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爸爸總是讓我直接叫他名字,所以一直以來, “爸爸”這個詞在我的生活里都很陌生。我本來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可在有爺爺奶奶或其他叔叔阿姨在場時,我總會被說成是“沒大沒小”。每到此時,爸爸還會為我辯解,“這體現了家庭的平等”。
從小到大,爸爸用這種方式把“平等”的概念種進了我心里,我在面對嚴格的爺爺奶奶時,也比其他小朋友更能放得開,會像朋友一樣跟他們相處。當我去了國際學校,面對學校領導的孩子、校長或老師,我跟他們都會像平輩一樣相處,保持尊重的同時不卑不亢。
青青|初中畢業時,爸爸給我一萬元去投資股票
我初中畢業時,才剛剛15歲,爸爸給了我一萬元讓我投資股票,還認真給我講解了股票的知識。我用幾天時間搞懂了看股市圖,還賺到了人生第一筆錢,之后越投越多,最高到達三萬元。但熊市的到來,讓我第一次有了虧損的感覺。父母阻止了我繼續投錢,但并沒有因此責備我,雖然虧了不少家里的錢。這是我第一次開始建立理財意識,知道了金錢的來之不易。
擁擠的地鐵上,小男孩手里拿著一袋牛奶在喝,突然的顛簸,讓他手里的牛奶全灑在了地上,還弄臟了旁邊人的衣服。小男孩立即哭了,向媽媽伸手要媽媽抱,但媽媽并沒有馬上抱他,而是蹲下來遞給他幾張衛生紙,溫柔地摸著他的頭,讓他把地鐵上的牛奶擦干凈。
小孩一開始很委屈,但還是乖乖照做了,擦干凈奶漬后,媽媽又讓他跟旁邊的叔叔、阿姨道歉,之后才抱起了他。
我上初中時住校,每周回家一次都把要洗的鞋子帶回家,我總是偷懶想讓媽媽幫我洗。有一次我就假裝把鞋忘記在家里陽臺水池邊,結果周末回家時,鞋子還在原地一動沒動。
直到我上大學,也是每周回家一次,她拖地時永遠都只拖到我的臥室門口,仿佛我的臥室是一個結界。她說,我一周回家自己打掃一次,夠了。
工作以后,媽媽還有句經典名言:家里每個人都是一天工作八小時,為什么是我給你做飯,而不是你給我做?小時候很抗拒媽媽的做法,但長大后,發現身邊很多人把父母做家務、幫忙帶孩子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也沒有應有的感恩之心,這時候我才知道媽媽是多么明智。
晚上我和男同學在外吃飯,媽媽打電話問我,為什么九點過了還不回家,我就當著朋友接了電話,直接告訴媽媽,我正在跟某某吃飯,他會開車送我回家。我媽沒多問,只說有男生送回家,我就放心了。
掛斷電話,男生震驚了,問我為什么這么直接,還說了他名字。我當時很開心地解釋,我媽媽很開明,相信我做事有分寸,從不管我是否會早戀,還覺得跟男生吃飯挺好的,有安全保證。
蘭焰|媽媽走路陪我返校,成為我求學路上的“儀式感”
媽媽是農村婦女,并不懂什么是教育,但上高中時,我每個月從家返校,媽媽都走路陪我去鎮上坐車。她本不必這么做,可以讓我坐摩托車去鎮上,可她卻選擇了最費事的一種方式。一路上,媽媽跟我聊著家常,但很少問我的學習情況。這成為我求學生涯中最深刻的記憶。
大學畢業后,我看到一篇文章說,國外的父親送孩子去上學,總會把車洗得特別干凈。正是這種“儀式感”,讓孩子在學業上有所成就。就在那一瞬間,媽媽每次走路送我去上學的畫面,毫無征兆地蹦到了我腦海里。
初中時,有個女同學臉上密密麻麻地長滿潰爛、紅腫的痘痘,大家見了她就趕緊跑開,像躲瘟神一樣。還有人做惡作劇,經過她身邊時就突然狠狠地推她一把,女生就尖叫著逃走。大部分時候,她總是低著頭獨來獨往。
我當時也不懂事,跟大家一起欺負那個女孩子。有一次媽媽來學校看我,正好看到我推那個女生,女生尖叫跑開的一幕。她立即嚴肅地叫住我,要我當著眾人的面,跟那個女生道歉。當時很多同學都看著,我覺得很屈辱,為什么我要當眾跟一個大家都欺負的女生道歉?可迫于我媽的威力,我還是道了歉,那個女孩子慌張失措地跑開了。
回家后,媽媽說要我記住,永遠不要因一個人的外貌嘲笑別人。
媽媽常來學校看我,有一次看到我跟暗戀的女生在一起時,她下意識地叫出了那個女生的名字。我很困惑,從沒跟媽媽提起過這個女生,她怎么會記住她的名字。
上大學后,提起這件事,我才知道,媽媽一直都知道我喜歡那個女生,班主任還曾因此找媽媽談話,想要采取措施,把我的暗戀扼殺在搖籃里,還講了很多那個女生的壞話,擔心那個女生把我帶壞。
但媽媽卻拒絕讓老師這么做,說可以再觀察觀察。她其實一直都很緊張,怕我干出格的事,但她卻克制住自己,沒有對我們加以干涉。
小時候,家里經濟條件不好,父母節衣縮食。有一次我在別人家里吃到火龍果,回家跟媽媽形容了火龍果的美味,媽媽特意給我錢讓我去買這種當時很貴的水果。
后來,媽媽跟我說,不要因為覺得火龍果很昂貴,而放棄去嘗試,這樣你會覺得自己不配買這么貴的東西。如果現在買不起,可以慢慢奮斗攢錢去買。
長大后,我想去嘗試跳傘,就打工攢錢去跳傘,可以穿30塊錢的T恤,也可以穿3000元的裙子。雖然家里很窮,但我的心從來沒窮過。
電話里,孩子老師的語氣十分古怪,她說:“你兒子現在了不得了,都敢和老師動手了,你過來把他領走吧。”
正在上班的我,被電話那頭補習班老師的語調嚇了一跳,立即放下工作,趕到補習班。我一進屋,就看到全班同學都扒著門縫看我兒子,兒子孤單地站在門口,老師袖手站在一邊,看到我,切換了笑容。我拉起兒子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汗,嘴唇發白。我心疼地安慰他說,沒事兒媽媽來了。緊接著,我跟老師說,我需要先查清楚是怎么回事,如果確實是兒子的問題,再讓他向老師道歉。說完,我拉著他從教室走出來。電梯里,我抱住兒子,跟他說,別害怕,媽媽相信你。兒子在我懷里泣不成聲。后來才知道,是兒子的作業沒寫好,老師讓全班陪他受罰,兒子生氣地把作業本扔在地上,卻碰到了老師身上,老師的說法有夸大的成分。后來,我接受了老師的道歉,尊重兒子的想法,等到第一階段的課程結束,就終止全部課程。
事情過了很久,兒子突然走過來抱住我,把頭埋在我懷里,說他每次想到這件事,都想哭。我感到慶幸,原來家長在關鍵時候給予孩子的安全感,可以陪他走這么遠。
疫情期間,我朋友遭遇騙捐,不僅自己損失了錢,還因在網上號召捐錢,被網友當成是騙子罵。我因為幫她講話,也被網友罵了。我因此事感到非常壓抑,怨恨那些不分青紅皂白網暴我們的人。
媽媽知道我被騙后,并沒有怪我多管閑事,只是告訴我,首先,網友們并不是壞人,事情不明朗的情況下,他們質疑你們,也只是想維護正義。以后他們見到社會的不公平,也會挺身而出。同時,你能幫你朋友分擔一些惡言,也是你善待朋友的一種方式。
之后,網友再怎么罵我,我都不生氣了,只是努力去尋找真相。我愿意跟朋友有難同當。
我每天加班跑工廠到深夜,一個早晨回到辦公室,看到桌面上一片狼藉。老板的小孩拿著黏土用我的杯子養小草,杯子倒在桌上,幾個瓷娃娃被灌滿水,沾水的黏土把我的鼠標墊染得污七糟八。
我跟同事吐槽,但他們不理解我的崩潰,反而責怪我跟孩子計較。我告訴媽媽,做好了被媽媽勸導退讓一步的準備,可媽媽全程站在我這邊,甚至告訴我,下次直接欺負回去,不用讓著那個小孩。
六歲時,我第一次沒考到100分,覺得自己很失敗,回到家媽媽發現了我的沮喪,問清緣由后,她的一句話讓我如釋重負:“本來100分就很難考,如果大家都能考到,那這100分有什么用呢?”
這句話我記了二十幾年,我從那時就開始學著不勉強自己,允許自己是一個普通人。
我從小自尊心強,成績也比較優秀。但在初中月考前,我緊張得睡不著覺。我爸爸專門把我叫到客廳里說,如果我這次能考到全班倒數前十,暑期隨便挑一個地方,送我去旅游。
我震驚不已,爸爸還笑呵呵地解釋,試一試拿個倒數嘛,你會發現也不過如此。爸爸的“鼓勵”效果明顯,我不再焦慮,最后也沒拿倒數,考得還很不錯。
后來我才明白,這是爸爸給我準備的“挫折教育”,在他眼里,女兒的快樂和自信遠比冷冰冰的成績重要。
小學一年級不愛寫作業,但不寫老師就會體罰我。媽媽問我,作業會不會寫?我說會,然后媽媽就替我寫作業,她還專門去學校告訴老師,我的女兒已經會寫作業了,以后她就不交作業了吧。
我工作五年,跳槽了五次,每次都跨新的行業。最后一次跳槽前,我跟媽媽說想要裸辭,媽媽說,可以,你辭職回家躺著吧。還說,從來沒指望過我給她養老,不用有任何負擔,啃老也沒問題。
我說怕裸辭后不好找工作,媽媽又鼓勵我,你每次換工作都能到新的領域,還能很快上手,這不正能說明你的工作能力嗎?年輕可以多嘗試。
后來我想去非洲工作,親戚朋友全都勸我別去,只有媽媽支持我。
我母親是農民,父親是煤礦工人。他們受教育程度不高,小學都沒畢業,但他們卻無條件地支持我在人生道路上做自己。
初中畢業,我一口回絕掉當老師的機會,盡管這是全校唯一一個免費師范名額,也是親戚眼中的“鐵飯碗”,父母頂著壓力支持我,你想讀師范就讀師范,想讀高中就讀高中。之后我又考上了縣里最好的高中實驗班,親戚斥責我媽,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媽媽憋著一口氣,不回他。雖然當時他們并不知道考上高中后,還要考大學。
三年后,我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中國傳媒大學,取得鄉里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但就在我剛跨進大學校門時,噩耗傳來,爸爸在煤礦發生事故,之后確診矽肺病。親戚又繼續責怪我不懂事,爸爸這么辛苦,都是我上大學造成的。
我媽媽不再繼續沉默,底氣十足地懟回去:幸好我女兒考上了,不然有你這句話,她就別活了。
畢業后,其他親戚都跟我父母念叨,讓我去考公務員,做到副縣長。但我父母卻從不干涉我的工作選擇。在他們的支持下,我長期在公益機構做志愿者,寫劇本、寫小說。
結婚時,我父母主動提出來不要一分錢彩禮,不用舉辦太繁瑣的儀式,老公送給他們貴重的禮物,他們雖然高興地收下,但并沒有因此就覺得理所當然,還悄悄地跟我說,讓他下次別買這么貴的東西了,咱不在乎這個。
從小到大,父母總跟我說,你爸媽啥都不懂,幫不上你,只要你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
我是一個女生,初中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喜歡上另一個女孩子,對方不喜歡我,我在媽媽面前哭了起來,媽媽一問,我忍不住就說了,本以為媽媽會態度激烈地批評我,但她只是平靜地說:你喜歡那個女孩子,不一定是真的喜歡,也許只是由于她身上有你沒有的東西,你渴望成為她。媽媽的態度讓我一下子就釋懷了,也開始正視自己的情感。
高中時,我的立體幾何一塌糊涂。數學課上,老師說,女孩子空間思維差很正常。爸爸知道后,突然特別嚴肅地跟我說,老師對女生有偏見,老爸覺得你空間思維能力超棒。他的語氣非常堅定,像是給我吃了一顆定心丸。
從那以后,做不出來的題目,我就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最后我的立體幾何成績突飛猛進。五年過去了,我已經上了大學,可我一直記得父親當時堅定的表情。我知道,就算所有人都默認,在某些領域女孩子不太行,但一定有一個人無比堅定地相信我。
高中時,有一位女同學的父母,在女兒剛滿18歲時,就給她全款買了房子,還告訴她,遇到喜歡的人就上,不用考慮他有沒有房子。她還有個弟弟,每個周末回家都問姐姐,錢夠不夠花,還要把自己的錢給姐姐。我很羨慕她的家庭,女孩自信大方,男孩溫柔紳士,跟我家重男輕女的氛圍形成了強烈反差。
我媽媽從小教育哥哥,要學做飯、做家務,還常常跟他說,以后有了婚姻要體諒另一半,沒有人天生有義務做家務。但卻教育我一個女孩,要努力學習,爭取做到經濟獨立,不依附于別人。
(朱銘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