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民耀
征集“中國綠色硅谷”LOGO——這是我離開樂山市五通橋區之前,做的最后一項工作。我很榮幸,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我的故鄉——五通橋。在這里,我用情工作、用心生活,一路走來,抬頭回首恍如昨日。
猶記得在五通橋區委辦上下奔波、挑燈夜戰的日子,一次次全委會、黨代會報告的起草、撰寫,每一個字都沾滿汗水,每一篇文章都飽含深情。猶記得在橋溝鎮,那些與村民朝夕相處的日子,群眾急事難事揪心事事事銘記在心。猶記得在竹根鎮,“背街小巷”華麗變身“網紅打卡地”,城中村、“三無小區”整治全面完成,違章建筑拆除行動全面鋪開,國家衛生城市成功創建,現場問政會問題全部解決落實……變的是工作環境,不變的是奮斗之心。
這十多年,我從一名記者成長為負責宣傳的政府工作人員,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最美五通橋人”頒獎晚會的驚艷亮相,到社科論壇高端出“圈”,再到丁佑君烈士舞臺劇《永遠十九歲》震撼上演;從黨史學習教育的壓茬推進,到首條紅色研學線路打造完成,我始終牢記作為黨員干部要肩負的職責和使命,在不同崗位不同工作中不懼風險挑戰,無愧當初誓言。
在成長路上,我始終做到初心如磐,用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動力源”;始終常懷感恩之心,始終常懷自責之心,不斷查擺問題、分析差距,在工作中去完善、提升自己。
沐川,新的起點,是我向往的地方。走上新的工作崗位,我深知責任重大,面對疫情,戴上口罩也要努力奔跑;面對災情,渾身濕透也要組織撤離;面對民情,萬般艱難也要協調解決。
沐春風秋雨,行秀山大川。在沐川,我感受到“中國天然氧吧”的魅力,我憧憬著當制約沐川發展的資源、交通等“瓶頸”成為歷史,一個開放、富饒、文明、幸福的沐川將從夢想變為現實,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奮斗。(作者單位/沐川縣人民政府)(責編/范吳瑕)