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部署會召開。會議要求,依法嚴懲養老詐騙違法犯罪,針對老年人的涉詐APP、非法養老服務機構、商品房虛假宣傳、涉老旅游項目和藝術品經營、無資質醫療機構擅自診療、涉老保健品、非法集資等亂象開展重點整治。為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最高法要求全國法院重點懲處以養老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各類詐騙犯罪,及時審判一批社會影響大、關注度高的重大典型案件;公安部要求各級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整治養老詐騙違法犯罪,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整治頑疾重拳出擊,彰顯司法機關處罰養老詐騙的堅定決心。
“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價值連城”的收藏品、“重回青春”的化妝品……近年來,不法商家一次次將黑手伸向老人錢袋,被曝光和查處的案例不勝枚舉。日前,北京一中院發布涉老年人詐騙典型案例,數據顯示:2017至2018年審理詐騙老年人案件詐騙數額多在100萬元以下,自2019年起,案件數量及犯罪數額大幅增長,部分案件詐騙數額在500萬元以上。其中,保健品類詐騙、收藏類詐騙、投資理財型詐騙、電信網絡詐騙等涉老年人詐騙最為常見。
一路飆升的詐騙數額背后是老年人辛勞攢下的積蓄。在“套路”老人的案例中,受害老人一次次拿出的,不少是家庭積蓄和治病救命錢。相較于年輕人,老年人與社會接觸面較窄,獲取信息方式更為單一,且注重健康養生,更加需要來自他人的問候和溫暖。這些特點,本該是社會關愛老年人的理由,可在騙子眼里,老年人的弱點就是他們的切入點。要反詐,既要加強宣傳,幫助老年人識破陷阱;更要加強震懾,不給養老詐騙可乘之機。養老詐騙屢禁不止,且案件數量逐年上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違法成本太低,詐騙者肆無忌憚。
此次全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部署會傳遞的信號,就是要堅決斬斷伸向“養老錢”的黑手,形成“不敢騙、不能騙、騙不了”的態勢,有效遏制針對老年人詐騙犯罪的蔓延。
(摘自《北京晚報》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