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陶
(甘肅省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 甘肅 白銀 730900)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其常見的病因是腎小球腎炎、高血壓腎損害、糖尿病腎病以及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多囊腎這些疾病造成的。對于病情發展到腎功能衰竭這個階段的時候,往往在臨床上會表現出來肌酐、尿素的增高,以及酸堿平衡的紊亂、電解質紊亂、腎性高血壓等一系列的問題[1]。通常患者常表現為身體乏力腰酸或者夜尿有增多的現象,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食欲不振,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嚴重時,患者會出現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等,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所以說在治療方面需要完善相關檢查,來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從而綜合性的制定治療方案。在臨床當中對于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的治療往往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進行,雖然現在的醫療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治療過程當中容易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其中高磷血癥就是并發癥之一,其發病率在50%以上[3]。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患者也容易出現營養不良,主要因為該疾病本身就會使患者就會使患者長期食欲減退,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長期進行血透治療名患者的營養分解代謝能力有所增強,缺乏食物的攝入量,能量供給不足以及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等,不能滿足身體的最低要求,從而導致患者的營養缺失,最終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營養不良不僅可以影響患者透析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還會對患者的透析效果產生嚴重影響[4]。患者透析時容易出現一些并發癥,如:腎性骨病等,實施維持性的透析雖然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是患者體內的鈣、磷、激素絮亂現象卻無法糾正,給患者的身心增添了很大的負擔與痛苦[5]。針對這一情況,本試驗將分析對于維持行血透患者采用營養護理干預對于預防高磷血癥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試驗將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血透治療的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共計選取70例,本次研究得到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當中有男性患者19例,有女性患者16例。患者得年齡區間在25歲至75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45.64±4.39)歲,透析時間為5個月至66個月之間,平均透析時間為(34.21±4.92)月。觀察組當中有男性患者20例,有女性患者15例。患者得年齡區間在22歲至74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44.74±4.55)歲,透析時間為6個月至67個月之間,平均透析時間為(34.88±5.16)月。所有患者均無精神障礙,依從性良好,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本實驗采用分組對比的方式進行,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即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常規干預措施。觀察組患者則采用營養護理干預:
首先,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并結合評估結合制定個性化的營養計劃,并重點與患者講解維持性血透的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解釋營養護理的目的以及重要性,由于患者的年齡、性格愛好、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存在有一定的差異性,應該采用適當的表達方式以及語言文字內容,盡量語言簡單、通俗易懂,少用醫學用語,對于患者所提出的疑慮,護理人員也應及時的為其解答,使患者對維持性血透治療有一個正確的認知。為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膳食,并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喜好等,血液透析患者必須對其飲食中磷的攝入進行控制,一般在600~1200mg/d。三餐規律、合理,保證食物多樣化,日常飲食以優質高蛋白、高必需氨基酸、高熱量的飲食為主,如:牛奶、雞蛋、魚肉等等,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如:梨、白菜、西瓜等等,但是要嚴格限制動物內臟、豆制品、堅果等等[6]。其次,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合理科學的運動方案,運動鍛煉可以增加全身組織的血流量,促使透析的充分性可以提高,進一步使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況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最后培養患者寫飲食日記的習慣,并且在征求患者同意的情況下,定期的查看患者所記錄的飲食日記,對于不合理的飲食進行糾正。
本次試驗將觀察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前后得血磷(mmol/L)、血鈣(mmol/L)、鈣磷乘積(mmol2/L2)等指標。

通過數據統計分析,觀察組患者的血磷、血鈣、鈣磷乘積等指標要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下表1所示: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血磷、血鈣、鈣磷乘積對比
從調研中可見,對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的ALB和Hb水平均做了詳細對比,觀察組在接受干預后的ALB水平和Hb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內容。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白蛋白(ALB)和血紅蛋白(Hb)
觀察組患者對于干預方案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分析后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可見表3內容。

表3 兩組患者對干預方案的滿意度對比觀察
這些年來隨著醫療領域的快速發展,維持透析的有了很大的完善與進步,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血液透析在糾正尿毒癥患者體內紊亂的酸堿度與水電解質的同時在血液透析當中營養不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癥,治理中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飲食原則較為保守,致使患者蛋白質、能量等營養攝入的較低[7]。隨著深入的調查發現,飲食搭配不合理也是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的因素之一。同時透析過程當中還有可能出現高磷血癥,這樣就會導致患者的假裝新功能亢進,對維持透析的質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容易產生一系列并發癥,對患者的心血管造成一定的影響[8]。對此,應該及時采取有效科學的干預措施,對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營養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針對性的臨床營養干預措施。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宣導,使其可以正確的了解該疾病,并對飲食干預加以重視,提高依從性。與此同時,護理人員為其制定合理、科學的飲食方案,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血液透析患者應該注意日常飲食的合理搭配,但是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無法大量食用水果,導致很多患者出現維生素缺乏的情況,患者可以多吃新鮮的綠色蔬菜,奶制品、魚肉等[9]。對于患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營養成分之一,如果患者缺鐵的話,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貧血狀態,在日常飲食當中患者可以多食用紅肉類食物、動物血制品來補充[10]。血液透析患者應嚴格限制高鉀食物,高鉀食物種類,例如:蘑菇、海菜、豆類、蓮子、香蕉、橘子、葡萄等。還應避免高鹽飲食,如:熟食、咸菜[11]。血透患者的營養治療不僅要糾正營養不良,又要防止代謝產物過度蓄積,保持內環境平衡,使體內電解質、酸堿、微量元素接近正常,增加患者抵抗能力,增強體質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2]。
本實驗分析了對于維持行血透患者采用營養護理干預對于預防高磷血癥的應用效果,結果表示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中,在血磷、血鈣等方面的最后結果中,可見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對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的ALB和Hb水平均做了詳細對比,觀察組在接受干預后的ALB和Hb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營養護理干預的方式進行預防高磷血癥的效果較好,能夠有效的改善其各項指標,且患者對于護理干預方案滿意度更高,對于患者的恢復有積極意義,可在臨床當中進行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