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坤
近幾年,腸道健康成為熱門話題。怎么理解腸道微生態(tài)?孕媽媽要不要補充益生菌?如何補充呢?
腸道微生物數(shù)量巨大,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動態(tài)性的特點。大量研究表明,胃腸道微生態(tài)對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且大腦和腸道之間存在雙向交流機制。簡單地說,行為上的改變會導致胃腸道疾病和功能紊亂,腸道菌群紊亂可引起各個系統(tǒng)的疾病,早期干預尤為重要。
備孕女性可以通過健康均衡的飲食結構和合理補充營養(yǎng)素,如葉酸、益生菌等來平衡腸道菌群,為懷上健康寶寶打好基礎。目前,大約有5%的育齡期女性被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表現(xiàn)為肥胖、多毛、不排卵、月經稀發(fā)等癥狀,且多因素導致受孕困難。研究表明,有效補充益生菌有助于提高懷孕概率。有研究團隊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進行了一個探索性的研究,請患者攝入乳雙歧桿菌V9 之后觀察是否定殖以及菌群的微生物群落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菌群改善并通過SCFA(短鏈脂肪酸)、PYY(酪酪肽)、Ghrelin(生長激素釋放肽)的機制表達,經腸—腦軸影響到下丘腦垂體,進而緩解多囊卵巢綜合征,改善激素水平和臨床表現(xiàn),以達到治療的作用。
孕期的腸道健康更為重要,孕媽媽本身可能存在菌群紊亂的問題,并且會有代際傳遞的風險。妊娠期體重增長不合適、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超重、肥胖、便秘、炎癥性腸病等,都跟腸道菌群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正確補充益生菌,既需要我們進行外源性的補充,又需要我們做好全面的健康管理。有研究表明,孕婦細菌性陰道炎與腸道菌群多樣性有關,口服益生菌可提高腸道菌群多樣性,有助于預防或治療陰道炎。妊娠期食用益生菌,還可以預防兒童24 個月的特異性敏感性或過敏性疾病,已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可以提供一些數(shù)據參考。
到了哺乳期,很多喂過奶的媽媽都知道,乳腺炎和產后抑郁是這一時期最容易發(fā)生的。產后抑郁或心情低落跟腸道菌群也有關系。寶寶在一歲之內的常見問題,如咳嗽、肺炎、過敏、功能性腹瀉、便秘、腸絞痛、手足口病、皮疹、皰疹等,跟哺乳期的媽媽也有相關性。哺乳期有效補充益生菌,可以緩解哺乳期媽媽的精神壓力,降低產后抑郁的發(fā)生率,預防和改善乳腺炎,促進產后康復;還可以降低寶寶便秘和腹瀉的發(fā)生,改善嬰兒的濕疹,有利于嬰兒的菌群平衡。
一項研究請7 位哺乳媽媽口服乳雙歧桿菌M8, 持續(xù)8 周。醫(yī)生每周收集母乳、嬰兒的糞便和媽媽的糞便,進行雙歧桿菌分離,再通過基因測序觀察哺乳媽媽口服的雙歧桿菌M8 是否代際傳遞給了寶寶。7 對母嬰樣本一共分離出158 株雙歧桿菌。研究表明,乳雙歧桿菌M8 可以通過哺乳實現(xiàn)母嬰間的垂直傳遞。
綜上所述,在備孕期、孕期、哺乳期,我們都不能忽視腸道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