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慶,曾敏玉,郭佳明,唐妍梅,楊虎,郭澤平
(廣西師范大學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多孔陶瓷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積、耐高溫、低熱導、抗氧化以及良好的抗熱震性能等優點[1-3],被廣泛應用于過濾、生物工程材料、吸聲材料和隔熱材料等領域[4-7]。Y2SiO5作為一種新型的結構功能材料,其熔點高達1 950 ℃,并且在1 700 ℃下,具有低的透氧常數10-10kg/(m·s)和極低的熱導率[1.34 W/(m·K),873~1 173 K],該值遠低于許多最常用的熱障涂層材料(如YSZ、γ-Y2Si2O7和La2Zr2O7)[8-12]。當前Y2SiO5材料多作為抗氧化涂層材料和發光材料基質使用[13-20],而關于多孔Y2SiO5陶瓷的制備與研究的報道相對較少,多集中在Wu等[12]的研究。然而制備具有低密度、高孔隙率、極低熱導率和耐高溫的多孔Y2SiO5陶瓷,可使其在高溫隔熱材料、高溫絕緣設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發泡-注凝-冷凍干燥法是將凝膠注模法、發泡法與冷凍干燥法結合起來,通過機械攪拌的方法制備發泡漿料,再利用凝膠注模原位固化成型的原理生成陶瓷坯體,然后將坯體進行冷凍使溶劑(水)變成冰,再進行升華干燥以消除水蒸發時因表面張力而引起坯體的收縮變形,該方法可實現多孔陶瓷孔隙率的控制,易于制備各種復雜形狀的多孔陶瓷制品[1,5,12,21-22]。雖然近年來在研究多孔陶瓷熱導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23-26],但是為了提高多孔陶瓷的熱絕緣效果,制備具有更低熱導率的多孔陶瓷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多孔Y2SiO5陶瓷的熱性能并改善其隔熱效果,以去離子水為溶劑、無毒的明膠為凝膠劑、十二烷基硫酸鈉(SDS)為發泡劑、羧甲基纖維素鈉(CMC)為穩泡劑,采用發泡-注凝-冷凍干燥法制備多孔Y2SiO5陶瓷。同時在發泡的陶瓷漿料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以防止陶瓷坯體在干燥過程中出現變形和開裂。生坯經過燒結后,所得到的多孔Y2SiO5陶瓷具有極高孔隙率、低密度和極低熱導率,并分析了相組成和微觀形貌以及研究了燒結收縮率、熱導率和高溫熱穩定性的變化規律。
氧化釔粉末(Y2O3,99.99%,1 μm)、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平均分子量1 300 000)均購買于上海麥克林;二氧化硅(SiO2)粉末、分散劑檸檬酸鈉(SC)均為分析純;凝膠劑明膠、發泡劑十二烷基硫酸鈉(SDS)、穩泡劑羧甲基纖維素鈉(CMC)均為化學純。
MiNi600型 X射線衍射儀;EVO18型掃描電子顯微鏡;3H-2000 TH-Y型全自動孔隙率分析儀;TG2019F3型熱分析儀;Hot Disk TPS 25OOS型導熱系數儀。
將分散劑SC和混合陶瓷粉體Y2O3、SiO2(摩爾比為1∶0.9)加入去離子水中攪拌,然后倒入100 mL的瑪瑙罐中通過行星式球磨機進行球磨24 h即可得到漿料。再將陶瓷漿料置于45 ℃的水浴鍋中,在磁力攪拌下加入明膠、PVP和CMC,再加入發泡劑SDS,快速攪拌至均勻,并將配制好的漿料注入模具中,形成凝膠,脫模后經過干燥、排膠、燒結即可得到所需的多孔Y2SiO5陶瓷。
利用X射線衍射儀測定燒結樣品的相組成,掃描速度為4(°)/min;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表征燒結樣品的微觀形貌;固相含量測試,以質量百分數(%)來表示漿料的固相含量,即固相含量=[(氧化釔和二氧化硅粉體的總質量)/(去離子水的質量+氧化釔和二氧化硅粉體的總質量)] ×100%;燒結樣品的體積密度由ρ=(m/V)來計算,其中m為燒結樣品的質量,直接稱量,V為燒結樣品的體積,通過測量樣品的長寬高后計算得到;孔隙率由全自動孔隙率分析儀來測定,孔隙率(文中均指開孔率)P=[V’/V]×100%,其中V為燒結樣品的總體積,V’為燒結樣品的開孔體積;燒結樣品的線收縮率計算式為:收縮率=[(d-d’)/d]×100%,其中d和d’分別為樣品燒結前后的直徑;樣品的熱重分析在熱分析儀上測試;樣品的室溫熱導率在導熱系數儀上進行。
圖1顯示了陶瓷生坯在1 500 ℃燒結3 h后得到的多孔Y2SiO5陶瓷的XRD圖譜。

圖1 多孔Y2SiO5陶瓷的XRD圖譜Fig.1 XRD spectrum of porous Y2SiO5 ceramics1 500 ℃空氣爐中燒結3 h
由圖1可知,陶瓷生坯從室溫加熱到1 500 ℃并保溫3 h后,即可得到純的 Y2SiO5相。結果表明,適當的原料配比及明膠的快速固化有利于獲得純相的Y2SiO5多孔陶瓷。
圖2顯示了不同固相含量制備的多孔Y2SiO5陶瓷的SEM圖。

圖2 不同固相含量的多孔Y2SiO5陶瓷樣品的SEM圖Fig.2 SEM of porous Y2SiO5 ceramic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olid contenta.25%;b.30%;c.35%;d.40%
由圖2可知,所制備的多孔Y2SiO5陶瓷都存在著形狀近似于球形的大孔,這是發泡劑發泡時留下的[25]。見圖2c中箭頭所示,在球形孔中,孔壁上存在著許多孔洞即通孔,也就是當多個氣泡聚集時,由于氣泡間壓力差的作用,氣泡間會產生液體流動,接觸處便形成了通孔[2]。此外,不同固相含量的多孔Y2SiO5陶瓷在微觀形貌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對于較低固相含量(質量分數25%,30%)的樣品在孔壁上存在著許多通孔把大孔連接起來(圖2a、b),而對于較高固相含量(質量分數35%,40%)的樣品其孔壁上通孔的數量逐漸減少(圖2c、d),從而形成封閉的孔結構,其結果是導致孔隙率下降。同時,對于不同固相含量的樣品,其孔徑分布也是不同的,固相含量為25%,30%,35%的樣品其孔徑分布依次在100~480,80~430,70~360 μm之間(圖2a、b、c),對于固相含量為40%的樣品,其孔徑分布在60~300 μm之間(圖2d)。結果表明,高固相含量多孔Y2SiO5陶瓷比低固相含量多孔Y2SiO5陶瓷具有更小的孔徑分布,可能的原因是高固相含量(40%)的陶瓷漿料粘度大,在攪拌發泡時泡沫更加均勻穩定且泡沫漿料密度大,同時孔隙率也會減小。
燒結收縮率、體積密度和孔隙率是多孔陶瓷的重要參數。圖3是不同固相含量多孔Y2SiO5陶瓷的燒結收縮率。

圖3 不同固相含量多孔Y2SiO5陶瓷的燒結收縮率Fig.3 The sintering shrinkage of porous Y2SiO5 ceramics with different solid content
由圖3可知,生坯在1 500 ℃高溫燒結3 h后得到的多孔Y2SiO5陶瓷,隨著固相含量從25%增加到40%,其燒結收縮率從4.0%減小到1.0%。低收縮率有利于得到近凈尺寸的構件,同時也是制備出具有高孔隙率陶瓷的一個重要因素[25]。
圖4為不同固相含量多孔Y2SiO5陶瓷的孔隙率和體密度。
由圖4可知,當固相含量從25%增加到40%時,多孔Y2SiO5陶瓷的孔隙率從95.5%減小到92.4%,這與圖1的描述一致,而密度從0.15 g/cm3增加到0.27 g/cm3,這比文獻[25]中制備出的多孔Y2SiO5陶瓷(0.19~0.35 g/cm3)更加輕質,密度值減小至80%以下。此外,孔隙率明顯高于添加造孔劑法制備出的莫來石多孔陶瓷(80.05%)和發泡法制備的六鋁酸鈣多孔陶瓷(89.6%)[27-28]。同時,從圖中可以看出多孔Y2SiO5陶瓷的孔隙率與固相含量近似線性相關,可能的原因是:在發泡劑用量及攪拌速率相同的情況下,固相含量等量增加所致的。本文所制備的多孔Y2SiO5陶瓷密度低且孔隙率高,其有望成為輕質隔熱材料,而低密度、高孔隙率,歸因于低固相含量和發泡劑的充分發泡。

圖4 不同固相含量多孔Y2SiO5陶瓷的孔隙率和體密度Fig.4 The porosity and bulk density of porous Y2SiO5 ceramics with different solid content
圖5顯示了不同孔隙率多孔Y2SiO5陶瓷的室溫熱導率。

圖5 不同孔隙率多孔Y2SiO5陶瓷的室溫熱導率Fig.5 The room temperatur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rous Y2SiO5 ceramics with different porosity
由圖5可知,當孔隙率從92.4%增加到95.5%時,樣品的熱導率從0.062 W/(m·K)減小到0.036 W/(m·K)。這比具有相近孔隙率、熱導率為0.09 W/(m·K)的多孔γ-Y2Si2O7(孔隙率92.9%)陶瓷[24]低得多。實際上,Y2SiO5多孔陶瓷具有極低熱導率的原因是:在室溫下致密的Y2SiO5塊體陶瓷自身的熱導率[1.86 W/(m·K)]比γ-Y2Si2O7[4.91 W/(m·K)]塊體陶瓷小[12];另一方面由于孔隙中充滿了空氣,而空氣的熱導率僅為0.026 W/(m·K),這大大地抑制了熱量的傳遞,從而降低了高孔隙率多孔Y2SiO5陶瓷的熱導率。本文所制備的多孔Y2SiO5陶瓷的孔隙率為95.5%時,其室溫熱導率為0.036 W/(m·K),該值比文獻[25]中制備出的多孔Y2SiO5陶瓷(孔隙率:95.8%)的熱導率0.054 W/(m·K)小得多,在孔隙率近似的情況下,熱導率降低30%以上,其結果是隔熱效果更好,然而熱導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在發泡漿料中加入了穩泡劑羧甲基纖維素鈉(CMC),增大了氣泡的液膜粘度,使得氣泡能夠穩定地存在且不易擴散、破裂,從而形成封閉的孔結構,該結構能夠避免熱量的對流傳導,進而降低了多孔Y2SiO5陶瓷的熱導率。
為了表征所制備的多孔Y2SiO5陶瓷的熱穩定性,對其進行熱重(TG)和物相結構分析。將10 mg多孔Y2SiO5陶瓷放入氧化鋁坩堝中,在氧氣環境下,從室溫以10 ℃/min的升溫速率加熱到1 000 ℃。 如圖6所示,即可得到多孔Y2SiO5陶瓷的TG/DTG曲線。

圖6 多孔Y2SiO5陶瓷的TG/DTG曲線Fig.6 TG/DTG curves of porous Y2SiO5 ceramics
由圖6 TG曲線可知,試樣的質量變化僅為0.6%左右,可見其變化很小,而DTG曲線(TG的一階微分曲線)趨于水平,未出現質量變化峰,即熱失重速率為零。

圖7 多孔Y2SiO5陶瓷在不同溫度下保溫3 h的XRD圖譜Fig.7 XRD patterns of porous Y2SiO5 ceramic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r 3 ha.室溫;b.300 ℃;c.600 ℃;d.900 ℃
圖7是多孔Y2SiO5陶瓷實驗前后的XRD圖譜,經室溫分別加熱到300,600,900 ℃并保溫3 h后,仍然保持純的Y2SiO5相,沒有出現其他的特征峰。這結果表明該多孔 Y2SiO5陶瓷在較高溫度下使用時,不存在相變和成分的改變,具有良好的高溫相穩定性。從本文的實驗數據及結果表明,所制備的多孔Y2SiO5陶瓷可以作為高溫絕緣材料使用,其在高溫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文采用價格低廉且無毒環保的明膠為凝膠體系,所制備的多孔Y2SiO5陶瓷具有極高孔隙率(95.5%)、低密度(0.15~0.27 g/cm3)、低燒結收縮率(1.0%~4.0%)、極低熱導率[0.036 W/(m·K)]以及良好的熱穩定性。因而,多孔Y2SiO5陶瓷可作為一種具有輕質、高孔隙率、低熱導率的熱絕緣材料。雖然本文制備的多孔Y2SiO5陶瓷具有極低的熱導率,但是其孔徑較大且大部分為開孔,這樣的結構不利于材料的隔熱效果及機械性能。因此,在控制孔尺寸、提高閉孔數量及增強機械性能方面仍然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