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杰
(山西路橋第七工程有限公司長治分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為了避免和減弱公路邊坡滑坡造成的安全隱患,保證施工和運營管理安全,應結合邊坡地質情況,通過計算確定治理方案。呼北國家高速公路大寧至吉縣段H19滑坡為中型黃土滑坡,設計采用滑坡體坡腳反壓回填方式處理、高路塹抗滑擋土墻加固[1]等方式進行處理。為了確定加固效果,制定監測方案對樁身水平位移、樁周土壓力和樁身內力進行監測,收集監測數據作為分析邊坡穩定性的主要依據。
呼北國家高速公路山西省隰縣至吉縣段段全長105.834 km,設計采用高速公路雙向四車道建設標準,設計速度為80 km/h,整體式路基寬度為25.5 m,分離式路基寬為2×12.75 m,汽車荷載為公路-Ⅰ級。公路沿線有多處高邊坡存在滑坡風險,本文以H19滑坡(K85+908.500~K86+040段)為例,研究采用鉆孔灌注樁進行滑坡治理[2-3],并對加固效果開展監測分析。
H19滑坡為K85+908.500~K86+040段高邊坡,該滑坡整體呈圈椅狀,滑坡體主滑方向210°,順主滑方向縱長約100 m,垂直主滑方向最大寬度110 m,面積約為1.1萬m2,滑體最大厚11.0 m,體積約為12.1萬m3,屬中型黃土滑坡。
為提高滑坡體穩定性,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滑坡體坡腳采用反壓回填、高路塹抗滑擋土墻加固等方式進行處理。其中K85+985~K86+030段采用鉆孔灌注樁進行加固處理,設計樁徑1.0 m,樁長20 m,樁中心縱向間距為1.5 m,樁頂設置1.2 m寬×1.0 m高冠梁,鉆孔灌注樁采用C35混凝土澆筑,共計19根,H19滑坡處治橫斷面如圖1所示[4-5]。

在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分別布置土壓力盒、鋼筋計和固定式測斜儀,對樁周土壓力、樁身主筋軸力和樁身水平位移進行監測。鉆孔灌注樁共計19根,由于所有鉆孔灌注樁樁長相同、所處邊坡工程地質情況類似,選取6號和13號樁作為試驗樁,在樁周布置土壓力盒,分別在施工和成型階段對樁后、樁前和樁周土壓力進行監測。在鉆孔灌注樁鋼筋籠兩側布置鋼筋計,進行樁身主筋軸力監測。分別在樁頂以下2 m,6 m,9 m,12 m,17 m位置埋設固定式測斜儀,對樁身變形情況進行檢測,土壓力盒、鋼筋計、固定式測斜儀布置如圖2所示。

對埋設在不同深度的固定式測斜儀,收集監測數據計算得出樁身各深度的豎直轉角,進而確定樁身水平位移。由于6號和13號鉆孔灌注樁樁身位移變化規律類似,因此以6號試驗樁為例進行研究,收集數據繪制6號鉆孔灌注樁樁身位移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

分析圖3所示樁身位移變化曲線,樁身各深度水平位移變化規律類似,且隨埋深的增加而減小。鉆孔灌注樁完工后監測初期樁身水平位移變化速率較快,中后期變化速率逐步下降,最終達到穩定階段。最大水平位移出現在樁頂位置,最大值為19.1 mm,樁底附近水平位移基本為零。這是由于鉆孔灌注樁完工前期混凝土強度增長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樁周土體和滑坡體移動的作用下會產生較大的水平位移,樁頂位移變形量最大,隨深度增加不斷減小。隨著樁身混凝土強度的增長,對邊坡土體的支撐作用不斷提高,有效地控制了邊坡土體的移動,樁身水平位移也不斷減小,最終達到穩定狀態。監測期間樁基水平位移有一定的起伏波動,這是由于60 d~90 d降雨量較大,降雨量的增加使邊坡位移增加,進而使樁基水平位移量增大。
樁周土壓力監測是通過埋設土壓力盒,對樁后、樁后和樁間土壓力進行監測,分析鉆孔灌注樁樁周的土壓力分布情況。由于鉆孔灌注樁位于邊坡坡腳位置,僅對樁后土壓力進行監測分析。6號和13號試樁樁周土壓力變化規律類似,因此仍以6號試驗樁為例進行研究,收集土壓力監測數據繪制6號試樁樁后、樁前和樁周土壓力變化曲線如圖4,圖5所示。


分析圖4所示6號試樁樁后土壓力變化曲線,樁后土壓力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監測前期土壓力有所波動,監測兩個月后基本趨于穩定。樁底土壓力較高,樁頂土壓力最小,接近于零。在監測前期邊坡土體移動使樁后土壓力增大,但在兩個月后基本穩定,說明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有效控制了邊坡滑動。樁前為填方路堤坡腳,根據圖5土壓力曲線變化情況,得出在相同深度樁前土壓力較樁后土壓力大,樁間土壓力波動很小,說明鉆孔灌注樁起到了較好的抗滑作用。
將每根鉆孔灌注樁看作一個受彎梁構件,通過收集鋼筋計量測的數據反算確定樁身的彎矩,定義鉆孔灌注樁靠邊坡一側受拉為正彎矩。在鉆孔灌注樁施工和成型階段通過鋼筋計監測樁身內力,計算得出不同深度樁身彎矩值,繪制彎矩值時程曲線。由于6號和13號試樁樁身內力變化規律基本相同,因此取6號試樁為研究對象,繪制6號試樁樁身彎矩時程曲線如圖6所示。

分析6號試樁樁身彎矩時程曲線變化規律,可以得出監測前期樁身彎矩值變化較大,最大值出現在40 d~45 d左右,除埋深18 m以下出現負彎矩以外,其他部位樁身彎矩均為正值,且隨埋深增加樁身彎矩不斷減小。在鉆孔灌注完工初期,由于邊坡防護施工、路基填筑施工等對樁身的擾動影響,樁身彎矩變化較大,后期施工完畢,樁身彎矩基本趨于穩定。監測前期鉆孔灌注樁強度不斷提高,后期樁身與冠梁成型后有效提高了樁體的整體性和抗彎、抗傾覆能力,樁身內力變化和邊坡變形逐步趨于穩定。
結合呼北國家高速公路大寧至吉縣段H19滑坡段鉆孔灌注樁處治施工實踐,選取6號和13號試樁布置監測儀器,對樁身水平位移、樁周土壓力和樁身內力進行監測,收集試驗數據分析邊坡加固效果,得出以下結論:
1)樁身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現在樁頂,樁底水平位移基本為零,樁身水平位移前期變化速率大,而后逐步趨于穩定,說明鉆孔灌注樁成型后有效控制了邊坡滑動變形。
2)樁后土壓力隨埋設深度增加而增加,監測前期波動較大,兩個月后基本穩定,樁前土壓力較樁后大,且樁間土壓力波動較小,說明鉆孔灌注樁可有效控制邊坡滑動,邊坡土體穩定。
3)樁身彎矩值絕大部分為正值,隨埋深增加樁身彎矩不斷減小,前期波動幅度較大,后期基本達到穩定狀態,說明樁身靠近邊坡一側受拉,樁體的整體性和抗彎、抗傾覆能力較好,樁身內力和邊坡變形達到了穩定狀態。
總之,鉆孔灌注樁施作后,樁身成型過程中樁身水平位移、樁周土壓力和樁身內力變化較大,成型后逐步趨于穩定,說明滑坡體滑動變形得到了有效控制,邊坡處于穩定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