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山東省莘縣人民醫院 山東 莘縣 252400)
中醫治療理論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現代臨床疾病治療中能夠發揮良好的作用。同時中醫藥作為我國獨具特色的衛生資源,也是中醫治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等,臨床上對中醫藥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其治療效果逐漸得到認可。而中藥飲片是中藥材按照相應的中醫藥理論、中藥炮制方法等,經過加工后可直接用于臨床的中藥,也是開展臨床中醫辯證施治的關鍵手段[2-3]。通過近年來對中藥炮制理論的完善和發展,中藥飲片已經成為中醫臨床防病和治病的有效措施。為反映臨床醫師的用藥需求以及辯證理法,主要是通過中藥處方作為辯證論治的憑證和書面記錄。本質上中藥處方是一種具有中藥煎服方法、數量、名稱的書面形式文件,通過開展處方點評,能夠確保中醫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不過對于當前中藥飲片處方點評而言,其存在工作量大、點評難度大、點評系統不完善等問題,會對合理用藥產生一定影響。為有效構建良好適用臨床用藥規律、用藥特點的處方點評方法、規范中藥飲片處方的開具。在當前中醫治療過程中,中藥飲片處方點評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醫院治療服務的水平,為充分保障患者診治安全以及用藥合理,本文就中藥飲片處方點評方法及其對合理用藥的影響展開探究。報告如下。
中藥飲片處方資料收集起止時間為2021.01-2022.01,研究對象選擇為我院開具的中藥飲片處方2000份。按照是否開展處方點評將所有處方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有1000份。其中研究組中藥飲片處方構成有兒科186份、急診科258份、骨科195份、皮膚科200份、婦產科161份。對照組中藥飲片處方包括兒科184份、急診科260份、骨科200份、皮膚科197份、婦產科159份。兩組中藥飲片處方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處方管理方式采用傳統應用方法,即是當醫師結合患者病情開設對應的中藥飲片處方,交由藥劑科進行配伍,然后指導患者煎服適當藥量。
研究組處方實施中藥飲片處方點評,根據我國相應的中醫調劑學、處方管理辦法以及處方點評制度、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醫院處方點評管理制度等要求開展點評。具體內容:(1)建立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小組,設置1名組長及4名組員。為保障處方點評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應先對點評小組進行專業化培訓和考核。提高點評能力,負責定期抽查中藥飲片處方,詳細記錄不合理用藥情況。(2)規范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內容。針對處方的書寫格式、內容以及處方醫師簽字等進行檢查,并按照中醫學理論和藥劑學知識對中藥飲片的配比以及藥物用法用量等實施核查。(3)不合理用藥統計。在中藥飲片處方點評中,詳細統計不合理用藥的情況。主要包括:①重復用藥現象,即是在同一張中藥飲片處方中,多次出現相同的中藥飲片;②診斷結果與實際用藥不相符,則是指處方中存在對治療效果無作用的中醫藥物,影響中藥飲片的臨床治療效果;③配伍禁忌,目前中藥處方中存在諸多搭配禁忌,如“十九畏”、“十八反”等,在配比中藥飲片時必須明確各類中藥材之間的沖突性;④用藥禁忌,全面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重點對妊娠期患者、哺乳期患者以及過敏體質等特殊患者,應禁止服用中藥飲片;⑤用法用量不合理,根據我國相關用藥規范,對于中藥材所使用的劑量不得低于最低有效標準,同時也不能高于最高安全標準,否則影響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4)加強與處方醫師的交流和溝通,當發現處方中存在不規范以及不合理現象,應當提出有效建議,保證中藥飲片處方質量提升,有效治療患者疾病。同時藥師還可根據處方為患者、醫師、護理人員等提供藥學咨詢服務,促使其深入了解所使用的中藥處方,明確藥理機制,保證用藥安全可靠。
觀察兩組處方中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即是統計重復用藥、診斷與用藥不相符、配伍禁忌、用藥禁忌、用法用量不合理等情況,總發生率越低,表示處方點評的效果越好,用藥安全性和有效性越高。
統計兩組處方應用后的醫患糾紛發生率、患者滿意度等,其中患者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量表實施評估,評價患者對中藥飲片處方的有效性、安全性、服用體驗、藥學服務等方面。采用百分制調查問卷,按照評分從高到低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度計算公式為(非常滿意數+滿意數)/總數×100%。當醫患糾紛發生率越低、滿意度越高時,表示處方點評的作用越強,患者治療效果越好。
采用SPSS20.0對本次研究中的各項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結果應用(%)表示。如果計算P值<0.05,代表兩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研究組處方的不合理用藥發生率率為1.30%,對照組處方不合理用藥率為3.60%,組間比較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處方不合理用藥比較情況(%,例)
干預后,統計兩組處方的醫患糾紛發生率,研究組為1.20%,對照組為3.30%,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對比滿意度情況,對研究組處方的總滿意度為98.70%,對照組為96.00%,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存活時間比較情況(%,例)
隨著中醫藥學的持續發展和進步,中藥處方在臨床上不斷得到應用,并且取得一定效果,對患者疾病的治療具有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但由于目前臨床中藥材種類增多,在使用中藥飲片處方時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導致患者臨床癥狀無法得到改善,嚴重可能會導致患者生命健康面臨威脅,甚至可能出現死亡現象[6-7]。因此必須要保障中藥飲片處方的合理性,從而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提高治療效果。而通過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中醫用藥,避免因不合理用藥而導致的一些負面影響。而處方點評是我國醫院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強化藥品臨床應用管理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提高臨床藥物治療學水平[8]。但就目前來說,在臨床實踐中運用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制度,仍需進一步加強研究和探索,尚未國際經驗和國內標準的參考,應當結合具體實際建立高效的處方點評制度,進而充分保障中藥飲片處方針對患者病癥起到改善和控制作用。
通過本次研究實驗,選擇我院2000份中藥飲片處方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是否開展處方點評將其劃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均包含有1000份中藥處方。其中對照組處方直接進行配比,然后指導患者按時煎服。研究組則是對中藥處方進行點評,經過優化和規范后再實施配比和指導患者服用。通過干預后,對比兩組處方存在的不合理用藥情況,研究組處方的不合理用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表示通過開展中藥飲片處方點評,有利于減少處方的不合理內容,如避免出現重復用藥情況,保證處方內容藥材與診斷疾病存在對癥治療關系、消除藥物配伍禁忌、確保中藥用法用量科學等。從而防范因中藥飲片處方問題而影響臨床療效。同時對比兩組處方發生醫患糾紛的情況,研究組中的糾紛發生率為1.20%,對照組的糾紛發生率為3.30%,主要表現在用藥疑惑未得到解答、服藥后出現輕微不良反應等,研究組處方中出現糾紛率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對比患者對兩組中藥飲片處方的滿意度情況,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通過中藥飲片處方點評,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多的藥學服務,如藥學咨詢、用藥指導、藥理宣傳等,從而提高對中藥處方的服用依從性,發揮處方治療效用。
為保障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制度得到完善,充分發揮對臨床合理用藥的積極影響。則應當進一步強化對中藥處方點評制度的健全。則是開展處方點評制度時,藥師應當在調劑之前實施嚴格的審核,并與處方醫師進行有效溝通和聯系,從而保障用藥安全、合理。比如藥師要對處方進行全面審查,運用專業化的藥學知識、遵循現行處方點評要求等,及時發現并糾正醫師的不規范和不適宜做法。同時要明確藥師作為處方點評和審核的主要負責人,當發現有不合理用藥之處,應當與處方醫師進行研究分析,建議修改或者重新開具處方[9]。另外,醫師在開具處方時,應當盡可能的規范書寫格式,便于對中藥飲片處方進行審查。準確把握中藥方劑的配伍應用,盡量減少和避免人為差錯事故。處方點評小組的建立要以藥劑科資深的中藥師以及臨床骨干人員組成,建立較強的責任性和工作態度,對中藥飲片處方的書寫規范、辯證辨病組方用藥、中毒飲片的用量以及合理應用等[10]。同時要認知執行處方點評制度,有效做好處方的總結、分析和反饋等,保證臨床中藥飲片處方應用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對中藥處方進行規范時,藥劑科應當與各個臨床科室、信息中心等進行密切合作,按照需求完善中藥處方信息系統,從而便于對中藥飲片處方進行評審,加快信息傳遞速度,提高藥學服務質量和水平。
綜上所述,對于中藥飲片處方應用點評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并能夠通過處方點評保證中醫用藥的安全性,減少或避免醫患糾紛,切實提升患者對中藥飲片處方的滿意程度,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