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 菁
黃 菁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
套路就是程式。京劇就有程式,一個動作代表一個意思,中國畫也講程式,山怎么畫?樹怎么勾?水怎么染?都有一套程式。中國的武術有套路,音樂也有。再看古埃及的壁畫、非洲的木雕、伊斯蘭的細密畫和中國的民間剪紙都有自己的程式。凡是人總結出來的東西都是套路,套路就是某種規律和規則,是前人的經驗積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把經驗濃縮在幾個步驟里面,讓后來的人可以方便操作。也可以說,是多種方式里的最優選擇。
按著規律來做,遵守規則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去了解規律,理解規律。這是教育要做的事,教育就是把總結出來、留存下來的規律和套路傳授給后來的人。所謂上過學的人明事理,知書達理,懂規矩,這是形容一個人有文化、有修養的褒獎之詞。
我們講的傳統就是古人傳下來的規則和套路。語言、文字、語法、讀音就是套路,你必須按套路來說別人才能聽得懂,要不就沒法交流。
套路也可以是一種禮貌和講究。說話開頭里的“先生們、女士們,大家早上好”,告別時說“再見”,這些客氣話和禮貌用語都是說話的“范式”,也可以叫“套話”。套話用好了會讓人舒服,但用得不恰當就覺得很別扭。做人做事遵從某種規矩去做容易掌握,容易被接受。反之就會亂了章法,就叫無法無天了。
話又說回來,人類文明的進步需要經驗的積累,也可以說需要規則和規矩來達成某種秩序,提高獲得知識技能的速度。比如,你有一本教你如何畫素描的書,別人沒有,那你的進步就比別人快。但人的真正進步是在突破上,停留在規矩上不能進步,要想辦法改變規矩,創造出新的規矩,要有自己的新套路。

黃 菁/酒店門口的佛像60cm×80cm
藝術的創造就是造規矩,造自己的套路。破規矩是為了造規矩,或者說,客觀上就造了新規矩了。武俠片上有聲稱無宗無派的,那也是一派。因為誰也脫離不了自身的循環,你不是那個狀態就會是這個狀態,所以,套路總是存在的,就看誰的套路更高級,誰的套路更獨特,誰的套路對后來的人更具有啟發性。
波洛克是一路,羅斯科是一路,安迪·沃霍爾又是一路。京劇里有程派、梅派。書法里有篆、棣、楷、行、草。武術里有武當、峨眉、少林。各成套路和體系,各有規矩和講究。畫家有哪個沒套路的?應該是各有各的主張,各有各的感受,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判斷,各有各的畫法,各有各的講究。你的形式風格面貌就是你自己的各種講究造成的。
學畫要研究規矩,研究套路,研究別人的風格,所以要親自進去,入套子才學得快。傳統中的門派、體系、風格,套路就是一個個“虎穴”。韓羽說得好:你不入虎穴就得不到虎仔子,但進去了又有風險,很多人進去了就出不來了,被老虎吃掉了。韓羽的策略是守在門口,進可攻,退可守,趁老虎不注意,就算虎仔弄不來,弄幾根虎毛也滿足了。
很多人一直沒想好是不是要進去?一個是有沒有膽量進去?一個是有沒有必要進去?所謂出不來就是被迷住了,被別人的套路迷住了,心甘情愿地停留在里面,靠著拐杖不撒手,不愿意自己走路了。
畫畫上重復別人的做法,摹仿別人的風格樣式這叫落套,另外一種是重復自己也叫落套,沒有了新意思,只能炒舊飯,進別人的套肯定沒出息??偖嬕粋€固定的題材,或總是用相同的符號,或總是用那兩三種色彩搭配這算不算重復?
手法可以入套,但意味不重復,趣味要有變化。莫蘭迪、米羅、波洛克、趙無極、林風眠這些前輩,他們都有自己的套路,我們一看畫就能辨認出來。但他們的每一幅作品都散發出不一樣的意味和趣味。有時候趣味相似而意味不同,有時候意味接近但趣味各異。齊白石畫了無數的蝦,看的人似乎沒覺得膩歪。莫蘭迪的罐子來去也就是那幾種高級灰,也沒覺得重復??捎械娜水嫋|西看似變化很多卻經不起再看第二、三幅。到現在我也沒想明白這是為什么,反正說不出道理,當然也無法找到避免重復的秘籍。
曾聽人說過,出現這類問題是因為畫家脫離了生活,脫離了對象造成的??墒俏覀兛词澜缟虾芏喈嫾易鳟嫴]照著對象畫,看來要想不落俗套只能是自己去把握的問題,無法有一個現成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