,針對性的對患者的主訴進行傾聽,并對患者的隱私進行充分的保密。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為患者詳細的解答自身的疑惑,幫助患者建立起成功治療的信心。②健康宣教干預 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都會出現一定的下降,為了更好的保證患者的用藥質量和依從性,護理人員需要在開展治療的過程中,針對性的為患者發放健康手冊,并運用圖片、視頻等一系列方式來開展健康宣教,此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配合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對相關知識進行充分的說明,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治理方案以及低血糖發生的危險因素,讓患者可以更加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并主動對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進行調整,最終達到控制低血糖發生的目標。③血糖監測干預 護理人員應重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間病房巡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證及時發現患者的低血糖情況,對于血糖不穩定、年齡較大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由專人負責對患者的血糖進行跟蹤監測并記錄。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需要針對胰島素的使用方法以及保存方法進行全面的說明,以此來保證患者可以正確的對胰島素進行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患者接受胰島素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提升患者血糖檢測的次數,以此來及時的發現患者血糖的異常。④飲食護理干預 在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飲食以及患者血糖之間的聯系進行充分的說明,以此來幫助患者明確日常飲食控制對于糖尿病病情控制的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的日常飲食過程中,更多的鼓勵患者食用新鮮的水果以及蔬菜,并對存在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引導患者進行戒煙戒酒,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在日常飲食的過程中告知患者避免進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患者建立起健康的飲食習慣。⑤運動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日常生活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運動習慣,通過引導患者在進食后選擇慢跑、太極等運動,來更好的對患者的體質進行改善。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應高職患者在外出的過程中,攜帶一些糖果和食物,以此來更好的避免低血糖問題的出現。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將每次運動的時間控制在30min左右,并結合自身的體質情況來對運動量進行科學的控制和調整,以此來更好的發揮運動的作用。⑥其他護理 在患者出現了低血糖問題的情況下,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的低血糖情況進行評估,對于癥狀較輕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引導患者口服糖類制劑的方式來進行調節,在患者低血糖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護理人員應及時為患者注射葡萄糖,并對患者的血糖變化進行密切的監測,直到患者的血糖濃度得到有效控制為止。如果患者經過緊急處理之后血糖依然較低,護理人員應繼續為患者推注葡萄糖,在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血糖情況進行持續48h的監測,避免患者再次出現風險。
開展本次研究的過程中,對所有患者的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并對患者治療期間出現低血糖的情況進行統計,并針對上述指標來開展小組之間的對比。

對表1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比結果為P<0.05,觀察組中的患者對于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好。

表1 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比
見表2,觀察組中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糖的情況更少,不同小組之中患者的低血糖發生情況對比結果為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情況對比
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糖尿病一直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出現低血糖等問題的可能性遠高于青年患者。同時在患者出現低血糖問題的過程中,還容易出現誤診等問題,最終對患者的安全產生較為明顯的威脅。除此之外,由于老年患者很容易存在心腦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基礎疾病,這也導致老年患者對于低血糖的敏感性更強,低血糖對其的威脅性也相對更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老年患者的肝腎功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其藥物清除、代謝的速度相對較慢,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老年患者出現低血糖的風險。低血糖主要是指患者血漿葡萄糖水平過低,伴發該并發癥的患者會出現心悸、大汗、神志異常等癥狀表現,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存質量造成影響,針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水平在4mmol/L以下說明患者伴發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性低血糖會引發心血管事件,所以應該開展快速改善患者的低血糖,降低低血糖引發的并發癥。老年糖尿病之所以會出現低血糖癥狀,主要與胰島素使用過量、及時過少、空腹運動、低血糖對抗調節機制受損等因素有關,所以當前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后,需要進行及時診治。針對于確診的患者,需要在發病急性期,給予患者15g葡萄糖進行口服,若家中未有葡萄糖,需要口服>15g的含糖飲料,在癥狀無緩解的情況下,應該重復進行服糖,必要情況下需要將患者送往醫院進行葡萄糖鏡面補充。針對于昏迷患者嚴禁喂食,否則會使患者出現呼吸道窒息的情況,與此同時,需要依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合理選擇升糖藥物,如呋塞米、氫氯噻嗪等。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為了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需要將患者作為重心,對護理干預措施進行科學的制定,由于傳統常規護理的內容十分單一,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更好的保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安全,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性的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以及優化。在醫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護理理念也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綜合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在開展綜合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可以從更多的層面來對患者的實際需求進行滿足,在建立起良好護患關系的同時,幫助患者深入的了解糖尿病相關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來保證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配合各項治療措施。除此之外,綜合護理干預還可以幫助患者對自身的生活習慣、治療習慣進行有效的調節,這對于保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避免治療過程中出現各種不良事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所采取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主要依據患者的身心需求,將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復的護理策略進行整合,將心理護理、健康宣教、血糖檢測、飲食干預、運動干預等護理措施積極有效落實。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消除患者負面情緒,樹立患者疾病治愈信心,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告知患者通過科學有效的治療,低血糖癥狀會得到顯著改善,從而提高患者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健康指導中可以通過低血糖發生原因、癥狀表現、治療措施等干預策略,可以有效增加患者對疾病以及治療知識的認知。血糖監測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患者的低血糖癥狀,通過及時的治療快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飲食護理、運動護理則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低血糖出現,與此同時,應該開展科學有效的用藥指導,通過科學的有效的治療與護理,降低低血糖發生風險以及不良影響。
在開展本次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在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而入院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綜合護理干預的開展可以有效的幫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相關的健康知識,同時也可以避免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低血糖等一系列不良癥狀,保證患者的治療安全性,因此值得大力推廣。雖然此次研究取得理想效果,但是存在病例樣本數少、研究時間短等缺陷,所以期待后續開展大樣本、長時間研究,加大文章證明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