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類案事實相似性判斷中“類”之確定性考量

2022-04-27 02:34:38張程財
關鍵詞:案例法律

張程財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為解決法律適用分歧、統一司法裁判尺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20年7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統一法律適用加強類案檢索的指導意見(試行)》,將“基本事實、爭議焦點、法律適用問題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作為類案的識別要素。何為類案?如何確定不同案件的異同點?如何識別案件基本事實等問題?司法實踐中都存在模糊認識。類案同判既需要指導性案例、審判監督管理、類案檢索及其程序規范的外在約束機制,更依賴于裁判者對法律統一適用形成內在約束的共同裁判思維、司法價值觀和法律方法。①參見房文翠、陳雷:《法律適用的內在約束力研究——以法律方法為視角》,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1年第4期。選擇事實相似性判斷作為視角的主要理由在于:一是事實相似性判斷是已決類案得以適用的前提,具體個案之間由各種“交叉重疊”的相似性關聯組成一系列“案件群”,兩個案件之間的事實相似性程度決定了前案裁判要旨的適用與否;二是事實相似性判斷涉及法官類案裁判的思維范式、價值判斷和法律推理等技術運用。本文從類案運用中的事實相似性判斷切入,探究法官在辦案過程中適用類案的問題與方法,為識別在法律上具有比較意義的事實勾勒譜系并提供可操作性指引。

一、事實在類案確定中的影響

隨著指導性案例發布、裁判文書上網公開機制的推行,訴訟參與人運用判例支撐和強化訴訟主張的現象悄然勃興。案件事實比較點的選擇應有法律依據,并受方法論規程的約束。①參見王彬:《案例指導制度下的法律論證——以同案判斷的證成為中心》,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7年第3期。司法實務中,類案的參考性通常基于特定案件的具體情形、法官對法律的理解以及據此形成的心證不同而各異。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指導案例”“類案(不)同判”為關鍵詞搜索相關案件作為樣本,對事實在類似案件確定中的描述如下:

(一)核心事實認定失度

案例一:原、被告簽訂的合作協議顯示,原告按照被告合作平臺關于訂單配送的流程和結果標準開展送餐服務,送餐所需車輛等由原告自行購買。美團騎手App由原告掃碼注冊,上線、下線、接單及轉單等操作均由原告在App上完成,原告可在美團App選擇上下線時間,選擇是否承接訂單,也可進行訂單的轉單操作。原告報酬按照接單數量核算。法院判定,原、被告之間并不具有勞動關系的本質屬性。②參見邱龍訴天津吉城美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勞動爭議案,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20)津01民終3721號民事判決書。

案例二:被告的經營范圍為代購服務、取送貨服務、代繳費服務等,被告在經營期間與美團合作并簽訂《美團外賣配送服務協議》,后被告于2018年12月5日招用原告從事美團外賣送餐工作,工資由被告核實后按單計酬并發放。在原告工作期間,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原告于2019年4月9日發生交通事故,被告于2019年6月1日出具務工證明,證明其單位員工劉淑賢自2018年12月5日至其單位工作,該員工因發生交通事故自2019年4月9日起一直未到單位上班,其單位未發放請假期間工資,該員工在職期間每月工資為3500元以上。法院判定,原告與被告存在事實勞動關系。③參見劉淑賢訴葫蘆島市連山區飛毛腿便民服務有限公司勞動爭議案,遼寧省葫蘆島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遼14民終1558號民事判決書。

評析:案例一和案例二均涉及外賣騎手與互聯網平臺之間的關系認定,基本案情一致,但法院作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在案例一中,法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合作協議非勞動合同,雙方并沒有達成建立勞動關系的合意;從實際合作模式看,勞動者和用工單位之間無人身依附性。在案例二中,法院認為被告與原告雖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原告系被告招用并受其的管理,從事按單計酬的美團外賣送餐工作,該工作是被告業務的組成部分,務工證明也佐證原告系被告公司員工。因此,原、被告已構成事實勞動關系。

司法實務中,人格的從屬性、經濟的從屬性和組織的從屬性是認定勞動關系的核心事實要素,以某一要件不具備就否定勞動關系或以具備某一要件就將用工關系認定為勞動關系均有失公允。

(二)對比標準選擇失界

案例三:指導案例24號確定了受害人特殊體質不屬于減輕賠償責任情形的“蛋殼腦袋”規則,包括特殊體質、非過錯認定、事故責任、因果關系、案件性質等多個裁判比較點。在禹偉華與王海瑞健康權糾紛案①參見禹偉華訴王海瑞健康權糾紛案,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遼民再31號民事判決書。中,法院認為審理侵權責任糾紛案件不僅應分析責任成立因果關系,還應分析責任范圍因果關系,禹偉華在事故發生時即患有“左膝關節退行性變”(左脛骨髁間隆突變尖、髕韌帶骨化等),事故損傷是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發生的損傷,為次要或輕微作用,只起到加重作用,此與指導案例24號的情況不同(見表1)。

表1 案例三與指導案例24號比較點對比

評析:比較點是法官基于對法律規范或裁判規則的理解而在基本案情中提取的關鍵事實,類比的有效性取決于比較點的選擇,以比較點為基準區分待決案件事實與已決案件事實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判斷相似性的事實基礎。②參見張騏:《論類似案件的判斷》,載《中外法學》2014年第2期。司法實踐中,比較點自由裁量空間過大,不同的法官可能基于利益權衡、法律理解等因素擇取不同的比較點進行論證或對相同的比較點進行不同解讀,由于釋法個體差異的不可調適性可能導致類似案件定性分歧或裁量偏差,類案同判似乎成了一個“虛構的法治神話”。③參見周少華:《同案同判:一個虛構的法治神話》,載《法學》2015年第11期。

(三)邊際事實評估失位

案例四:于歡故意傷害案的一、二審判決差異顯著,其原因就在于一審判決未能完整地考慮邊際事實,對非法討債行為的性質定性出現偏差,二審判決基于被害人實施嚴重貶損他人人格尊嚴或者褻瀆人倫的不法侵害行為,以防衛過當予以改判,實現了天理、國法、人情的有機融合(見表2)。④參見于歡故意傷害罪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魯刑終151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

表2 于歡故意傷害案一、二審事實比較

評析:法律上不存在可以嚴格涵射事實的規范,審理案件不僅要準確認定案件的核心事實,還要注意把握案件中出現的對法律適用具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社會背景、前因后果、傳統文化、民情風俗等邊際事實。邊際事實作為價值判斷的“因子”,是評判社會效果不可忽視的因素,通過邊際事實的認定,可使裁判說理與社會公眾形成共識。實踐中,法官在類案認定過程中更關注待決案件與已決案件之間的單向核心事實比對,較少關注能夠反映矛盾糾紛性質、社會影響程度、公眾道德評價等邊際事實。

(四)事實相似性判斷論證失范

1.回應規則混亂

案例五:上訴人主張,本案與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申字第1363號民事裁定屬于同類案件,案情也高度相同,一審法院作出的審判結果與該生效民事裁定確定的法律適用原則和標準存在明顯分歧,一審法院應當向最高人民法院審管辦提出法律適用分歧解決申請,待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對法律適用分歧做出決定后參照執行,或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確定的法律適用原則或者標準判決。法院認為,(2014)民申字第1363號民事裁定書以及(2013)皖民一終00089號、(2012)亳民一初字第00029號、(2012)鹽商終字第0165號、(2011)響商初字第0342號民事判決書均系法院裁判文書,其認定事實及裁判結果均與本案事實無涉,上述證據與本案不具有關聯性。①參見東陽市海強電聲配件有限公司訴杭州再博貿易有限公司、賈馮祥、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瑞安市支公司、劉家超、劉力、謝玉標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浙07民終6783號民事判決書。

評析:該類情形中,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往往將在先判例作為證據或者法律適用的參考資料提交法庭,法官通常不對在先判例的參考價值發表意見,或者運用證據規則予以排除適用。當事人提供的類案雖以“證據”形式提供,但本質上并非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對其不進行事實比對,而僅以證據規則予以否定,有失偏頗。

2.缺乏必要論證型

案例六:上訴人主張,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申1451號案例裁判規則,本案系建設用地使用權糾紛,非民間借貸法律關系,雙方對違約金的約定具有督促守約和懲罰違約的功能,同時體現了國家維護國有土地交易市場正常秩序的意志。因此,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按照日繳納違約金于合同有約、于法有據,一審法院認定違約金過高并予以調整是認定事實錯誤。法院認為,(2019)最高法民申1451號民事裁定書并非是指導案例,不能作為裁判規則使用。同時,本案的事實,即合同內容與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一案的合同內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該裁定的結論意見亦不能作為本案的證據案例使用。①參見大石橋市自然資源局訴營口弘泰祥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案,遼寧省營口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遼08民終1188號民事判決書。

評析:該類情形中,不論是參考還是排除類案適用的案件中,法官大多沒有運用法律推理方法對適用或偏離裁判要點予以闡明,或者對解釋對象與推理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差異,影響了類案同判的實際效果。

二、類案確定中事實相似性判斷差異的成因

(一)事實識別標準模糊

一方面,案件事實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司法裁判過程中的案件事實并不是生活事實,而是無限接近生活事實的具有法律規范意義的裁判事實,如民事侵權案件中的因果關系、主觀過錯等核心事實,刑事案件中決定行為性質和影響量刑結果的事實。包括指導性案例在內的判例并沒有明確案件的核心事實及具體的事實要素,比對哪些事實需要法官進行識別和提取,案件事實之間相似處和相異處的重要性取決于法官的自行決斷。因此,事實相似性識別必定帶有法官主觀判斷因素。從認知心理學視角分析,事實判斷本質上是對案件所有信息進行裁剪的過程,法官已有的司法理念、知識結構和生活經驗等前見都可能在裁判事實建構過程中產生偏差,②參見資琳:《案件事實認定中法官前見偏差的修正及控制》,載《法商研究》2018年第4期。故對類似案件的認定產生分歧。另一方面,每個案件除了涉及法律規定和邏輯之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社會結構。③參見[美]唐·布萊克:《社會學視野中的司法》,郭星華譯,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5頁。不同的社會背景下,案件所蘊含的時代意義、利益訴求、道德評判不同,故需要法官考慮案件產生的價值理念、政策背景以及裁判結果可能產生的社會評價等情況。

(二)案例區別技術不足

案例區別技術在相似性判斷中發揮著“支點”作用,“類案同判”也意味著“不類似案件差異裁判”,區別技術要求法官在選取案例與待決案件事實比較點的基礎上進行比對,在符合相似性要求的情況下,提取在先判例中的裁判規則處理待決案件的問題;反之,根據不同的事實及情境因素,作出差異化判決,并給出差異化判決的實質理由。盡管我們已推行指導性案例制度,并建立了類案檢索和法律適用分歧解決機制,但缺乏輔助相似性判斷與規制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配套規定。案例區別技術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仍處于自發探索階段,對于如何比較待決案件和類案判例的相似性、如何區別案件核心事實與邊際事實、如何對案件相似性展開說理和論證、如何提煉和援引先例裁判規則等問題,實務界尚未達成共識,給裁判者留下了自由操作空間。①參見孫光寧:《區別技術在參照指導性案例之司法實踐中的應用及其改進》,載《法學家》2019年第4期。在當事人、訴訟參與人提交的類案范圍較廣,參考價值亦不明晰的情況下,法官普遍不愿意釋明對相關案例的真實意見。

(三)事實相似性判斷方法不統一

事實相似性判斷并不是單純的事實比較,而是在事實與規范之間循環往復的邏輯作業。這一過程往往是多種法律方法的融貫性運用,包括類比推理、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三個階段。類比推理即確認待決案件與已決案例之間事實的相似性和相異性,并比較相似與相異的重要性;歸納推理即從先例中提煉出裁判規則;演繹推理即將相關裁判規則適用于待決案件。②參見劉風景:《司法案件間“家族相似”理論述評》,載《法律方法》2014年第2期。先例裁判規則和核心事實之間的連接并不簡單而明確,需要法官在司法過程中對事實與規則之間的連接因素進行法律論證和推理。這一過程體現了法官的主觀能動性和個體價值判斷,如果不遵循一致性的思維規則、共識性的法律知識、規范化的法律技術去識別案件事實與解釋法律適用,就會出現不確定的裁判結果。

三、事實相似性判斷的可視化解析

“類案同判”由判斷待決案件與已決案件是否屬于“類案”這一認識活動和對待決案件作出與已決案件“同判”這一實踐活動共同組成。在此意義上,對于“類案”的識別和確定尤為重要。通過解析案件事實的顯現狀態,可以為類案中的“類”之確定性提供基礎。

(一)機理剖析:類案中的事實識別標準

類案中的事實判斷是一個多維度解構過程,一般涉及三個層次:首先,需要法官從包含諸多事實的基本案情中篩除對案件不會產生影響的邊緣事實;其次,提取與案件所要解決的爭議相關、被已決案件證成裁判規則的核心事實作為類案判斷的基準;最后,識別對案件裁判有影響的邊際事實,逆向推理排除疑似案件(見圖1)。

圖1 類案中的事實多維度解構

1.邊緣事實的篩除。案件中的事實要素涉及方方面面,有些事實要素的替換并不改變裁判結論,類案判斷要選取與案件爭點具有相關性的事實要素。③參見高尚:《司法類案的判斷標準及其運用》,載《法律科學》2020年第1期。因此,事實識別首先需要剝離對案件不會產生影響的邊緣事實,包括受當事人情緒影響的主觀判斷、局部和枝節意義的爭議等。可以采用從客觀事實、待證事實到證據事實的識別過程。其中,客觀事實是事件發生時所有客觀存在的事實,包括糾紛來龍去脈的所有事實;待證事實是案件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包括當事人提出的“奇葩訴求”和“冗繁敘事”;證據事實主要是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裁判需要確認的、有證據能夠證明的事實。在這一過程中,使用法律構成要件的標準,對不需要采用法律或不適宜采用法律來規范的自然事件和生活事實予以剝離;使用證據規則對沒有證據證明的非證事實不予認定,僅留下證據事實。

2.核心事實的提取。根據司法“三段論”模式,法律規范構成要件所描述的事實類型是核心事實,如果案件事實能夠歸屬于核心事實的特定類型,則發生該核心事實所特定的法律效果(權利的發生、妨礙、消滅、阻止)。①參見黃澤敏:《案件事實的歸屬論證》,載《法學研究》2017年第5期。核心事實是通過對事物本質的提取建構的類型化事實,是判斷法律規則所評價事實與具體案件事實的參照系。核心事實關系到已決案件的裁判規則在什么樣的事實樣態下應當被參照,是案件后續演繹分析、法律解釋的基礎。因此,核心事實必須是與爭議問題不可分割、具有內在結構性聯系的要件事實,能夠被涵攝進“三段論”之小前提,并對裁判規則適用產生實質影響。②參見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司法責任制背景下統一法律適用標準研究》,載《中國應用法學》2020年第5期。例如,汽車、火車、飛機等屬于不同的交通工具,但均可以抽象為物權法中的特殊動產;債務人的死亡賠償金能否清償其生前債務,即是從各類案件中提取出的核心事實。

3.邊際事實的識別。事實相似性判斷模式的重點在于審查類似案件中如何權衡事實與法律、價值的關系。邊際事實作為法律規范之外的考量因素,多存在于公眾關注度高的情理型疑難案件中,更依賴于經驗法則和價值判斷。在判斷待決案件是否與當事人提供的同類案件相類似時,要對影響個案裁判結果和效果的邊際事實充分考慮,比對邏輯證成,運用后果考量的逆向思維檢驗裁判結果的實質正義性和社會接受度。因案件中的共性因素變化導致判決結論異化時,法官可采用后果考量對裁判標準予以調適,增強裁判的說服力,以使判決結果與社情民意相契合。

(二)方法推演:事實相似性的判斷

在事實進行上述識別后,相似性的判斷可以分為如下三個步驟:首先,比較已決案件與待決案件核心事實之間的相似處和相異處,這一過程屬于類比;其次,分析待決案件與已決案件核心事實之間相異特征和共性特征各自的權重;最后,如果待決案件與已決案件核心事實之間的共性特征在整體上壓倒相異特征,再通過邊際事實逆向檢驗是否需要排除事實相似性的認定。概括來說,事實相似性判斷可以歸納為“類比識別+分析異同權重+邊際事實逆向檢驗”的范式(見圖2)。

圖2 事實相似性判斷過程概覽

1.類比。雖然案件事實類比是以類比推理為其主要判斷方法,但案件事實類比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邏輯推理過程,不能僵硬地套入推理公式,而是要在推理的過程融入習慣、倫理道德、司法常識進行綜合判斷。需要指出的是,在對比較復雜的類似案件事實判斷的時候,需要借助一定的推理規則來輔助類案事實的判斷。

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將皮包存放于超市的自助寄存柜中,購物出來后發現存放于自助寄存柜中的皮包消失。超市對消費者寄存于自助寄存柜中的丟失物沒有失職疏忽的責任,消費者也不存在疏忽。爭議的問題是:消費者將自己的財物存放于超市設置的自助寄存柜中,其與超市形成的是何種法律關系?

兩案相似點:一是主體均是需要存包的消費者。超市存包案中,消費者將貴重物品存放于自助寄存柜中;賓館存包案中,消費者也就是房客將貴重物品存放于房間里。二是兩案均存在合同關系。不同點:雙方在是否達成保管合同的意思表示上不一致。超市存包案中,超市提供了兩種寄存方式,一種是人工寄存,一種是自助寄存,自助寄存柜中印制著“貴重物品不得寄存”等字樣,這表明超市不愿意對柜中物品進行保管。

2.分析權重。權重的衡量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通常兩個事物的相同屬性越多,它們就越相近,推出結論的可靠性就越高。在事實比對的情境下,兩個案件事實相似點越多,給出相同裁判結論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二,前提事物的屬性與其推出結論的聯系越密切,目標事物推出相應結論的可靠性就越高。如果已決案件中類似要素與裁判結論的聯系越緊密,待決案件獲得同樣處理的可能性就越高。第三,可以通過發現和結論相矛盾的屬性,以預防不正確結論的得出。如果待決案件中存在某個否定結論的要素,那么類似結論也就不能被推導出。其中,第一點在于相似點數量上的比對,第二點側重于案件要素實質性質的衡量,第三點主要涉及下文的邊際事實的逆向檢驗。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權重衡量,不能單純以數量的多寡來認定,有關的比對識別無不是將案件事實投射于法律規范之上,從法律適用意義和價值判斷角度進行甄別。案件并非事實的簡單疊加,司法裁判亦不似烹飪般只需要加入食材和配料就可以成就一道菜品。某些事實之所以成為核心事實是因為其被法律規范、已決案件、法律原則和規則等賦予了法律上的意義,而核心事實相同點及不同點重要性的比較亦體現了法律價值判斷上的取舍。

因而,需要對類比之后得出的共性特征和相異特征進行分級。可以在共性特征和相異特征內部分別再細分核心要素和非核心要素。結合類案識別的特定需求,核心要素在識別匹配的次序上應當優先于非核心要素。以“無效保證合同是否適用保證期間”這一法律爭議為例,核心要素應為裁判法律依據及案由之類似,在此時的事實相似性判斷中,一個在裁判文書說理、法條援引部分中體現了裁判依據事實相似的類似案件,即與保證期間適用相關的事實,其匹配程度遠遠優先于一個在非核心要素部分類似的事實,如保證合同無效的事實等。如果待決案件與已決案件核心事實之間的共性特征在整體上勝過相異特征,則進入邊際事實的逆向檢驗;如果待決案件與已決案件核心事實之間的相異特征在整體上勝過共性特征,則可以判斷待決案件和已決案件并不屬于同類案件。

以指導案例24號及其后判案件為例。在徐銀花、林芬芬等訴胡鵬、鄭小珍等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中,胡鵬駕駛鄭小珍所有的轎車與林法根駕駛的電動三輪車發生碰撞,造成林法根受傷,交警認定雙方對事故負同等責任。林法根入院診斷顯示:脛骨骨折、血吸蟲肝病、門靜脈高壓、脾臟切除術后等。后醫院對其實施骨折復內固定術,術后因暴發性肝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凝血死亡。林法根家屬起訴胡鵬等人及保險公司要求賠償。被告答辯稱交通事故導致的外傷對林法根的死亡系誘因,主要是其自身疾病及醫療過錯造成,應適用參與度減輕被告責任。①參見徐銀花、林芬芬、林奮飛訴胡鵬、鄭小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市分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人民法院(2014)衢柯交民初字第82號民事判決書。

該案與指導案例24號核心事實的相同點有:一是均為交通事故;二是受害人個人體質對損害后果造成影響。兩案的不同點是:一是指導性案例中受害人無過錯,徐銀花案受害人對交通事故負有50%的責任;二是徐銀花案受害人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了醫療損害。因此,法院認為:被告胡鵬的侵權行為及林法根在交通事故中的違法行為均與林法根的死亡存在因果關系,被告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醫院的醫療損害行為亦與林法根的死亡存在因果關系,故醫院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雙方已調解);林法根生前患有血吸蟲肝病、門靜脈高壓,脾臟切除,該特殊體質確與其死亡產生作用,但其特殊體質并不屬于侵權責任法中的“過錯”,是受害人身體的一種客觀情況,不能認定為一種應受譴責的主觀心理狀態,在法理上與其死亡不具有因果關系,因此根據醫療損害及林法根交通事故中的過錯對被告賠償責任比例予以扣減。盡管法官沒有在裁判理由中明確對指導案例24號進行援引比對,但可以看出,該案與指導案例的兩處不同至關重要,與損害結果之間構成了法律上的因果關系,阻斷了類似于指導案例的被告承擔全部責任的裁判結果。當然,如果僅從個人體質對損害后果的影響上看,該案事實上又遵循了指導案例的裁判規則。

3.邊際事實逆向檢驗。判決不是法律的精準復寫,司法過程也不是三段論的簡單操作,事實和法律都因主體的因素而變得復雜和多元。司法現實主義要求對以往生效裁判中形成的審判經驗、價值考量、公共政策等因素進行參照。①參見胡田野:《論司法案例研究與法官裁判思維的養成》,載《人民司法·應用》2018年第13期。因此,需要建立邊際事實的逆向排除規則,對不同要素進行分析,確保不存在推翻類案識別特征等足以排除適用的情形。如果存在邊際事實,或者存在其他因素需要排除類案適用,則需要進行充分說理以提高裁判說服力和可接受性。

(三)實例演示:“類比+分析權重+邊際事實逆向檢驗”

上述事實相似性判斷的可視化解析(見圖3):

圖3 事實相似性判斷可視化解析圖

對于事實相似性判斷,以指導案例24號與后判案件楊福生、王淑華訴劉靜、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柳河支公司、柳河縣公路運輸工程總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以下簡稱“王淑華案”)之比較作為實例。

在王淑華案中,劉靜雇傭的司機因夜間駕駛沒有保持安全車速,撞到楊福生、王淑華,并導致兩人傷殘,交警認定司機承擔事故全部責任。經鑒定,王淑華為三級傷殘,傷殘等級及交通事故受傷參與度為25%,護理依賴程度為大部分護理依賴,損傷參與度為25%。與指導案例24號有關的爭議焦點是:王淑華的身體狀況是否屬于減輕侵權人賠償責任的法定情形。①參見楊福生、王淑華訴劉靜、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柳河支公司、柳河縣公路運輸工程總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吉林省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吉05民終1078號民事判決書,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吉民申274號再審審查與審判監督民事裁定書。兩個案件有關事實列舉比對如下(見表3):

表3 王淑華案與指導案例24號事實比對

可以看到,圍繞案件爭議焦點和指導性案例裁判要點的核心事實有交通事故、受害人無過錯、受害人存在個人體質因素、個人體質影響到損害后果。至于具體侵權人的身份、受害人人數、具體損害后果等與該爭議焦點及裁判要點無關,因此不屬于核心事實。對兩個案件核心事實進行比對發現,交通事故、受害人無過錯兩項事實相同。不完全相同的是,兩案中受害人個人體質對損害后果分別有25%及75%的影響,受害人中一個是年老骨質疏松,一個是原患有腦血栓。如果這兩個事實判定為相似或非關鍵事實,則王淑華案應參照24號指導案例。在指導案例24號中,不論是裁判要點還是判決理由,均未提到個人體質對損害后果的具體影響比例,僅提出個人體質對損害后果存在影響。因此,個人體質具體影響比例非關鍵事實。關于腦血栓與年老骨質疏松是否相似的問題,換句話說是受害人原有疾病是否屬于個人體質的問題。本文贊同王淑華案二審判決及再審審查裁定中的觀點,即受害人原有疾病發生在交通事故之前,是其身體的一種客觀狀況,與其主觀心理狀況無關。因此,在法律事實上,原患有腦血栓和年老骨質疏松類似,兩案關鍵事實均類似,王淑華的身體狀況不屬于減輕侵權人賠償責任的法定情形。

猜你喜歡
案例法律
法律推理與法律一體化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7:10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隊活動(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法律適用中的邏輯思維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7:06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國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國衛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中國衛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国产18在线|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色亚洲成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日韩欧美91|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毛片基地视频| 成人日韩精品|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一本综合久久|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a级毛片免费网站|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97se亚洲综合不卡|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综合五月天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一二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91精品网站| 国产91成人|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91原创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色在线视频|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亚洲aⅴ天堂|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美女被操91视频|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日韩欧美中文|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黄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播五月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亚洲欧美不卡|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久久毛片网|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