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文
多元表征視角下,通過信息技術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拓展,并對數學課程進行整合,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對中學數學知識的融合與創新,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對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技術應用、數學課程內容設計等進行優化,進而以信息技術為輔助,豐富數學課程內容,提升中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強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結合中學生及中學數學的特點,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多元表征為理念,對師生互動方式以及數學知識的層次性進行設計,有助于實現中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發展。在多元表征的視角下,對數學知識點進行分化,通過數學知識的分類與層次設計,幫助學生建立數學邏輯思維,對實現中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發展有促進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物以及相關照片、圖形等,將其轉化為數學符號,并對數學課程內容進行拓展。
一、表征認知科學化
對中學生及中學數學來說,表征認知具有導向作用,對數學實踐以及數學知識拓展等有促進作用。在中學數學教學的創新實踐中,幫助學生建立多元表征的正確認知,并結合中學數學知識,以數學符號、言語等對中學數學知識進行拓展,能提高教師的數學教學水平。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從表征方式以及數學知識關系的角度,優化數學內容,提高中學數學教學的科學性、合理性。
在信息技術應用視角下,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并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中學數學知識進行整合,關注學生在習題解析中的效率以及正確率。
二、表征主體均衡化
利用多元表征的均衡化特性,可對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進行建構。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初步構建起數學邏輯思維,在知識結構梳理的基礎上,將新知過渡到已有的數學知識結構中,并通過中學數學知識拓展,組織學生對數學內容進行多元表征。
多元表征關注教師、學生雙重主體,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數學教學內容,以數學內容的多元表征,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結構進行梳理。這樣的做法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認知水平以及掌握多元學習方法等。例如,在中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以幾何教學為例,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幾何習題類型進行分類,并通過思維引導以及數學邏輯培養,提高學生的知識分析水平。
三、表征內容本質化
在多元表征視角下,為提高中學數學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需要從引入感知、深入形成等角度,對中學數學框架流程進行優化。例如,在對中學數學課程不等式進行講解時,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制作多媒體課件,再運用課件對所學知識進行講解。在教學中,要重視數學知識表征內容的指向,并對數學知識的邏輯關系進行調整,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學習水平。
四、表征交叉,創新融合過程
信息技術應用視角下,多元外在表征順序具有非固定性的特征,所以,利用信息技術對數學知識進行設計時,可從情境表征、言語表征、符號表征的角度,對中學數學知識觀點以及知識的遞進關系等進行優化。以分數教學為例,可通過數學符號引出分數,并通過言語表征的方式進行描述,這樣的做法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構建以及探究積極性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結合中學的知識結構特點,在多元表征的視角下,可從數學知識交叉的角度,對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整。從知識信息加工的角度,在系統化教學中對不同表征形式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分析,通過信息平臺,將淺層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深層次的數學知識,通過多元表征這一視域,對中學數學教學方式進行整改。這種整改是在轉變數學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將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融合在一起,通過多元表征之間的聯系,將數學知識拆解,并通過遞進的數學邏輯關系,對數學知識進行整合。例如,在數學方程解析的教學中,可以將x、y等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邏輯關系,結合實際生活案例,對數學解析過程進行講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知識拓展能力。
多元表征視域下,數學教學應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目標,利用信息技術對數學知識進行延展,以多元表征為教學理念,對數學知識進行層次化設計。在數學邏輯思維培養的基礎上,教師應通過數學知識梳理,結合實際生活,將數學知識進行生活化設計,培養學生正向的學習觀,并在信息化教學的輔助下,逐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