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頔

一、家校共育的現狀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只有將孩子培養成為國家所需的人才,國民的綜合素質才會提升,國家發展才會更有動力,社會才會充滿正能量。
然而,對孩子素質的培養并沒有那么簡單,這需要充分發揮家庭、社會與學校的合力才能實現。只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都對孩子形成正確的引導,孩子才能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才能擁有面對任何事情都積極向上、從容不迫的心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其價值觀的形成、人格的塑造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就是父母。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第一個成長環境就是家庭環境,而這個環境源自父母的創造。父母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在無形中感染孩子,包括父母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的態度等。因此,父母要重視自己對孩子的行為習慣、人格及三觀的影響。
學校是專門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的地方,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學校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與技能,同時更要承擔起育人的重擔。育人主要從五個方面入手,即“五育”,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只有“五育”并舉,才符合教育的根本宗旨,才能培養出學識淵博、品質優異的人才。
學校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心理動態,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而及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培養出積極樂觀、身心健康的學生。
目前,我國對孩子的教育普遍是家校分開進行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沒有太多的交集和聯系。學校向學生傳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與家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仍然有一定的差異,有時甚至會出現分歧,無法形成合力。
其實,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應該以孩子為主體,只有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共同關懷,孩子才能享受學習的快樂。學校只有與家庭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才能促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因此,拓寬家校溝通的途徑是家校共育的重中之重。
二、利用家校共育數字平臺開展家校共育工作
以往家長會是家長與學校進行溝通的最普遍方式與渠道,但是家長會有時間限制,班主任在有限的時間里很難把每個學生的狀況向每位家長介紹清楚。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家校溝通的方式和渠道實現了多元化,特別是全國“家校(園)共育”數字化項目提供的家校共育數字平臺的出現,使家長與學校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暢通的溝通橋梁。
家校共育數字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是一個面向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全方位教育互動平臺,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點:一是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探究能力及綜合素質。平臺定期發布的社會實踐活動,家長可陪同孩子共同完成,每周完成一次,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增進了孩子與家長間的親子關系。社會實踐活動上傳平臺后,平臺會通過量化的方式按班進行評分。二是強化家庭教育中家長教育的功能。平臺開通后,家長可以在線收聽、收看平臺提供的家庭教育講座,學習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以及各種教育難題的解決方法等。三是運用平臺中的心理咨詢功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小學生在求學或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是正常的,也是學校和家長必須面對且需想盡辦法予以解決的問題,家長通過平臺中的心理咨詢功能,就能學習到一些有效的方法,解決孩子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平臺上的同步練習模塊,自測自檢學習效果,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增加知識儲備。
1.充分發揮平臺功能,為家校溝通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徑
平臺開通后,不但家長利用平臺中的相應欄目解決了教育孩子時遇到的難題,提升了家庭教育水平,教師也在平臺應用的過程中,逐步提升了自己的信息素養和數字化應用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了班級管理水平。現在,教師們會在課后將課上學習重點錄成微課,發送至班級群,讓家長帶領孩子溫習學習重點,還會安排一些課后活動,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與,在增強孩子動手能力、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增進了親子關系。
因此,筆者認為,家校共育并非單方面的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要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積極作用,引導家長與學校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使命與職責,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聯結,方向一致。同時充分利用好平臺,借助信息化、數字化的優勢,在學校與家長之間積極搭建溝通與協作的橋梁,使之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良好品格、行為習慣的培養。
2.有效運用平臺資源,使學生學習更有動力
通過平臺提供的各種資源,學校與家庭共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將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在學習中感受快樂,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
3.通過平臺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提升學生自信心
部分學生受環境及家庭因素的影響,可能會有強烈的自卑感。通過平臺,教師與家長共同關心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并適時對這類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的心態,讓他們重拾自信,樂觀地面對生活,從而更好地學習。
總之,環境塑造人,采取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是最佳的教育途徑。高效的教育必須以家校共育為基礎,只有實現家校共育,讓父母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才能使父母真正地融入學生的世界,從而使父母、教師、學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