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
宿遷市宿城區八一路小學基于“尚學尚美,向真向善”的校風,全面搭建“五育并舉”活動平臺,以“學”為根本途徑,以“美”為發展特色,以“真”為成才之路,讓所有學生在環境之美、課程之美、生命之美中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成為思想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的新時代學生。
一、力行美的育人行動,涵養學生求美品格
學校立足于“尚學尚美,向真向善”的校風,構建以樂學課堂為核心的心靈美浸潤課程、以樂群社會實踐為主題活動的行為美實踐課程、以尚美榜樣為基本內容的思想美涵養課程、以向美常規活動為主要途徑的語言美表達課程,從這四個維度形成閉合的“向美而行”美育涵育體系,進行一次美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全新嘗試。
1.心靈美浸潤課程
以樂學課堂為核心,學校開設“我在課堂感知美”“我在課堂發現美”“我在課堂展示美”系列心靈美浸潤課程,讓學生在國家規定的基礎課程和學校社團活動的拓展課程中,浸潤美的要素,滋潤美的心靈,展現學生思想意識、道德情操、精神意志以及智慧才能的美,同時提高學生美的感受、鑒賞和創造能力。
2.行為美實踐課程
以樂群社會實踐為主題活動,學校開設“我來發現美”“我來踐行美”“我來展示美”“我來創意美”系列行為美實踐課程,利用未成年人實踐基地、紀念館、博物館等社會資源,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深度融合審美資源,側重培養學生對美的觀察力、感受力與判斷力,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讓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分辨是非、善惡、美丑,從而培養良好的品行。
3.思想美涵養課程
以尚美榜樣為基本內容,學校開設系列思想美涵養課程。如“聆聽榜樣墻”:展示社會各界榜樣的事跡,使其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坐標;“與道德模范有約”:與道德模范面對面,感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最美家長進課堂”:邀請各行各業的榜樣家長進校為學生講課,了解社會中的美,拉近家庭、社會和學校的距離;“尋找最美少年”:在活動中尋找身邊的榜樣,為學生提供進一步提升、發展的平臺;等等。該系列課程把學生美的思辨、積極體驗、精神成長等作為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讓學生處在立體美的大美育之中,去感受美、欣賞美。
4.語言美表達課程
以向美常規活動為主要途徑,學校開設系列語言美表達課程。如“美的語言交流”:引導學生文明用語,有禮貌,表達準確、鮮明、生動做到和氣、文雅、謙遜;“美的故事講述”:每天利用課前5分鐘,讓學生向同班同學講美的故事、對美的感悟等,在一種溫馨美好的氛圍中對話交流;等等。這樣就可以在充分挖掘審美資源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他們學會表現美、創造美。
二、建立美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以涵育大美兒童行動計劃為依托,構建面向全體師生全面的、富有個性的評價制度,創設學生行為習慣評價體系。學校以年級組為單位,年級組長為第一責任人,備課組長協助年級組長組織和實施相關工作并落實評價制度。
就評價主體來看,共有四種評價方式。
學生自評:每個學期結束前,根據自己各方面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與評價;同伴互評:同伴之間客觀公正地互評,通過同伴示范、引領、激勵、競爭等手段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家長評價:邀請家長進行評價,幫助孩子發現不足,并及時調整家庭教育方式;教師評價:按照課程中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成果展現,對學生進行評價。
就評價方式來看,共有兩種評價方式。
一是機制評價。對學校現有的“八一之星”評比機制進行完善,體現評價的導向性,建立起相對科學的評價指標。
在項目建設中,分學段設計制作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期待的新型五星圖章,如以“星”為基本圖形,低學段設計“花朵型星星”,用顏色區分,直觀有趣,能激發低學段學生的積極性;中學段設計“笑臉型星星”,用笑容的變化區分,直觀有內涵,讓學生體驗獲得感和成就感;高學段設計“規范紅星”,豐富其內涵,提升學生的榮譽感和成就感。這樣一來,評價按照梯度進行,避免了審美疲勞和慣性評價帶來的消極弊端。
二是表彰評價。根據學生在每個課程活動中的表現及成果,經過數據分析及綜合評價,給予表彰。
設置“班級星”“年級星”“校級星”三級評比,獲得“校級金星”榮譽的就是“金星少年”,每學期評選一次,在散學典禮上頒發胸章,記入學生成長手冊,并在榮譽墻上張貼個人照片,這是學生在學校的最高榮譽。
今后,學校將繼續實施美育行動計劃,探索學科融合協調發展,形成環境育人、文化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的美育體系,合力構建“課程實施、科研支撐、文化引領、活動推動、環境熏陶”的美育工作機制,實行全員美育、全校美育、全面美育。學校還將努力實現美育的四個結合,即美育與德育相結合,與各個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與落實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藝術二加一項目達標活動相結合,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相結合,逐步形成美育工作整體推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