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珊
聚焦技術應用、數智牽引、低碳園區、創新生態“四大任務”,路橋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建設,讓綠色成為共同富裕亮麗底色。

環飛龍湖科創生態圈效果圖
自2021 年底成功入選第四批浙江省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建設名單以來,臺州市路橋區緊扣“以減碳低碳技術創新助力產業低碳轉型”主題,聚焦技術應用、數智牽引、低碳園區、創新生態“四大任務”,齊頭推進示范區建設。
長期以來,路橋一以貫之地重視推動區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積極探索沿海區域運用減碳低碳技術推進產業低碳轉型的路徑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發展成效。該區已成功入選全省首批低碳試點縣(產業低碳轉型類),2020 年萬元GDP 能耗僅為0.23 噸標準煤,在全省90個縣(市、區)中排名前列,新橋鎮華章村入選全省首批低(零)碳試點村。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發展,創建了一站式多功能“數融通”應用系統,賦能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數控機床產業大腦成功揭榜全省首批行業產業大腦建設試點。此外,路橋連續4 年上榜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前50 強,成功入圍中國知識產權領域最具影響力縣域50 強。在助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路橋留下了推進“綠色發展”的堅定足跡。
以技術攻關和前沿技術推廣應用推進產業低碳轉型。2021 年4 月,浙江省臺州路橋機電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正式建成并投用,借助該平臺優勢,路橋電機行業組織金龍、綠田、億利達等龍頭企業,對標歐洲先進水平,集中攻關電機行業相關關鍵技術,通過統一原輔材料采購驗收的具體要求、工藝技術要求和電機參數,使路橋產的電機整體能耗大幅度降低。在電機行業規模以上骨干企業中,開展實質性采標活動,提升規模以上企業采標水平。同時,鼓勵大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一攬子的標準提升支持,包括上游產品供給、下游產品需求、產品質量及流程標準,提高全鏈條生產效率,打造全國重要的電機供應地。
此外,路橋積極探索將國際國內前沿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應用在企業生產環節上,推動碳捕集與利用、電化學儲能等先進低碳成果技術轉化的實踐應用。由浙江十灃科技有限公司、光合新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的“等離激元人工光合二氧化碳制清潔燃油項目”,用納米催化劑的等離激元效應,將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碳、非飲用水,利用陽光(或廢熱),在溫和條件下一步合成長鏈烴燃料(原料),完成了二氧化碳利用領域的突破。
以數字化新工藝助推工業流程零碳重塑。臺州市軍融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營農產品批發、加工、銷售、倉儲服務及農業技術開發的企業,每天運來的農產品都通過流水線進行加工、分裝。2021 年11 月,該企業通過安裝智能能效采集終端,將企業用電能耗數據聯入“雙碳數智大腦”平臺,使用電能耗從模糊變得一目了然。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采集器的安裝,也更方便企業隨時調控降低耗能,安排生產。
據悉,路橋“雙碳數智大腦”是通過歸集微觀基礎“數據”,推出中觀集合“碳排資產庫”,形成宏觀“城市碳賬”,圍繞能源消費總量、碳排放總量、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四個指標,進行多維度、多場景的分析,從而解決從微觀到宏觀的碳排放數據運營難題,為全區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推進提供有力支撐。
在數字化改革引領低碳轉型的路上,路橋區還積極探索以數字化低碳化為特色的“工業4.0”先行示范區建設,并率先取得了突破??偯娣e約2.5 萬平方米的路橋工業4.0 數字賦能創新中心,去年已成功納入浙江省2021 年“區域新智造試點”。該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工業4.0 中心集中展示了智能裝備關鍵技術、企業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產品數字化)咨詢與培訓、技術推廣應用及智能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形成‘設備展示、應用演示、數字賦能’一站式全流程服務體系,工業低碳化發展成效顯著。”
以低碳園區建設打造產業低碳轉型主平臺。順應節能環保產業智能化、精細化發展趨勢,路橋區立足本地植保與清洗機械、電機產業發展基礎以及汽車、金屬產品等再生制造需求,建設省級低碳智能設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立履行綠色低碳發展工作職責的專門機構,建立健全環境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推行資源能源環境數字化、智能化管控系統,實現資源能源及污染物動態監控和管理,爭取到2025 年實現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產值150 億元。
與此同時,作為區域創新的主引擎,該區精心打造28 平方千米的環飛龍湖科創生態圈,并集聚了一批以中科院院士陳十一為核心的“雙碳”方向高端人才團隊,加快推進數智大腦、金屬再生、現代漁業、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創新及新興產業孵化。聯合行業關鍵環節骨干企業協同攻關,優化廢舊金屬熔煉、傳輸、新產品生產流程,依托巨科、巨東等龍頭企業搭建行業流程優化雙創平臺,低碳化改造金屬再生園區。
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產業低碳轉型內生動力。實施低碳創新主體梯度引培工程,目前路橋共有省級研發機構70 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3 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667家。集聚“雙碳”方向高端人才團隊,環飛龍湖科創生態圈首聚地投用,成功引進“雙碳”方向頂尖人才團隊,在“雙碳”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與應用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如中科院院士陳十一團隊的數字孿生應用場景、智慧能源工業軟件,應用于該區“未來工廠”建設后,提升產能30%以上、降低能耗20%以上。
下一步,路橋區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繼續做足“綠文章”,匯聚創新要素推動低碳發展體系完善提升,為全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區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路橋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