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琪娟
一、尋求整本書閱讀的價值
葉圣陶先生在《論國文課程的改訂》一文中說:“就學生方面說,在專一時期專讀某一本書,心志可以專一,討究可以徹底。在中學階段雖然只能讀有限的幾本書,但是那幾本書是真正專心去讀的,這就養成了讀書的能力;憑這能力,就可以隨時隨地讀其他的書以及單篇短章。并且,經常拿在手的是整本的書,不是幾百言幾千言的單篇短章,這么習慣了,遇見其他的書也就不至于望而卻步。讀整部的書,不但可以練習精讀,同時又可以練習速讀。如此說來,改用整本的書作為教材,對于‘養成讀書習慣,似乎切實有效的多。”我想,我們都不得不承認整本書閱讀的優勢要遠遠高于單篇短章的文選型教材的閱讀。
二、優化整本書閱讀的教學
(一)教師必須有“內容”
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優化教師的生命質量,教師要進行有效教學,首先自己必須有“內容”。在整本書教學閱讀中,教師必須對整本書有細致的研讀過程,從基礎知識積累、能力水平提升、方式策略構建、精神價值成長四個方面有著清晰的分析和研判,進而確定不同于單篇課文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二)眼中有“人”是前提
教師在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時要做到眼中有“人”。教師在選擇整本書閱讀教材、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一定要與學生的興趣、能力、心理、學習特點等密切相關,從而實現教學的“最近發展區”。
(三)三種課型是常態
1.要求明確,實讀整本書
在我備好各種預案的情況下,通過全體同學充分討論,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出整本書閱讀的學習目標、具體要求、整體計劃、注意事項和評價方式。
(1)利用寒假時間共同讀完《水滸傳》并統一閱讀版本,要求學生做人物梳理卡片,利用互聯網在微信“秀”出自己的閱讀進度和分享自己的人物梳理卡片;
(2)促進學生進一步精讀《水滸傳》,上好一節閱讀示范課,布置精讀閱讀任務、明確閱讀要求、統一閱讀進度;
(3)由淺入深,向文本縱深處挖掘。活動舉例:《水滸》故事擂臺賽;編劇本和角色扮演比賽;舉辦水滸文化活動等等。
2.聲影演趣,樂讀整本書
“在教育上,興趣既與目的有關,又與手段有關;也就是說,興趣既是目標,又是與旨在達到目標的經驗相關的動機力量。”但是,“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容易受到功利化、娛樂化的閱讀風氣影響,對經典作品不感興趣。”因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整本書閱讀的開始。
3.講讀質疑,享讀整本書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設置了每日閱讀打卡活動,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全班同學都準備了一本名著閱讀筆記。還設置了課前5分鐘演講,讓學生按照章回與同學共讀分享,演講的內容由概括與質疑組成。
實踐證明,積極推進整書閱讀可以有效解決閱讀中的不良現象。當然,這一課程形態還處在探索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路任重而道遠,在明確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才能為語文界的同仁不遺余力的努力和付出注入不竭的動力,我們要努力推動整本書閱讀以課程化的形態出現在學校教育中,從而幫助學生真正提高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