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行 石鳳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探索初中語文開放性作業設計,自然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開放性作業是要設計出符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我選擇作業,鞏固知識,達到學習目標,這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設計出科學的語文個性化開放性作業,不僅可以鞏固所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點燃創造思維的火花,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培養他們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開放性作業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把學生置于一個動態、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1.激發想象力類作業
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學《變色龍》,安排學生通過合理想象,續寫“警官奧楚蔑洛夫路上偶遇將軍的哥哥”的場景,淋漓盡致地表現警官奧楚蔑洛夫的見風使舵、媚上欺下、阿諛奉承的性格,提高學生的文本體驗與解讀能力。
2.自主設計的語文活動類作業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因而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強調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實現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渡。因此教師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自主性作業,讓學生針對自身情況進行選擇,以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精神。期中考試后,讓學生自主設計方式,完成對語文成績的反思。
3.給學生體驗機會的生活型作業
顧黃初先生《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中指出:“要謀求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閉在四壁合圍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課本上,恐怕很難求得突破性的進展。語文是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頻繁運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學生掌握好語文工具,我們的思想要向廣闊的生活審視?!边@番話為我們指明了設計語文生活化作業的方向。教學中教師要有意擴展學生的活動時空,進行語文生活化的作業設計,使師生自然擺脫語文作業形式主義和機械煩瑣的狀態。
教學中,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觀察作業,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例如,當春天到來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校園里各種植物的變化,并把它們記錄下來,從中感受春天的變化。這樣的作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給學生交流機會的合作型作業
(1)與同學合作。例如,學《賣油翁》時,讓學生將之改為課本劇,學生選自己最喜歡的角色扮演,其他學生做“群眾演員”。完成作業過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交流中學會了合作,在合作中學到了知識,對課文內容加深了理解。
(2)與家長合作。結合教材給學生布置一些需要和家長合作完成的作業。這類作業具有濃濃的“親情感”,所以學生在完成時既可以學到知識,又能增進與父母的感情。
5.設計自主型作業,給學生選擇機會
倡導自主型作業,使學生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由學生來設計作業。例如,教學《黃河頌》時,布置個性化作業:請大家發揮特長,做一個介紹母親河的作業,內容形式不限。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幅關于母親河的圖畫,或找幾幅關于黃河的名家字畫進行介紹;擅長音樂的同學,可以收集關于黃河的歌曲、民謠,并學唱;愛好文學的同學,可以收集有關黃河的古今詩詞、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俗語、諺語、成語等,并寫一篇贊美黃河的文章。這樣的作業,因可根據特長自主選擇,因而使學生產生了成功的愉悅,感受到了作業的樂趣。
初中語文開放性作業設計的探索,促進了教學觀念的轉變,改善了陳舊、低效、束縛個性的傳統初中語文作業方式,轉變學生消極、被動的作業方式,構建起學生積極、自主的作業方式,讓語文作業不再是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