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年首個特展“異彩紛呈:古代東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藝術”開幕式于2022年3月1日隆重舉行。
2022 年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際,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以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所藏325件套世界古代玻璃為基礎,又得到中國多家文博機構的藏品支持,舉辦本次特展,共展出約360件套古代玻璃藝術品。其中,“異”則包含了古代玻璃的“異域”“奇異”“珍異”“神異”等多種屬性和內涵。本展以時間為軸共分“孕育與初生”“傳播與融合”“綻放與輝煌”“西方與東方”四個單元,通過玻璃物質材料,以期展現人類的古代世界文明史、科技發展史、藝術史和貿易交流史的相關內容,從中窺見東西文明交流互鑒的現實意義、以及中華文明的博大包容性與偉大創造性。

“青年策展人計劃”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的年度學術品牌項目,自2014年創立以來,“青策計劃”已助力四十余位青年策展人,實現了18場展覽。他/她們通過在PSA的實踐快速進入公眾視野,一舉邁入廣闊的國際舞臺;而誕生于這里的一些策劃方案,也正在形成可持續的研究和展示項目。繼2020年以線上形式呈現之后,“青策計劃2021”在今年回歸實體空間,是青年策展人們在如今不確定的社會、文化、媒介交織的生存處境之下,對于“策”與“展”的深入思索與反應。

本次展覽不僅是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在中國大陸的首次個展,也是他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大規模回顧巡展的一站。本次展覽由余德耀美術館和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LACMA)策劃,并與奈良美智和策展人吉竹美香(Mika Yoshitake)緊密合作,將全面回顧藝術家跨越37年的多產的藝術生涯,呈現70多件重要繪畫、雕塑、陶瓷、裝置以及700多幅紙上作品,包含大量首次展出的手稿。
奈良美智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刻畫的肖像深入人心,從眼神凌厲、隱約不懷好意的人物,到懸浮在夢境般景色中的頭像和人像,奈良美智的作品反映了藝術家與內在自我的坦誠對話。展覽將回望賦予他靈感的關于音樂、文學、童年的記憶以及在德國求學和生活的經歷,追溯他在亞洲和庫頁島的文化根源,以及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現代藝術元素。

本次展覽是森的·美術館自2021年6月開館以來最大規模的藝術家群展,以“川渝”兩地藝術互動為主,探討藝術創作中“人像”的多種形式。展覽精選何多苓、龐茂琨等20位藝術家的作品約112件,以繪畫作品為主,同時包含豐富的裝置、雕塑、攝影、影像等作品。

展覽集合了不同時代的作者們基于丹東進行的小說、詩歌、繪畫、攝影、影像、裝置等媒介的創作,既有丹東籍作者的內部視角,也有非丹東籍作者的他者觀察。這里有你對于丹東的一切想象。

展覽"人工智能的兌現∶卑棄與救贖"分為兩部分,試圖對人工智能的認識論局限性提出問題,也旨在含蓄地質疑企業利益和地緣政治所渲染的對人工智能及其工具效用的無節制的樂觀態度。
同時,展覽展現藝術家是如何想象以人工智能來探索一個擁有宇宙政治意識的生態環境,以及一個處于共同體中的、共生的后人類前景。
展覽的兩個版本希望讓公眾認識到超越基干屏幕的、以圖像為中心的人工智能藝術實踐,這樣的范式往往一方面將人工智能簡化為預設的視覺慣念,另一方面也與當下人工智能的商業前景為伍。

2022年洛杉磯弗里茲藝博會將在比弗利山莊舉辦,展覽將有近百間國際畫廊共襄盛舉;在東岸的紐約弗里茲,將在2022年5月18日至22日舉行。

這屆雙年展將探討“處理如可持續發展、自然權利、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原住民的知識、作為生存手段但同時也是殖民地經營之助推器的水路等問題。”同時為了減少雙年展對環境造成的負擔,策展團隊在策劃過程中將盡力把國際旅行降到最少,通過同行間的國際合作網絡、在本地(重新)制作作品,以及跨機構合作等來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展覽以墨西哥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利奧諾拉·卡林頓(1917—2011)的手繪童書《夢想之乳》作為命名。透過卡林頓的作品可以發現一個充滿各種可能與多元性的世界。源自她因戰爭流離失所,試圖掙脫家庭束縛、身份和性別,“夢想之乳”暗示通過女性的堅毅無窮的力量,也能帶來未來的巨大改變。

主 編:易英
ISBN:978-7-5718-1105-1
出 版: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河北美術出版社
發 行:河北美術出版社
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出品人:陸明宇
總策劃:田忠、石改清
策 劃:趙炎、呂旭峰、朱橙
出品策劃: 萬管藝術空間、紫禁太和(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徐濱、趙小明
責任校對:李宏
特約編輯:孫崢、范萍萍、符周陽
裝幀設計:易祖強
內文排版:譚勤
定價:168.00元

作 者:[美]艾倫·索卡爾(Alan Sokal) [比]讓·布
里克蒙(Jean Bricmont)
譯 者:蔡佩君
ISBN:9787308216982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啟真館
副標題:后現代知識分子對科學的濫用
原 作 名:Fashionable Nonsense: Postmodern Intellectuals' Abuse of Science
出版時間:2022年3月
定 價: 82.00元
《時髦的空話》一書作為“索卡爾事件”的引爆者索卡爾本人在此次事件后的直接回應性作品,可堪稱這次影響深刻而持久之事件中的核心文本之一。本書具有極強的參考價值,能夠幫助讀者直觀而全面地了解此次事件。同時,索卡爾與布里克蒙本身即是物理學、數學教授,有極強的科學專業性,他們對后現代主義的解讀具有其獨特的科學視角和思考。

作 者:[意]羅伯托·埃斯波西托
譯 者:邰蓓
ISBN: 9787570220595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副標題:從身體的視點出發
原 作 名:Persons and Things: From the Body's Point of View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定 價:38.00元
從一開始,我們的文明就建立在嚴格、明確的人與物的區別之上,建立在人對物的工具性支配之上。這種對立源于古羅馬,并延續至整個現代社會。在我們當下的全球市場中,產生了越來越多的關于人與物的矛盾。羅伯托·埃斯波西托以其一貫的嚴謹態度,認為存在著一條從這一悖論中解脫出來的路徑,這條路徑由建立在身體上的新觀點構成。無論是人還是物,身體都成為重新思考支配我們哲學、法律和政治詞匯的概念和價值觀的決定性因素。

作 者:[美]戴安娜·克蘭
譯 者:熊亦冉
ISBN:9787544789608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副標題:服裝中的階級、性別與認同
原 作 名:Fashion and Its Social Agendas:Class,Gender,and Identity in Clothing
出版時間:2022年2月
定 價:68.00元
本書是美國著名文化社會學家戴安娜·克蘭關于時尚和著重選擇及其對社會身份認同所造成的影響的重要論著。戴安娜·克蘭通過對比英國、法國和美國從19世紀到20世紀的服裝變革,深度探究了服裝在社會生活中所代表的意義。階級的不同確實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著裝選擇,但隨著時尚的發展進化,潮流的創造不再是簡單的自上而下,下層階級的服裝也開始影響到中上階級的著裝選擇。這種更多層次的時尚流通,也為服裝的社會意義帶來了更多的變化。

主 編:薛龍春
ISBN: 9787301314418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培文
出版時間: 2022年1月
定 價:98.00元
近年來,圖像漸漸成為不同領域學者共同處理的材料,藝術品收藏與鑒定的歷史研究也成為許多人共同關心的課題。收藏與鑒定,不僅涉及到具體藝術品的甄別、傳播與交易,它的裝潢、包裝、買賣、運輸等環節,也獲得不同程度的關注。無論是一件作品的遞藏,還是一部書畫著錄,無論是個體的藏家,還是一個時期的收藏全局,其脈絡與意義都需置諸具體的歷史情境中加以探求與解讀。惟有如此,收藏活動才能與更廣泛的歷史發生聯系。同時,除了提供“真品”,鑒定過程中發現的“偽作”所產生的動機與知識結構,也是理解過往人心、經驗與觀念的有益材料。而鑒定與收藏的之間所形成的張力,還能發展出關于品味、價值觀以及文化策略等方面的新議題。
2017 年 9 月,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以及亞洲文明研究中心主辦“中國藝術的收藏與鑒定”工作坊,本書收入工作坊的論文和討論,以期深化中國藝術收藏與鑒定的歷史研究。

作 者:[美]巫鴻
ISBN:9787108072870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副標題:走近莫高窟
原 作 名:Spatial Dunhuang: Approaching the Mogao Caves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定 價:149.00元
近一個世紀之前,陳寅恪先生在《陳垣敦煌劫余錄序》中寫道:“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如果百年之前的情況是敦煌文獻和敦煌藝術的新材料將引出新的研究問題,今天的情況則是經過幾代學人的積累,基礎性調查和材料整理已相當充盈,需要更多以研究中產生的新問題帶動對材料的再發掘。巫鴻的這部新作通過“空間”這一角度,調動讀者自身經驗,從敦煌城一路向西,來到鑿有數千洞窟的鳴沙山;面對撲面而來的崖壁展開歷史想象,并以人的身體為尺度,進入不同時期的洞窟空間,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質和參觀方式的明顯變化。在洞窟中,身體參與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畫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最終目光視線落在單幅畫面上,進入畫面內部空間,完成精神層面的觀看意義。因此,書中雖然廣泛借助和征引了關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卻試圖從新的層面顯示它們的意義,激發讀者調動自己的身體和眼睛,在閱讀中開啟一趟敦煌莫高窟的歷史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